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里,老了丧偶,是很多人不得不面对的坎儿。
不管是老头还是老太,老伴没了,心里头像空了一块似的,愣是过不去。
但是现实很残酷,活着的人,终归要继续活下去。
人老了,丧偶之后,不妨这样活着,才能显得高级又聪明。

01
别总提起往事,学会往前看。
人老了,最难过的就是丧偶。
很多老年人,在老伴去世后,总是停留在过去。
每天絮絮叨叨,跟邻里、亲友,甚至路人都要提起老伴,说起那些陈年往事。
刚开始,大家也能理解,觉得是情深义重。
可是时间久了,连身边的儿女都觉得烦,甚至不愿意回家探望。
我认识一个阿姨,老伴去世后,她一度心情低落,成天在小区里找人聊她和老伴的故事。
一聊就是几个小时,根本停不下来。
起初,邻居们还会安慰,后来听烦了,看到她都躲着走。
现实里,丧偶的痛苦很难熬,但不能总停留在往事里。
毕竟人是活在当下的,老伴去了,咱还得继续活下去。
学会往前看,多做点有意义的事,别总纠结于那些回不去的过去。

02
不依赖儿女,独立生活才有尊严。
很多老人,丧偶后,精神上变得脆弱,行动上也开始依赖儿女。
总觉得一个人过不去,就像缺了根拐杖似的。
我认识一个大爷,老伴走了以后,刚开始确实不适应,天天在家呆着,盼着孩子回来陪。
后来孩子因为工作忙,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
大爷想通了,开始学着一个人做饭,整理房间,还报了个老年大学学书法。
慢慢地,精神状态好了,身体也没出什么大毛病。
儿女见他这样,反而更加愿意来看他了。
丧偶之后,老人的精神支柱确实没了,但不能就此垮掉。
独立生活,不仅能让自己有尊严,还能让儿女安心。
自己动手做点事,既能锻炼身体,也能让生活有趣,不至于被孤独吞噬。

03
不必强求热闹,保持适度社交。
很多老人丧偶后,害怕一个人待着,生怕被孤独吞噬。
于是拼命去找社交,拉着邻居聊天、找朋友聚会、到处串门。
可实际上,社交过度,反而容易让人厌烦。
人老了,社交要讲究质量,不要数量。
我认识一个邻居大妈,老伴去世后,总觉得冷清,就加入好几个广场舞队,还经常组织活动。
一开始热热闹闹,可时间长了,队伍里有争执、矛盾,甚至勾心斗角。
大妈心烦意乱,弄得自己血压都高了。
最后,她索性不参加了,改在小区花园里跟三五好友散步聊天,日子反而过得舒心自在。
人老了,社交不能太复杂,保持适度,选择真正聊得来的朋友即可。
别总是为了热闹而热闹,毕竟心累了,身体也受不住。
一两个知心老友,偶尔聊聊天、散散步,比在一堆人里吵吵闹闹要自在得多。

关注我,让文字的音律谱写出生命的乐章;
"夜莺在月光下跳跃,羽毛闪烁着银色的光芒。它的歌声像一阵美妙的音乐,深深地打动了我的灵魂。"
图/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户10xxx40
只要心态好,就能抗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