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种杜鹃科的鸟类,最大的特点是叫声特别

艺术娱乐生活 2024-12-15 07:01:29

杜鹃在我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鸟类,尤其大杜鹃和四声杜鹃,它们的俗名布谷鸟知名度非常高,叫声非常响亮,“快快布谷”或“咕咕咕咕”似乎是在向同伴传递什么消息。杜鹃的飞行看起来非常凶猛,实则除了吃一点昆虫之外,以浆果和果实为食。

本文盘点杜鹃科的鸟类。

1,斑翅凤头鹃,命名于1783年。

体长33厘米左右。

捕食昆虫,植物种子和果实。

栖息于树林,竹林,灌丛等地。分布于非洲,欧亚大陆南部。

包括3个亚种,分别是斑翅凤头鹃南非亚种,斑翅凤头鹃印度亚种,斑翅凤头鹃指名亚种。

2,莱氏凤头鹃,分布于阿拉伯半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3,红翅凤头鹃,命名于1766年。又名冠郭公,红翅凤头郭公。

体长35-42厘米,体重67-114克。

捕食白蚁,毛虫,甲虫等昆虫,偶尔吃植物果实。

栖息于山坡或平原。繁殖于中国南部,印度,东南亚。

4,大斑凤头鹃,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

5,厚嘴杜鹃,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

6,鹰鹃,命名于1832年。又名大鹰鹃,鹰头杜鹃,子规,阳雀,贵贵阳。外形似鹰,或许是趋同进化。

体长35-42厘米,体重130-168克。

自己不营窝,将卵产于钩嘴鹛和喜鹊等鸟类的巢中。捕食昆虫。

分布于中国,孟加拉,不丹,文莱,柬埔寨,印度,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菲律宾,泰国,越南。

包括2个亚种,分别是鹰鹃南亚亚种,鹰鹃指名亚种。

7,黑鹰鹃,命名于1886年。又名南亚鹰鹃。

体长35-42厘米,体重130-168克。

分布于文莱,印尼,马来西亚。

8,小鹰鹃,分布于中国东南沿海,中南半岛,太平洋诸岛屿。

9,棕腹鹰鹃,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北部。

10,菲律宾鹰鹃,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

11,赤胸杜鹃,此种鸟类脖子有一抹橘黄色,特别醒目。

12,黑杜鹃,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

13,四声杜鹃,命名于1837年。又名布谷鸟。

体长30-34厘米,体重90-146克。

捕食昆虫,植物种子和果实。四声杜鹃属于处处无家处处家,出没于大森林,将卵产于苇莺和鹤科鸟类的巢中。

分布于中国,孟加拉,不丹,文莱,柬埔寨,印度,印尼,韩国,朝鲜,老挝,缅甸,尼泊尔,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越南。

包括2个亚种,分别是四声杜鹃印尼亚种,四声杜鹃指名亚种。

14,大杜鹃,命名于1758年。又名布谷鸟,喀咕,鸠,郭公,鸤鸠。

体长26-34厘米,体重91-153克。

捕食森林害虫,是森林的好朋友。因为叫声寓意好而被古人所喜欢,有诗歌颂大杜鹃: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但令春促驾,那为国催耕。

栖息于山地,丘陵,平原森林,芦苇地,草原和半荒漠地区,分布于北极圈之外的欧亚大陆,非洲。

15,非洲杜鹃,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

16,中杜鹃,命名于1843年。又名筒鸟,中喀咕,蓬蓬鸟,山郭公。

体长27-34厘米,体重71-129克。

栖息于针叶林和阔叶林森林。分布于西伯利亚,堪察加半岛,日本,朝鲜,中亚,印度,缅甸,中南半岛,澳大利亚。

包括2个亚种,分别是中杜鹃华北亚种,中杜鹃指名亚种。

17,小杜鹃,命名于1790年。又名小布谷鸟。

体长23-28厘米,体重50-70克。

捕食森林害虫,是一种森林的重要益鸟。

分布于中国,阿富汗,不丹,刚果,印度,日本,肯尼亚,朝鲜,韩国,马拉维,缅甸,俄罗斯,斯里兰卡,越南,津巴布韦,赞比亚,巴基斯坦,克什米尔。

18,马岛杜鹃,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

19,淡色杜鹃,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澳大利亚,新西兰。

20,栗斑杜鹃,又名波斑杜鹃。

体长24-25厘米,体重30克左右。

分布于中国,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包括5个亚种,分别是栗斑杜鹃斯里兰卡亚种,栗斑杜鹃指名亚种,栗斑杜鹃马来西亚亚种,栗斑杜鹃菲律宾亚种,栗斑杜鹃爪哇亚种。

21,八声杜鹃,命名于1786年。又名八声喀咕,哀鹃,雨鹃。

体长21-24厘米,体重23-35克。

捕食昆虫。

分布于中国南部,印度,菲律宾,孟加拉,不丹,文莱,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

包括5个亚种,分别是八声杜鹃爪哇岛亚种,八声杜鹃指名亚种,八声杜鹃华南亚种,八声杜鹃尼亚斯岛亚种,八声杜鹃马来亚种。

22,摩鹿加杜鹃,命名于1878年。

体长21-25厘米,体重34克左右。

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森罗,分布于印尼马鲁古群岛。

23,栗胸杜鹃,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

24,扇尾杜鹃,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

25,黑耳金鹃,分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岛。

26,霍氏金鹃,分布于东南亚,澳洲。

27,棕胸金鹃,分布于东南亚,澳洲。

28,红喉金鹃,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

29,铜翅金鹃,分布于中国南方岛屿,东南亚。

30,翠金鹃,命名于1788年。又名金翠鹃,翠鹃。

体长15-18厘米,体重21-37克。捕食昆虫。

栖息于常绿林,繁殖于灌木丛。分布于中国南部,中南半岛,印度。

31,紫金鹃,命名于1821年。又名金鹃。

体长17厘米左右,体重19-28克。捕食昆虫。

分布于中国云南,印度,缅甸,中南半岛,泰国,印尼,菲律宾。

32,黄喉金鹃,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

33,白眉金鹃,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

34,长嘴金鹃,命名于1858年。又名小长嘴鹃。

体长18厘米左右,体重31克左右。

捕食毛虫和飞蚁。

栖息于热带低地森林。分布于印度尼西亚阿鲁群岛和新几内亚。

35,乌鹃,命名于1821年。又名卷尾鹃,乌喀咕。

体长23-28厘米。

栖息于森林,捕食昆虫,植物种子和果实。

分布于中国,孟加拉,不丹,文莱,印度,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缅甸。

36,菲律宾乌鹃,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

37,噪鹃,命名于1758年。又名嫂鸟,鬼郭公,哥好雀,婆好。

体长37-43厘米,体重175-242克。

栖息地很隐秘,一般只能听到它的声音。捕食昆虫和芭蕉无花果等果实。

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印尼,澳大利亚。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