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毛主席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的历史人物,是新中国首任国家主席,是中国共产党的开拓者、领导者,我们的伟大领袖。
众所周知,毛主席能领导共产党走向胜利,这一路上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许多挫折和斗争。毛主席曾多次在党内受到一定的排挤,无法指挥红军作战,无法发挥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领导才能。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毛主席能够指挥红军作战,得益于一次遵义会议。大会上,此人力挽狂澜,为主席投下关键的一票,支持主席指挥红军与敌人作战,他就是王稼祥,遵义会议上的重要人物。
一度被边缘化的主席
毛主席在党内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度受到了边缘化,没有发言的机会,为何会如此呢?主要是党在发展的时候,思想上存在着一些差异,导致主席的观点和意见在当时不被大众认可。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是离不开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共产国际投入了一定比例的金钱和人力,这么做有利有弊,有利的是,有了资金和人力的支持,党发展得很快,弊端是我党的发展受到了共产国际的掣肘,多有不便。
自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大量共产党人被杀害,陈独秀等人渐渐意识到了由共产国际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不对的,为此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中国的问题是中国人了解还是外国人了解?
的确,自己国家的事情本国人比外国人清楚,看到几次革命失败后,毛主席在实践和摸索中也逐渐意识到我们的革命必须要由自己领导,掌握在自己人手中。
可即便主席意识到这个问题,当时党内的大致情况依旧没有改变,在1931年的赣南会议上,国际共产干预我党领导人,将李立三,瞿秋白拿下,让王明上位。
在中央苏区领导人的岗位上,此前由毛主席领导的中央苏区也换了人,由项英代替毛主席,成为苏区的主要领导人。
毛主席革命勤勤恳恳,为何会被“踢出”领导班底呢?原因是“主席没有去苏联学习,也没有参加过国际共产主义的活动”,这个理由显得有些荒唐。
蒋介石对根据地的五次反“围剿”中,前几次主席还有一定的指挥权,在他的指挥下,我军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可胜利之后,王明等人自大膨胀了起来,甚至提出了要解放大城市的意见。
毛主席考虑到当时的革命力量很弱,解放没有革命基础的大城市不现实,可遭到了王明等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主席是“没见过世面的人”,照搬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经历,在那里纸上谈兵。
第五次反“围剿”前,主席得了疟疾,又得不到王明等人的信任,手里也没有多少指挥权,向上级请假休息一段时间。
王明等人得知主席要休息一段时间,也是爽快答应了,他们觉得没有主席在旁边“指手画脚”,自己能够“大展宏图”。
蒋介石第五次发动对我军根据地围剿时,王明等人错误估计敌人力量,情况非常危险。
在军队危难的时候,主席抛弃前嫌,为主管红军指挥工作的李德和王明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遭到了对方的无视。
结果毫无悬念,李德照搬苏联的那一套,不适合中国的革命,第五次反“围剿”红军惨败,损失很大。
在红军危急的时候,很多人要求开一次会议,重点来讨论一下红军未来的出路和指挥权的问题。
王稼祥支持毛主席
王稼祥是我党早期的重要党员之一,担任要职,他十分佩服主席的军事才能,曾经多次向他请教关于革命的一些看法。
王稼祥与主席的每次谈话,都能让前者感到获益匪浅,深受启发。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王稼祥越发觉得主席才是能拯救红军,拯救革命的领导人。1934年12月,红军越过老山界,当时内部矛盾很大,主要焦点在于红军的下一步行动计划。
主席、王稼祥、张闻天等人公开批评博古、王明等人,认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由军事领导上的战略战术错误造成的。
为了挽救革命,挽救红军,王稼祥打算利用自己的身份,到了遵义要开会,将王明、博古“轰下来”。
为了说服众人,让大家支持毛主席,王稼祥先是与聂荣臻交流了意见,经过血淋淋的教训后,双方一致认为:应该让毛泽东出来领导。
王稼祥为了能让更多人支持毛主席,先后与刘伯承、彭德怀、杨尚昆等人通了气,他们纷纷表示毛主席有先见之明,赞成王稼祥支持毛主席指挥红军的想法和建议。
红军占领遵义后,召开了改变红军历史的遵义会议,大会召开前,王稼祥抱病坚持参加,在大会上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博古、李德违反民主集中制,并且指出了他们在军事指挥上的缺点。
会议进行到下午,毛主席作了长篇发言,不仅态度亲和,而且非常有说服力,讲得也有理有据,指出了当前红军所面临的困境,以及解决的办法,指出了所犯的失误。
听了毛主席的报告,会议多数人举手支持。
主席报告讲完后,王稼祥首先站了起来,拥护支持毛主席的报告,并且建议撤销了李、博二人的军事指挥权,让毛主席参与军事指挥,整个发言非常流畅有力,赢得了在场大多数人的喝彩。
王稼祥一说完,周总理、朱老总、刘少奇等人纷纷发言表态支持毛主席。
遵义会议上,主席赢得了大家的支持,首先发言支持的人是王稼祥,他力挽狂澜,力挺主席。
在王稼祥等人的支持下,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为后来主席能够指挥红军作战奠定了基础。
遵义会议后不久,为了便于指挥红军作战,由毛主席、周总理和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全面负责军事指挥工作。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主席回忆遵义会议的情形,感慨地说道:
“他(王稼祥)是有功的人,他是教条主义中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我的。遵义会议上他投了关键的一票。王稼祥功大于过。”
历史会记住王稼祥的名字,遵义会议上,他功不可没,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党和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