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岚和朋友们最近相约去吃饭。
席间,一个朋友小李随口感慨:“真羡慕那些能轻松应对各种场合的女人,分分钟化解尴尬,情商就是高!
”大家纷纷附和,小李继续补充:“你看,像我们公司的晓雯,简直是能说会道,左右逢源。
这样的女人,谁不喜欢?
”坐在旁边的张岚默默补充了一句:“过于能说会道,有时未必好。
”她的声音不大,却让在座的人都愣了片刻。
随即大家开始讨论起来,原来“情商高”也不只有一种样子。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真正高情商的女人,是怎么靠分寸感在人群中如鱼得水的。
沟通有分寸:什么样的话该说,什么样的话不该说生活中,有些人总喜欢逮着机会说“有趣”的话,无论对方需不需要。
这样的“滔滔不绝”,可能在无形中让人心生不快。
比如同事小周,聚会时总喜欢把各种八卦抖出来。
虽然大家都一笑置之,可谁也不会主动和他分享心事。
为什么?
因为大家心里明白,嘴不严的人,有时候是难以信任的。
高情商的人则不同。
她们懂得在恰当的场合说恰当的话。
还记得电视剧《流金岁月》里的朱锁锁吗?
当闺蜜南孙一家落难住进她家时,本来对方不好意思长住,朱锁锁却轻轻一句话:“巧了,我一个人住太空了,你们刚好来添点烟火气。
”这句话既舒缓了对方的尴尬,也体现了她的真诚。
真正高情商的人,有自己的“语言分寸”。
捧场时不过分谄媚,拒绝时不过于生硬,更多的时候是不说伤人的话,有效地将对方的情绪接住。
这不是“会说话”,而是懂分寸。
在院子里晒太阳时,邻居张姨总喜欢评论别人:“小王家那么有钱都不请保姆,真抠!
”“你看那谁,工作那么忙还天天打扮,肯定是图谋不轨。
”虽然这些八卦听似无害,可大家都渐渐不愿与她深交,谁想成为她的“靶子”呢?
人际交往中,亲近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越界,高情商的人最懂得保持“心理距离”。
心理学中有个“刺猬定律”,说的是两只刺猬为了取暖既不能挨得太近,也不能隔得太远。
这适用于所有的人际关系。
一次,同事莉莉借住在朋友家。
一天朋友不在,她觉得在对方房间里试试衣柜里的毛衣应该没问题——毕竟关系好嘛。
后来这事被朋友知道了,俩人虽没有当场翻脸,但此后疏远了许多。
在人际关系中,越界听着可能是小事,但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种无法挽回的失礼。
高情商的人,从不会主动侵犯别人的“私域。
”即使是与好友在一起,看对方手机时,他们也知道绝不能“左右滑动”。
亲近时不失界,疏远时不失礼,这样的行为让人如沐春风。
情绪有底线:情绪管理是高情商的关键前两天我参加了一个饭局,恰逢A朋友生气,她当场发泄,说服务不周、菜色不好。
一开始大家还宽慰她,可她越说越激动,直至整个饭桌气氛一片沉闷。
过后A朋友虽道了歉,但大家仍对她的举动耿耿于怀。
即使生活、工作再忙、再累,情绪也不能成为随意发泄的工具。
高情商的人往往最大的修养,就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
正如詹青云在《奇葩说》中提到的:“情绪管理是很多人的起跑线。
”
还记得《都挺好》中,苏明玉一个人对待吵闹的舅舅一家时的冷静态度吗?
她没有和对方正面冲突,而是以一份手账和法律的方式捍卫了自己的权益。
一番对峙后,她“以理服人”,让对方只能怏怏收场。
这种对情绪的把控力,才是真正让人心服口服的一种“刚强”。
高情商的女人,并不是没有情绪,而是能学会在重要场合,迅速掩盖自己的情绪波动。
她们知道,替情绪买单的,往往是自己。
进退有序:用分寸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无论是沟通、交往还是情绪管理,所有的关键点都绕不开一个词——分寸感。
这种分寸感,就像一枚隐形的指南针,时刻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如何进退有序。
作家周国平曾说过:“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而一切麻烦和冲突都源于想要突破这界限。
”在我们身边,那些让人尊重、欣赏甚至愿意亲近的女性,往往不是那些声量很大的人,而是那些“让人舒服”的人。
而这份舒服,靠的是对人际分寸感的细腻把握。
面对工作,她们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面对朋友,能处理好亲密与疏远;面对自己,不被情绪裹挟。
这些都让她们的人际关系维持在一个自洽又稳定的状态。
蓦然回首,你会发现,情商高的女性从不锋芒毕露,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存在。
尾声:分寸感,是一种无言的体面回到开头的那个饭局。
当大家讨论“情商高”的时候,张岚又补充了一句:“真正高情商的人,其实和外向没多大关系,而是对分寸感的把握。
”这句话又一次引发了深思。
分寸感,是无声的界限,也是无形的力量。
它不是某一种技巧,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修养。
让我们记住——沟通时不过多言语,交际时不过度靠近,情绪上不过分放纵,生活中有分寸,有底线。
这或许就是情商高的真正内涵。
愿我们都能成为那样的人,用分寸感让生活充满温情,也让人生更显优雅与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