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加速渗透,智驾域控制器进入了渗透率快速增长的拐点周期。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2024年1-10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搭载智能驾驶域控制器车型数量为229.02万辆,同比增长75.15%,渗透率达到12.87%。接下来,伴随着高阶智驾的规模化普及,智驾域控的渗透率将进入爆发式增长期。
包括智华科技CTO杨波在内的多位企业人士表示,智驾域控市场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国产供应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但同时竞争也愈来愈激烈。
现阶段,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市场主要玩家有传统Tier1、消费电子跨界企业、整车厂等,参与者众多,市场竞争格局正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
比如在近日的CES 2025上,极氪汽车就宣布推出了全球首家OEM量产自研的英伟达NVIDIA DRIVE AGX Thor 智驾域控制器平台;而外资Tier1、国内各大智驾厂商同样在升级自身的产品矩阵,重点发力高性价比行泊一体域控,旨在猛攻中高阶智驾市场。
可以看到,伴随着高阶智驾的普及大战的打响,智驾域控市场格局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与此同时,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正在加速融合,舱泊一体域控、舱行泊一体域控争相进入快速发展期,也会促使座舱供应商和智驾供应商进行整合洗牌。
01智驾域控市场竞争升级目前,智驾域控市场主要以行泊一体域控为主,并且正在逐步渗透到中低端市场。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行泊一体域控占整个智驾域控市场的份额超过90%。
具体来看,按照平台算力大小来分类,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主要可以分为低算力平台(20TOPS以下算力)、中算力平台(20-200TOPS算力)、高算力平台(200TOPS及以上算力)。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得益于NOA搭载量的快速增长,中、高算力智驾域控延续2023年的增长态势,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
在这背后,各大主机厂及Tier1纷纷推动NOA的规模化普及,并且逐步从30万元以上车型下探至20-30万元价位、甚至是10-20万元级别车型。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1-9月,20-30万元价位车型前装标配NOA的市场占比已经达到41.25%%,而9月份该价格区间搭载NOA的交付量已经反超30万元以上价位车型。
杨波表示,未来几年内,10-20万元价格区间车型将成为智驾域控上车的重要市场,高性价比将是突围的核心武器。这也是知行科技、智华科技等各大智驾厂商争相发力的核心市场。
比如知行科技,其已经基于地平线J6E开发了行泊一体系统,可以实现高速NOA+泊车功能,未来将主攻中阶智驾市场。在知行科技看来,10-15万元智驾标配车型区间是真正有装配量级的主战场,也是中国消费者购买第一辆车最愿意接受的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知行科技推出的中低算力行泊一体域控、中算力智驾域控已经在奇瑞、极氪等品牌车型实现规模化量产。此外,知行科技还基于TDA4率先部署了轻量级BEV,可以提供超高性价比的智驾方案。
而智华科技行泊一体域控制器产品线可以针对不同价位车型,提供阶梯式域控方案,AI算力覆盖10-1000TOPS,场景覆盖高速、城区等。其中,智华科技基于地平线J5推出的高性价比行泊一体域控,可实现高速NOA、HWA等功能,目前已经实现了量产交付。
可以看到,伴随着高阶智能驾驶产品普及化的不断推进,尤其是高通Snapdragon Ride平台、TI TDA4、英伟达Orin、地平线征程6等芯片平台的陆续定点、量产,域控制器市场的争夺战将愈演愈烈,届时行业格局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据了解,智能驾驶域控制器融合了主控芯片、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算法等软硬件,非常考究供应商在软硬件方面的协同能力,以及验证服务全栈解决方案交钥匙工程的能力等。
杨波表示,要做好行泊一体域控,必须要拥有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全栈算法能力、完整的产品化能力以及供应链整合能力。尤其是单芯片行泊一体域控方案,智能驾驶功能级别越高,域控制器的开发难度和技术门槛就越高,并且还面临着开发周期不断缩短、开发成本不断攀升等窘境。
因此,尽管不少主机厂都宣布要自研域控制器,但由于自研难度大、成本高、销量难以摊薄前期研发成本等原因,目前大多数主机厂仍然选择采购Tier1厂商的域控产品。
02跨域融合加速行业洗牌在EE架构集中化、主机厂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之下,行泊一体域控、舱泊一体、舱行泊一体域控相继应运而生。目前,各大主机厂和供应商都在布局舱驾融合域控,舱泊一体、舱驾一体(舱行泊一体)已经进入了规模化量产前夜。
数据显示,岚图追光、零跑C16等车型已经应用舱驾一体域控(大多数都是多芯片方案)。预计未来几年,舱驾一体域控将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并且开始从多芯片方案向One Chip方案演进,即一颗SoC芯片同时运行座舱域和智驾域。
富赛汽车电子研发副总监刘志强表示,目前来看,One ChiP中央计算单元+区域域控制器组成的EE电子架构真正实现大规模量产落地,预计还需要3-5年的时间。
“跨域融合通过集成不同的功能域,实现智能化功能的集中式控制,是汽车电子架构演进的必然阶段。”黑芝麻智能产品副总裁丁丁表示,高算力芯片对于舱驾一体的落地,至关重要。
黑芝麻智能推出的武当系列芯片,采用7nm工艺,是行业首款Arm Cortex-A78AE车规级高性能CPU核和Cortex-G78AE车规级高渲染能力的GPU核的车规级跨域计算芯片平台,目前已经与一汽红旗、安波福、风河、Nullmax、均联智及等众多车企及供应链企业达成了项目合作。
此外,黑芝麻智能还面向下一代AI模型推出了华山A2000家族,采用了新一代ISP技术,具备4帧曝光和150dB HDR,图像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可以满足NOA、Robotaxi等不同等级的自动驾驶需求。
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单域到跨域融合阶段,智能驾驶域控市场的“新变局”已经开启。刘志强表示,不仅一汽集团、联合汽车电子等OEM和Tier1开始调整自身的组织架构,OEM和Tier1的合作模式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多域融合之后,智能汽车的软硬件实现了分离,OEM将专注于云端服务、应用软件、功能软件平台等贴近终端客户的功能,而Tier1则被要求具备更加严苛的系统集成能力。
而知行科技董事长宋阳也表示,跨域融合可以带来成本的大幅下降,可以加速将高阶智驾功能下放到普惠车型上面,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目前,知行科技已经与航盛电子成立合资公司,专注于舱驾一体业务,预计明年推出单芯片舱驾一体域控产品。
总体来看,智能驾驶普及大战已经全面打响,无论是高阶智驾市场,还是舱驾融合赛道,未来的市场竞争只会越来越残酷。
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25万以上价位车型市场,仍然会以多域架构为主,毕竟其智驾还是以城区NOA为主;在15-20万区间价位车型,智驾基本以高速NOA为主,这块细分市场将是舱行泊的基本着力点;而10万左右的车型,APA标配率较高,将以舱泊、舱行泊为主。
对此,杨波也表示,未来几年,舱驾一体域控极大可能融合中低阶行泊一体域控和智能座舱域控;而高阶智驾域控由于复杂度较高,短期很难实现跨域融合;低配车型将选用前视一体机+座舱域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