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连氏:骊、连两姓的共同祖先,距今已九千年

瞎谈史话 2024-12-07 06:28:41

骊连氏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是远古的帝号,骊连氏是大伏羲氏族的一个重要支脉,原姓风,伏羲女娲政权初期始称骊连氏,其后代一直延续到氏族联盟时代结束。氏族联盟解体后,骊连氏形成了多个分支,一部分改姓骊,(或作郦),一部分改姓连。所以,骊、连两姓的共同祖先就是骊连氏,他们的先祖最少有九千年的历史。

在浙江省龙泉市安仁镇天平山的东南麓,聚居着连姓家族,族人尊骊连氏为始祖。北宋元丰年间,始迁祖连武公自福建迁徙至此奠居,至今已近千年。连氏家庭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仁人志士辈出,近千年来,耕读传家,为官者众,可谓“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连氏一族三进士,其中南宋进士连元是连氏世代引以为豪的楷模。连元公官至衢州知府,因勤政爱民,朝廷封其为宁邦侯,御赐紫金鱼袋,衢郡立生祠以纪念。从此,勤学苦读以求济世天下,为官一方仁政爱民,便成了连氏家族每一位读书人的志向和抱负,也成为连氏一族源远流长的家风。

一、相关记载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自皇古至五帝》记载“女娲氏没,次有大连氏、黄伯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凡十五世,皆习包牺氏之号也。”《北史·隋纪上·高祖文帝》记载“大庭、轩辕以前,骊连、赫胥之日,咸以无为无欲,不将不迎,其详不可闻已。”

唐杨炯《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记载“骊连上古,混沌中央。”《补史记·三皇本纪》记载“自人皇以后,有五龙氏、燧人氏……骊连氏……斯盖三皇已来,有天下者之号。”。

上古有骊连氏,又写作厘连、昆连,古天字号,其后有骊氏。(《姓解》)

二、代表人物

1、泰望

女,姓风,号骊连氏,大伏羲氏族风姓骊连氏执政的首任帝,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三十任帝。泰望于圭嬜三十七年(公元前6695年)出生在骊山(今陕西西安临潼区骊山镇)。骊山是大伏羲氏族骊连氏部落的发祥地,其地大约在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一带,部落活动的中心地约在今骊山镇一带。泰望原是骊连氏的一名普通女人,因其能文善武,才能出众,被骊连氏部落推选为大酋长。后来她的才能得到了伏羲女娲政权二十九任帝圭嬜的欣赏,便把她召入朝中辅佐朝政。不久,又确定她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6666年,帝圭嬜病死后,泰望正式即位称帝。泰望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定公元前6665年为泰望元年。泰望执政期间,大伏羲氏族的统治区域逐渐向外扩张,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很大发展。氏族内部秩序良好,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泰望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卒于泰望三十五年(公元前6631年),终年六十五岁。泰望死后,遗体埋葬在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泰望。

2、施公

男,姓风,号骊连氏,大伏羲氏族风姓骊连氏执政的二任帝,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三十一任帝。施公于圭嬜六十五年(公元前6667年)出生在骊连氏的发祥地骊山(今陕西西安临潼区骊山镇),他是骊连氏首任帝泰望的外甥,从小聪明好学,是年轻一代的佼佼者。因其心地善良,勇于吃苦耐劳,有超常的智慧和领导的才能,他被姨母骊连氏首任帝泰望看中,召他入帝都辅佐朝政,后来又推举他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6631年,骊连氏首任帝泰望去世,施公即位称帝,仍立都于象城,定公元前6630年为施公元年。他在位期间社会一片安宁,人民安居乐业,施公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卒于施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598年),享年七十岁。施公死后,遗体埋葬在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施公。

3、团良

男,姓风,号骊连氏,大伏羲氏族风姓骊连氏执政的三任帝,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三十二任帝。团良于施公六年(公元前6625年)出生在骊连氏的发祥地骊山(今陕西西安临潼区骊山镇)。骊连氏首任帝泰望是他的祖母,二任帝施公是他的舅舅。团良从小就很有野心,立志像舅舅一样,做一个掌管天下的国君。因此,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处世从不投机取巧,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赢得了族人的好评。二任帝施公听说后,便有意要培养他为接班人。但是,这件事却遭到了一些女性氏族首领的反对,她们认为团良只是个普通的青年,并无特殊的才能,根本没有资格称帝。帝施公却不赞成这种观点,依然坚持立团良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6598年,骊连氏二任帝施公去世后,团良正式继承了帝位。团良没有辜负前辈的期望,在他执政的四十几年时间里,大伏羲氏族一直健康发展,繁荣昌盛,国家富强,人民康乐。团良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五年,卒于团良四十四年(公元前6554年),享年七十二岁。团良死后,遗体埋葬在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团良。

4、冠象

男,姓风,号骊连氏,大伏羲氏族风姓骊连氏执政的四任帝,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三十三任帝。冠象于团良十三年(公元前6585年)出生在骊连氏的发祥地骊山(今陕西西安临潼区骊山镇)。骊连氏二任帝施公是他的祖父,三任帝团良是他的舅父。冠象天生神力,九岁时就独自上山打猎,猎获了一头凶猛的野猪。他与族人比赛摔跤,数百名成年人中,竟无一人能将他摔倒,少年时代他便成了远近闻名的英雄。

团良三十五年(公元前6563年),西戎部落入侵大伏羲氏族的西部边境,帝团良听说冠象足智多谋勇猛无敌,便命令他为首领,在全族中挑选五百名勇士,前去征讨。不到半年,冠象带着这帮勇士,击败入侵的西戎人,收复了边境领地。冠象因其功勋卓著,被帝团良任命为辅政大臣,后来又推举他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6554年,伏羲女娲政权的三十二任帝团良病死于象城,冠象即位称帝,依然立都于象城,定前6553年为冠象元年。大伏羲氏族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各部落都逐渐强大起来,部落之间时常因经济利益产生纠纷,发生械斗。冠象执政后,重视各部落之间的团结,经常深入各部落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冠象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年,卒于冠象三十九年(公元前6515年),享年七十岁,他死后,传位给外甥团伏。冠象去世后,伏羲女娲政权三十四任帝团伏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把他的遗体埋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冠象。

5、团伏

男,姓风,号骊连氏,大伏羲氏族风姓骊连氏执政的五任帝,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三十四任帝。团伏于冠象七年(公元前6547年)出生在骊连氏的发祥地骊山(今陕西西安临潼区骊山镇)。骊连氏三任帝团良是他的祖父,四任帝冠象是他的舅父。与前任帝王有所不同,团伏既没有出众的武功,也没有超群的智慧,他只不过是骊连氏部落的一名普通男子,然而,他特别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恰好,骊连氏的四任帝冠象,晚年时喜欢歌功颂德,听不得相反意见,于是报喜不报忧的团伏,逐渐成为他的跟前红人。团伏为人狡猾,在冠象面前总是把缺点掩藏得滴水不漏,导致冠象认为他是个完美无缺的人。就这样,冠象临终立下遗言,死后由团伏继承帝位。

公元前6515年,骊连氏四任帝冠象去世后,团伏顺利地坐上了帝位。执政后的他,依然表里不一,嘴里喊着勤政爱民,为族人谋利益,实际上却图利好色。团伏在即位前,曾经走婚于赫胥氏部落,与赫胥氏多名年轻貌美的女子为婚。于是,他便认定这些女子所生的子女都是他的后代。团伏是一个极端自私的人,他不仅自己窃取了伏羲女娲政权的帝位,还想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女。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挖空心思到赫胥氏部落去寻找自己的后代。终于他找到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孩,那女孩的母亲说,她曾做过帝团伏的妻子,这孩子就是团伏的女儿。帝团伏信以为真,认定了女娃就是他的女儿,并亲自给她取名伏义。伏义果然是一位聪明能干的女中豪杰,十九岁便当上了赫胥氏的大酋长。帝团伏非常高兴,便推举她为帝位继承人。团伏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九年,卒于团伏三十八年(公元前6477年),终年七十一岁。他的遗体埋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团伏。团伏死后,赫胥氏的伏义继承了帝位,赫胥氏执政开始,骊连氏执政结束。

三、历史贡献

1、传承与稳定

作为大伏羲氏族的重要支脉,骊连氏传承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管理模式和文化传统,保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让民众在熟悉的文化和制度环境下生活,有利于凝聚人心。

2、任人唯贤

如泰望,因能文善武、才能出众被推选为大酋长,后继承帝位,这种任人唯贤的方式,可确保领导者有能力治理部落,带领部落发展。

3、区域扩张

骊连氏执政期间,大伏羲氏族统治区域向外扩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空间,使部落可掌控更多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促进了农业、畜牧业等的发展。

4、生产推动

注重推动农业生产进步,通过改进生产工具、推广先进种植养殖技术等,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让族人过上富足生活。

5、传承发展

传承和发展伏羲女娲氏的文化,如八卦纪历等,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奠定基础,还鼓励族人学习技能和知识,开启新思维方式,利于文化创新和传承。

0 阅读:4
瞎谈史话

瞎谈史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