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这天挤得水泄不通,空气里飘着《驼铃》的旋律。
95岁的老戏骨于洋安详躺在党旗覆盖的灵柩里,葛优闷头抽烟,蔡明摘了墨镜擦眼泪,张光北红着眼眶跟记者念叨:"


我结婚证上还留着老爷子的签名呢。
"
礼堂门口那副挽联写得真带劲,"英雄虎胆"对上"大浪淘沙",把老爷子的经典作品全串成诗。
大屏幕轮播着《戴手铐的旅客》的片段,穿65式警服的于洋在火车顶棚上追捕特务,这镜头让多少70后想起露天电影院的夏天。

陶玉玲老太太坐着轮椅进来就破防了,攥着于洋闺女的手不撒开。
她俩父亲辈的交情得从抗美援朝慰问演出说起,当年文工团里于洋演《英雄虎胆》里的侦察科长,陶玉玲在《柳堡的故事》里扮二妹子,都是拿命换来的艺术成就。

贾樟柯猫在角落里跟管虎递烟,聊起老爷子当北影厂长的年月。
那会儿拍《戴手铐的旅客》,于洋自己当导演兼主演,愣是把反特片拍出西部片的味道。

现在看那场火车顶棚打戏,比某些流量明星的绿幕戏实在多了。

要说最扎心的还是于洋闺女。

71岁的于静江从洛杉矶飞了14个小时,黑呢子大衣上别着白花,见人就鞠躬。

网上说她不管爹妈住养老院,可老爷子自己说过:"我15岁扛枪打鬼子的人,住养老院咋了?不给组织添麻烦。

"
这家人是真不容易。

儿子于晓阳20年前拍电影途中哮喘走了,老两口守着空屋子。

闺女在美国搞电影,疫情前年年打飞的回来包饺子。

养老院护工说过,老爷子床头摆着全家福,旁边搁着《英雄虎胆》的剧照。

礼堂里放完《驼铃》放《英雄虎胆》插曲,有个穿中山装的老爷子突然跟着哼起来。

他是崇文门的老住户,59年亲眼看见于洋拍《青春之歌》,那会林道静穿旗袍从电车下来的镜头,让他记了一辈子。

追悼会散场时飘起小雨,葛优把蔡明送上车,张光北蹲路边抽完第三根烟。

殡仪馆保洁阿姨收拾花圈时嘀咕:"这些明星哭得真伤心,跟电视上完全两个样。

"她不知道,在于洋跟前,这些大腕都是当年被老爷子手把手教过戏的毛头小子。

有人算过,二十二大影星现在只剩四位了。

当年银幕上生龙活虎的英雄们,终究抵不过时光这把杀猪刀。

倒是于洋那句"艺术生命比肉体生命长久"说得在理,你看现在00后刷短视频,不还有人在模仿《戴手铐的旅客》里的经典对打么?

互动话题:

1.你第一次看于洋的电影是多大年纪?

2.要是你父母老了,会支持他们住养老院吗?

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点赞关注,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