德甲50+1的规则比较特殊,它是特殊时期所形成的产物,也是德国足协为了规范联赛运营而采取的特殊措施。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这个50+1的规定,我准备从头到尾详细讲一下这个规定的由来,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其背景又是什么。
一、诞生的历史背景
一开始足球运动诞生,俱乐部它采取的是“会员制”制度。什么是会员制呢?很简单,相当于同好的性质。大家都喜欢足球,热爱足球,于是一帮人聚集在了一起组成了一支球队。
就像我们日常踢球一样,要想周末踢球,就组成一个微信群,然后想要踢的时候说一声就过去了。
没有太多复杂的管理,纯粹就是大家讲一声就行。
但是随着俱乐部的扩大,球员也要生存,还得开工资养活自己,光是踢球向球迷们收点门票获取收入,俱乐部运营会特别困难,于是很多俱乐部进行了改革,从“会员制”改成了“股份制”,变成了公司,开始从无序的制度朝规范的方向发展。
这时候球队经营就非常有秩序了。有负责管理的,也有踢球的,还有教练、队医、球探等工作,大家各司其职,把事情干好。
德国足协这边,为了加强联赛的规范,它们就吸取了这两者的特点,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是把会员制和股份制这两种制度结合起来,搞了一个“威力加强版”,这个威力加强版就是50+1政策。
俱乐部保持会员制的制度,但球队可以独立出去改成股份制,球队的股份可以随便卖,但原俱乐部对球队的表决权必须超过50%。
换句话说,也可以是这么操作。就是俱乐部可以是会员制,但是球队要改成股份制,俱乐部可以在一定条件限制下,将球队的股权转让给其他投资企业或者个人。
打个比方,之前拜仁曾经向阿迪还有奥迪公司出售了大概9.1%的股份,后面自己的话是持股81.8%的股份。
注意的是,对于50+1的条款规定,它不是说私人是占有控股权,而是表决权,不是大家理解的私人只能占不到50%,俱乐部可以是50%以上。
这个规定指的是表决权,也就是球队俱乐部需要保持对球队超过50%的表决权。
打个比方,比如你是勒沃库森,球队破产了。然后有个商人要购买球队,花费5000万欧元买下了球队,占了球队股份的70%,但是他的表决权,却只能是占到49%。
控股权和表决权是分开的,这个规定目的是为了保证俱乐部对于球队的运营有着绝对的控制权,避免私人控股占比太大,然后在球队里“作威作福”乱搞特权。
你是老板,是大股东,然后你觉得自己是球队老大,于是就开始僭越球队的权限指挥球队的各项决策,影响俱乐部的管理。
出台这个政策的规定,就是想要预防一家独大的形式发生,避免俱乐部走向崩盘的境地。
二、50+1规则的优劣势
了解了规则的背景,我们再来谈谈这项规则的利弊之处。
正如我刚才我讲的一样,这条规则的制订是为了避免部分群体乱搞特权,避免球队决策时出现个人主义,这对球队的长远规划来说是有帮助的。
这个政策基础是建立在俱乐部运营成绩以及规划之上,可以减少财政方面的风险。由于管理比较严谨规范,各方制约比较严重,这也导致了德甲俱乐部购买球员就不能像英超其它球队能够拼命花钱,会变得比较理性,不到关键时刻绝不出手。
弊的地方也有,就是德甲不能像英超的俱乐部那样,就在于无法快速地引进外资,然后快速地通过融资等渠道快速建立球队。
这几年,有关取消50+1政策的声音层出不穷,拜仁、多特等球队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特别是拜仁,之前他们就很想通过废除50+1来引进外资,从而提高自己在欧战里的竞争力。
然而当他们想要废除50+1的消息传出时,德国各地的3000多个球迷组织都向德国足协和德甲联盟发出了抗议信,表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
气得鲁梅尼格在会议上大发雷霆,说再这样下去,德甲的竞争力会比不上英超,总是拿50+1的政策来限制俱乐部的发展,以后怎么跟英超等球队进行竞争?
不管他的声音是否合理,有一点我们是可以明确的,就是50+1的政策确实限制了德甲顶级球队在欧洲的竞争力,导致拜仁等球队在引援方面有点掣肘,无法完全展开拳脚,并且也保护了中小球队的利益,使得德甲的联赛体系变得巩固稳定。
三、50+1条款下的特殊规定
这个条款有个例外,就是有个特殊规定,如果一家企业在1999年1月1日之前,已经连续经营俱乐部与球队超过20年,即可不受“50+1”条款的限制,完全拥有球队。
这个规定,也是饱受争议,曾经还引发了一场著名的消极怠工比赛,拜仁和霍芬海姆在最后的时间内互相传球不进攻,并且把时间耗完。
事情的背景是发生在霍普身上。
1989年,还在SAP担任CEO的霍普衣锦返乡,出于对霍芬海姆的喜爱,他开始资助这支名不见经传的小球队。2000年,他更进一步开始以个人名义入股霍芬海姆,最终拿到了96%的股权和49%的表决权。
接下来的20年内,霍普以私人财产为霍芬海姆带来了两座训练场、一座包括三栋大楼的青训中心、数不清的球员引进,甚至还有一座新球场,球队也一路前进,最终来到了德甲的舞台上。
经营球队多年之后,霍普终于达到了条款规定的20年期限,通过前文提到的豁免条例彻底转正,名义上也让霍芬海姆正式变成了自己的球队。
这个决定出台,很多球队就有意见了。霍芬海姆变成霍普的球队,意味着他将脱离50+1的政策,以后想怎么投资就怎么投资,可以大肆购买球员还有引进外资,有可能在未来不受条款的约束下变得强大。
缺乏安全感的其它德甲俱乐部,就开始大肆辱骂霍普,并且采取极端的手段来面对霍芬海姆球队以及霍普他们。每当霍芬海姆去客场进行比赛,都是一片怒骂,而且不乏有许多粗言秽语的声音出现。
在拜仁和霍芬海姆的比赛中,也出现了这些令人不堪的画面,一度气得霍芬海姆想要退赛。后来拜仁等高层也表示强烈反对,弗里克、卡恩、鲁梅尼格等人都在劝说,说你们这么对待他们太不仁道了,于是两支球队打起了默契球,一度差点退赛来表示抗议。
这个过程,就是当年霍芬海姆和拜仁打默契球,最后十多分钟不怎么打比赛,互相传球的经典画面,相信老球迷一定还记得这场球发生的历史背景。
四、如何看待50+1的规则?
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已经了解了这里面的细节。对于这个规则的未来,德国足球还有联赛的运营也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我自己的话,是倾向于对这条款支持的,但是也需要根据现实的情况来酌情对条款的某些规定实施调整。
因为已经有一些俱乐部采取了特殊方式,50+1的规则基本上也是名存实亡,起不到太大作用。
比如大家熟悉的RB莱比锡,即使俱乐部没有100%的表决权,是49%,不过俱乐部会员的会费非常高,申请会员资格还需要莱比锡的董事会同意,会员制改制以后,全是红牛集团内部的员工。
这使得这个条款规定设定已经失去了意义,没多大价值,换汤不换药,都是内部的人换来换去,到最后决策也还是红牛的。
德甲已经出现这种特殊情形,50+1的规则设定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变化,这也让这个规则的设定有了很多争议。
反对的声音也一直存在。
也许不久的将来,这个规则会迎来修改,还会根据现有的情况进行改动。如何平衡俱乐部管理和商业的发展,这需要德国足协费一番脑筋去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