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政坛又有新热闹了!最大反对党老大李在明这回可是撞上了大运,他那拖了好几个月的法律大战,突然就来了个大翻盘。尹锡悦政府这边刚觉得松快了点,那边对手阵营就亮起了“通行灯”。总统弹劾的事儿还没个定论,民众调查的风向又悄悄变了,韩国政坛这场“权力争斗”到底要怎么演下去?李在明这么火起来,对中国又能带来啥影响呢?
韩国政治一向以“变化快、局势复杂”闻名,李在明的事情就是最好的例子。去年11月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在一审时,说他在2021年竞选总统那会儿,讲了“不认识那个涉腐的金文基”之类的话,这被判定为“说了假话”,然后就给了他1年有期徒刑,不过缓刑2年。那时候,大家都觉得这是尹锡悦政府在对付政治对手呢。但没想到,二审的时候情况全变了。到了3月26日,首尔高等法院把之前的判决给推翻了,说李在明那些话“不算假话”,直接就当庭宣布他无罪了。
这次裁决不光是法律上的对决,更是政治舞台上的较量。李在明走出法庭就直言不讳:检察机关滥用国家资源的日子该到头了!这话明显是对着尹锡悦政府去的。想想看,之前检方硬是要判两年监禁,这和执政的国民力量党立场简直是一模一样。可到了二审,法院来了个大反转,这样一来,尹锡悦那边的气势就被打压了不少,韩国政界的权力分布也因此又起了波澜。
对李在明来说,二审被判无罪就像是场“及时到来的甘霖”。按韩国法律规定,要是终审判决他有罪,那他就得当不成国会议员,也没法参加下一届总统选举了。好在现在法律上的麻烦暂时没了,李在明算是保住了自己的政治筹码。还有更关键的,尹锡悦的弹劾案还在宪法法院那儿审着呢,要是弹劾真成了,韩国就得提前60天大选。这机会可是稍不留神就没了,李在明这时候能摆脱罪名,对他来说,绝对是争夺总统宝座的一大助力。
法院在那份判决书里头,特别指出了“土地用途变动是受到国土交通部压力”这样的争议说法是真实存在的。这等于是给李在明的政策立场站台了——他一直都在抨击那些商界和政界联手搞房地产腐败的事儿,这次判决呢,反而让他的“反腐先锋”形象更加突出了,这对于拉拢选民的支持可是太重要了。
虽然尹锡悦年初获释后支持率有过短暂上涨,但李在明已经默默地在民意调查中领先了。韩国盖洛普3月份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可能成为总统的候选人里,李在明以34%的支持率排在第一,比尹锡悦的21%高出不少。他能有这样的优势,主要是因为他打赢了司法上的“仗”。韩国选民一直对“政治迫害”的故事很敏感,李在明的团队把这件事包装成了“政权打压”,成功赢得了大家的同情。再加上尹锡悦政府在经济和外交上的一些争议,让在野的“共同民主党”的支持更加稳固了。
不过,尹锡悦这边还没被淘汰。到了3月中旬,韩国国会想要弹劾总理韩德洙,结果宪法法院没给通过,这就算是尹锡悦暂时赢了一局。要是他自己的弹劾案也被挡下来,那他就能再次握紧行政大权。尹锡悦真正的杀手锏,可能在外交这块儿——他最近加强美韩关系,对朝鲜硬气起来,这些做法在保守派选民那里还挺受欢迎。
李在明在外交方面释放的信号也挺有意思。二审打赢官司后,他又强调了一遍:“韩国得有自己的外交主张,不能老跟着别人走。”想想他之前说的“别瞎跟着美国去针对中国”,感觉中韩关系说不定能缓和缓和。现在啊,中韩之间的买卖占韩国经济总量的两成多,可尹锡悦当总统那会儿,因为萨德、芯片联盟这些事儿,两边没少闹矛盾。要是李在明真当上了总统,他可能会改变加入那个“芯片四方联盟”的想法,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的态度也可能没那么强硬了。
没错,韩国在策略上的左右摇摆,很大程度上是被美国的影响力给牵制住了。不过呢,李在明之前在京畿道当一把手的时候,可是积极跟咱们中国的地方搞经贸合作,他这种脚踏实地的作风,说不定能给中韩两边的关系加点新活力。对于咱们中国来说,一个能两边都兼顾的韩国领导人,那肯定比光听美国话的尹锡悦要好打交道多了,合作的机会也更多。
李在明被判“无罪”,这并非事情的完结,而是新一场政治争斗的开端。韩国选民得在“改革派”和“保守派”里头挑个边站,而中美两国呢,也在半岛那地方瞅着风向,打算怎么出牌。这一判,影响的可不只是李在明一个人的前途,说不定还得让整个东北亚的地缘局势变个样——毕竟,在韩国政治的舞台上,谁也没能长久坐稳那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