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言论
这次联合国大会期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可以说是十分活跃。不仅公开怒怼俄罗斯,并且还对中国和巴西前段时间提出的和平倡议进行指责,主打的就是一个“不留情面”。
乌克兰前不久还在想办法找“中间国”与俄罗斯协商,如今又大有死磕到底的架势,乌克兰究竟要做什么?
9月25日彭博社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联大发表讲话时,大力鼓吹他所谓的“胜利计划”,要求俄罗斯总统普京立即与乌展开和平谈判。
回过头来还指责中国和巴西,表示这只是一份政治声明,对俄乌冲突具有“破坏性”,并质问中国和巴西“为什么要站在俄罗斯那一边”。
中方高层前段时间满世界地跑,除了与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达成贸易上的合作以外,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为了促成“全球南方”国家对俄乌冲突的劝和,以尽快解决这场局部动荡事件。
可乌克兰对此却完全不领情,似乎是这一切没有按照他们的剧本来。于是在联合国大会上的演讲,以及在私底下接受采访时,频繁出言指责中国向俄罗斯兜售物资。
早在9月18日泽连斯基就表示,自己对解决俄乌冲突已经有了胜利计划。而这所谓的计划并不是与俄罗斯进行谈判,而是依靠“盟友”的胁迫来使俄罗斯退兵,以实现让乌克兰恢复到2014年以前的边界状态。
就算不用脑子想,这种计划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俄罗斯方面也在25日表示,泽连斯基的“胜利计划”是一个致命错误,将不可避免地给乌克兰带来严重后果。与此同时,泽连斯基为了实现自己的计划,也在联合国大会上到处拉拢“盟友”。
23日到25日期间,泽连斯基连续在连联大上发表了多次讲话,每次演讲的重点几乎也都是那几句,国内有媒体做了简单翻译,因为话太糙,在这里也不再复述。
根据英国媒体报道,泽连斯基的讲话可能是出于乌克兰正在失去领土以及冲突结束的恐惧。因为乌克兰如果保持现在的状态接受和解,哪怕俄罗斯在谈判过程中不再索取,乌克兰即便恢复和平,短时间内也要面临缺水缺粮的境地。
也正是因为这样,泽连斯基才会顶着外交压力频繁为他的“胜利计划”东奔西走。甚至他还向已经宣布退选了的拜登总统阐述了该计划,希望这位暮年的老总统能在他总统生涯的最后几个月内“创造奇迹”。
美国彭博社也对此表示,泽连斯基的想法大概率很难实践,因为现在美西方很多官员都对乌克兰的态度降低了预期,也不指望泽连斯基会在美国大选之前搞出什么大动作了。
另外,泽连斯基在美国访问期间还参观了多家能源资源企业,并且在讲话中花费很大篇幅指责俄罗斯袭击乌克兰核电站,似乎是想以此来获取其他国家的帮助。
不得不说,泽连斯基通过贬低中俄、亲近西方的手段来为自己争取国际支持,这样的行为不仅十分不成熟,并且还会给乌克兰自身带来负面影响。
要知道,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态度是一贯的。今年5月份,中方高层在出国访问期间,还与巴西一起提出了“六项共识”,呼吁各方“不拱火、不外溢”,防止战事升级。
中国的立场自然不必多说,而巴西同样在乌克兰问题的和平解决上发挥了很大作用。
巴西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虽然无法和中美相比,但其在拉丁美洲仍然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国家。更重要的是,巴西在很多国际问题的看法与中国很像,一致奉行独立自主、不干涉内政、公平公正为主、和平解决争端等对外政策。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通过“反恐手段”在世界各地施展他们的“美式霸权”时,巴西就第一个在联合国大会上站了出来,呼吁美国通过公开主张以对华方式化解问题。
今年4月,巴西总统在访华期间谈到乌克兰问题,表示美国应该停止在乌克兰鼓动战争,并立即开始谈论和平。结果遭到了美国的回怼,指责巴西在乌克兰问题上“鹦鹉般模仿中俄”。
要知道,巴西在为乌克兰问题发声的同时,他们自己国家的大部分财富还存在美国的银行里,倘若美国以此为借口对巴西进行制裁,那么巴西的经济体系很快就会崩盘。能够如此大力度地进行发声,的确可以说是一名“勇士”。
中国的情况虽然比巴西好很多,却也在俄乌冲突期间被美国多次以“援俄”为借口进行打压。
中巴两国顶着美国施加的压力,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乌克兰问题,却被泽连斯基视作“为了从中获利”,将中国和巴西劈头盖脸地指责了一通,实在是自己的脖子太硬低不下来,真的不能再谈论和平。
俄罗斯对此表示,“胜利计划”只是泽连斯基一个人的计划,而并非整个乌克兰的计划。相信乌克兰的大部分民众还是渴望和平的,只不过因为泽连斯基一人的利益熏心,导致上千万乌克兰人流离失所、妻离子散。
中方在与巴西达成一致的同时,也在联大期间和瑞士等西方国家沟通了意见,大多数国家都对中巴提出的六点共识十分赞赏,称这有利于帮和谈找到新出路。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到现在都想不明白,战争不是目的,只是政治的延续。乌克兰现在都已经无关于所谓政治,再这么持续下去,乌克兰的难民都把整个欧洲的救济所给塞满了。
只希望泽连斯基能认清这个事实,早日与中巴等国家达成一致,促使俄罗斯与其进行和谈,才是乌克兰目前来看唯一的出路。
参考资料:
与多方会面“争取和平”,为“胜利计划”寻找支持,乌总统联大发言遭俄回击——2024-09-26·中国青年网
俄方回应:这是致命错误——2024-09-27·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