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侠小说的缘起,评孙晓的《英雄志》

西陆蝉写作号 2024-12-07 16:02:44

华罗庚说“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武侠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想象力丰富,人物性格迥异、个性鲜明,武学功法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一些故事又演绎了真实的历史人物,以假乱真,用小说的视角解读世间众生百态,故而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读者沉醉其中,挑灯夜读,欲罢不能。

《说文解字》里说,“侠,夹,持也。从大,使二人。”可见,侠,开始是“跟从、扶持大人物,以供差遣”的人。我国最早关于侠的论述,见于《韩非子·五蠹》“儒以文犯法,侠以武犯禁”。《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侠找到了精神依据。汉代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称“游侠其形式,不轨于正义,然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救人于厄。”班固的《汉书》中也曾为朱家、楼护、原涉等游侠作传。只是,两汉以后,正史中不见了侠客的影子;渐渐的,侠客的形象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丰富起来。

曹植在《白马篇》中描写:“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王维《少年行》中“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李白《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后了拂衣,深藏身与名”。这样的例子不枚胜举。

唐代出现了传奇小说。今人普遍认为,我国的武侠小说起源于唐朝。在唐传奇、笔记小说中,能看到侠客的身影,如《聂隐娘》、《昆仑奴》。明清时,白话小说和评书话本兴起,我国的武侠小说也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名作有《水浒传》、《三侠五义》、《七剑十三侠》等。

民国时期,我国武侠小说的创作出现了第二个高峰,呈现出了不同的流派,百花争艳,也为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港台武侠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影视剧作品,一些经典的影视形象,原著都出自金庸、古龙、梁羽生、诸葛青云等人的笔下。金庸先生的作品,甚至入选了中学生的语文课本,金庸先生也让人亲切的称为“大师兄”,金大师的首部作品《书剑恩仇录》就借鉴了诸多传统的评书、话本中的元素。

武侠的世界,风起云涌。不光读者多、写手多,近年来,武侠小说研究专著也渐渐增多。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就以武侠为主题写过一本《千古文人侠客梦》,被誉为武侠小说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我在2008年,偶然看到该书时欣喜若狂,翻看书内容却严谨而枯燥,数次捧读又放下,最终只读了书的第一章。最近,找资料时看到了该书的电子书,已是第六版,自己竟然读的津津有味!

作为金庸、古龙作品在不同时期反复读过,梁羽生、金庸新、柳残阳、诸葛青云等人的作品也曾有读,从史记游侠列传,到唐传奇中的“著名三传”,明清《水浒传》话本《三侠五义》等,到后来单田芳等人的《白眉大侠》、《三侠剑》、《童林传》,然后黄易,孙晓,凤歌,小椴,步非烟,天蚕土豆,猫腻,烽火戏诸侯等等众人的小说都曾有读,感慨自己在武侠小说领域读书破万卷、读书上亿字的资深武侠迷,读武侠小说一直都是我的最爱。

幼年的时候,时光寂静、悠长。我喜欢住在奶奶家,那是个“小桥、流水、人家”、望见炊烟,听到“嗤啦”的声音,就能闻到邻家炒菜香味的小山村。那会的娱乐活动少,奶奶和我共同的爱好,是听广播,无论在地头还是家里炕上,我都带着笨重的收音机。广播里,评书《白眉大侠》、《童林传》、《三侠剑》总是百听不厌,我自小就对侠义的大侠们心生向往。

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读到的课外书渐多,“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的小说成了男生们喜爱的话题。至今犹记,我连夜在被窝里打着手电通宵读完《侠客行》的情形。

上大学后,眼界渐开,读的书也更多,学校外的租书屋,依旧让人流连。2002年,我就读的历史文化学院,当时全国排名四十。我的院长,魏晋南北朝领域的博导,就很喜欢《鹿鼎记》,他说过句很影响我武侠喜好的话,“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在方与圆之间”。

作为资深的读者,金庸的作品我曾反复读,在人生不同的时期,遇见不同的问题,我都会拿起金庸的书来读。曾因感慨《笑傲江湖》里林平之的命运,深觉作者对待“小林子”太不公平,专门读了一次。曾经羡慕任盈盈和令狐冲的爱情,又读了一次,连带着《神雕侠侣》也读了一次。我至少读过五次的武侠小说,就有《大唐双龙传》《笑傲江湖》《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骄》《英雄志》《庆余年》等多部。《大唐双龙传》洋洋千万言,通读一次要废寝忘食一个多月,很是辛苦。孙晓的《英雄志》让人等了十年,才看到了大结局。最近,看新闻说《英雄志》电视剧投资两亿,快拍完了。作为我最喜欢的武侠小说,我对此特别的期待。

大二下学期的一天,在校外的租书屋里,我清楚的记得进门的时候,黄易的作品摆满了一组书架,孙晓的《英雄志》放在角落里,一共五本。让我下定决心租回去读的原因,是书的封面上一行霸气的介绍:“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

至今犹记,该书的楔子,写的真难看,看了三四遍也看不懂。文笔真烂,勉强可读。以西凉捕快武定远的被迫逃亡展开情节,昆仑派人的一路追杀,写完了第一、二卷,读起来很有评书故事的感觉。慢慢的,到了主角书生卢云出场,老派的四大宗师(线索)一一出现,书才渐入佳境,行文也渐渐圆润起来。

到了卢云习武有成,金榜题名和顾倩兮相爱同行,四大宗师一一出场,书才好看了起来。读到孙晓引用张载的“为天地立心”四句,自卢云这个“我辈读书人”口中说出时,记得自己浑身都在颤栗,虽然不懂何为心,何为命,如何立,深感这句话说出了读书人心中的理想,激情满怀,很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少年书生气概。待书写到:仁剑智剑勇剑的“三达剑”,化方为圆,“智剑平八方”时,早已欲罢不能,觉得孙晓真有文化,遂向舍友推荐此书,两个舍友读了竟都以卢云自居。

在读完《明朝那些事》后,我知道《英雄志》是孙晓这个政治学硕士选取了明朝英宗土木堡之变后的历史背景做的演绎。对于于谦这个人物,正史里评价颇高,作者将于谦化作了几个人物来写。因为作者的政治学背景,所以书里对于政治文化着力甚多。因为面临改朝换代,时间跨度仅有十年,又有外族入侵,前后两任皇帝的核心势力之间必然有激烈的交锋。天下英才辈出,何况皇冠周边?人们庸碌一生大都为名利,何况有从龙之功的皇权争夺?庙堂江湖一片繁忙,头颅遍地,有人欢庆有人失意。

于谦这个人的魅力实在太大,以一己之力救国运,真的可算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真正的庙堂之侠,和郭靖等人的江湖之侠大有不同,与传统武侠小说人物大有不同,自有开宗立派之意。所以,卢云作为天下间的“圣光”,保持了知识分子的独立与清醒。特别是卢云遭追杀为救人掉落白水河大瀑布,在瀑布里困顿十年,练就了绝世内功,最后在琼芳的帮助下脱困时,不经让人潸然泪下、喜极而泣。

我深深感觉,卢云这个人物的塑造很是立体出色,将传统文人的出身草根,金榜题名,携美同行,练就绝艺,帝王赏识,出则为官的理想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为了朋友情义,在改朝换代的时刻甘于舍弃一切,报了君恩,得了友情,却舍了爱情和前途,所以,情节实在感人。书里,最后卢云的结局却满身凄凉,同于谦一样。

何为侠?以武犯禁者,重诺重信者,不在乎自身得失救人困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者,仁、义、信、勇者。《史记》写的刺客与游侠,专门区分了刺客,江湖游侠与庙堂之侠。从《汉书》到唐传奇,明清话本演义小说,唐诗元曲歌赋,到民国时的“蝴蝶鸳鸯派”到梁、金、古等人,主角几乎皆为江湖之侠,不写庙堂之侠。庙堂之侠的义,是政治社会里的大义;我辈读书人的“四为”是读书人的大义,个人认为,儒侠的最高境界不外如此。

关于“侠”的当代意义,人们讨论的也很多。有人推崇侠客对身体的锻炼;有人喜爱侠对于人间不平事的见义勇为;有人心疼侠的伟大的爱与牺牲精神。有人总结,当代“救死扶伤者为侠,拾金不昧者为侠,行善积德者为侠”……不管怎样,有人评述,侠也许就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极”。

不管怎么说,《英雄志》的小说让人等了十年,大陆也没能看到完本的小说,期待孙晓本人担任编剧的电视剧版《英雄志》能给我们带来“儒侠”的精彩演绎,期待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