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的意义:阅读如何成为我们的心灵避难所

文化漫谈社 2025-03-12 15:31:31

开篇:

有一天,我在朋友聚会上听到一个颇为现实的争论。

有人说,读书没什么用,还不如多赚钱踏实;另一个朋友则反驳,钱可以买来物质上的满足,可精神上的支撑还是要靠书籍。

这个话题引起了许多共鸣,大家纷纷开始谈论自己在书里找到的安慰和力量。

回到家,我的脑海里一直回想起这段对话,不禁想起了许多作家的故事,他们的生活不也充满了艰辛和困境吗?

而阅读,成为了他们的避难所。

毛姆的童年经历:从幸福到不幸

毛姆,这位著名的作家,他的生活也曾一度跌入谷底。

小时候,毛姆拥有让人羡慕的家庭,父亲是个律师,母亲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美人。

可是,在他八岁那年,母亲因为难产去世了。

两年后,父亲也离开了人世。

毛姆成了无依无靠的小孩,只能寄养在叔叔家里。

寄人篱下的生活并不好过,他不仅要面临陌生家庭的冷眼,还要忍受学校同学的嘲笑,因为他个子矮小,还有口吃。

在这样的困境中,毛姆把自己埋在书里。

他常常一整天待在叔叔的书房,翻看各种书籍。

书中的世界让他暂时忘却了现实的艰辛。

长大后,毛姆留下一句话:“童年时代的我,是一个忧伤的孩子,常在书里梦游。”这段经历深深影响了他,让他认识到读书的力量。

作家们的苦难:光环背后的隐痛

其实,毛姆并不是唯一一个在困境中依靠阅读度过难关的作家。

许多知名的文坛巨匠,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故事。

陀思妥耶夫斯基,出身于医生家庭,但父亲是个酒鬼,对待孩子粗暴无比。

长大后,他因为参与反对沙皇的活动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生活刚有起色,妻子和兄长先后去世,他的生活再次陷入困境。

为了生计,他不得不挥笔不停地写作,用预支的稿费支持家人。

还有夏洛特三姐妹,她们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早早当起保育员;年轻时的狄更斯也曾被送到碳粉厂打工,只为减轻家庭负担。

福楼拜,在一场车祸中变成了残疾,终身要带着一根泄液线,生活更是艰难。

光环背后的隐痛,是他们无法摆脱的生活重量,而书籍,就是他们疗愈心灵的最佳良药。

阅读的力量:从困境中找回自我

毛姆在《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中写道,阅读是逃避生活愁苦的一个庇护所。

在那段艰难的童年里,毛姆通过阅读,找到了慰藉。

福楼拜也在书中找到力量,面对打击和病痛,他选择把自己锁在家中,通过阅读,获得面对困境的勇气。

高洁的思想冲淡了心中的阴云,每一本书,像是一剂良药,让他在漫长的痛苦岁月中找到一丝光明。

这些作家的经历告诉我们,阅读虽然不一定能直接帮我们摆脱困境,但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给我们力量。

罗翔也曾推荐过毛姆的书,他说:“虽不愿承认,但世界并不美好,我们会经常看到许多令人伤心愤怒的事,而阅读可以让我们忘记现实的不堪,在前辈的激励下拥有坦然面对生活的勇气。”

读书的好处:它塑造了我们的人生观

毛姆曾说,《呼啸山庄》这部作品,让他惊叹不已。

艾米莉·勃朗特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激情,把小说提升到了难以逾越的高度。

一个孤僻的农村女性,竟能写出如此的鸿篇巨制,这靠的就是她的读书习惯。

她把读书当成心灵的栖息地,甚至做家务时也会抽空读几页书。

周国平曾说:“一个人但凡有了读书的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丰富多彩的世界。”读书,不仅开拓了我们的眼界,还塑造了我们的人生观。

在读书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悲欢离合,理解了人性的复杂,也变得更加坦然面对生活。

阅读的最高境界,是“悦”读

毛姆认为,读书的真正目的是让我们的灵魂活得更加丰满。

读书是一种精神享受,不必为了跟风去读那些晦涩难懂的书,而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真正的阅读,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那些让我们愉悦的书。

毛姆还建议,读书时不必拘于形式,可以跳读、精读,也可以同时阅读多本书。

他认为,只有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才能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

这种自由而愉悦的阅读方式,让我们在书中找到了真正的安宁和力量。

结尾:

生活往往是艰难的,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境遇。

但书籍却能给我们提供一个避难所,让我们在精神上得到片刻的安宁。

读书能让我们在困顿中找到力量,哪怕只是一句话,也能给予我们面对生活的希望。

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心灵的疗愈。

在这个世界读书日,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心灵的避难所。

正如毛姆所说:“养成读书习惯,是给自己创造一个逃避几乎一切生活愁苦的庇护所。”让我们在书中,遇见更好的自己,找到更多的希望和光明。

1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