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参议员戴恩斯结束访华行程次日,中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对美产聚苯硫醚等化工产品加征反倾销税,这场被外媒称为“教科书级”的反制行动,直接打乱特朗普政府的施压计划。从芬太尼数据反击到能源结算去美元化,中方连出三记重拳,揭开了中美战略博弈的新章。
3月20日,与特朗普关系密切的戴恩斯率团抵京,试图以芬太尼问题为筹码推动贸易谈判。中方高规格接待背后,谈判桌上却寸步不让。美方提出的农产品采购清单中,竟包含特朗普家族企业产品,引发中方强烈质疑其诚意。中国总理李强在会谈中直言:“通过关税实现繁荣的时代早已终结”,明确拒绝美方“先施压后谈判”的模式。
戴恩斯代表团离境后 ,中方接连打出三张牌:商务部对美化工产品征收最高218%反倾销税,精准打击共和党金主企业;公布5家涉伊制裁美企进入《不可靠实体清单》;中俄伊三国副外长签署《能源结算去美元化路线图》,剑指石油美元霸权。数据显示,中国对美芬太尼出口额仅占其年度军费开支0.003%,而区块链监管平台的推出,彻底封堵美方借题发挥空间。
此次交锋暴露出中美博弈模式的根本转变:商务部主导经济反制、多部门协同作战的“中国模式”,正对冲美式“关税大棒”的单边主义。俄媒评论称,中方用行动给美国上了现代外交课——当白宫沉迷于极限施压时,北京已构建起涵盖贸易、金融、科技的多维反制矩阵。被制裁美企连夜致电国会山的场景,凸显中方“打七寸”策略的精准性。
中俄伊能源去美元化协议的签署,标志着23国参与的“去美元联盟”进入实操阶段。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第一季度人民币跨境支付占比升至6.3%,创历史新高。欧洲智库分析,中方此次反击不仅重挫美方气焰,更向全球展示:新兴经济体完全有能力重构国际贸易规则体系。
这场看似突然的博弈,实为中美制度韧性的压力测试。当戴恩斯团队仍在筹划回国后的舆论攻势时,中方的快速反应机制已抢先完成战略部署。从关税战到规则战,从单边压制到体系对抗,世界正见证百年变局的关键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