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窑油滴釉开光青花带盖梅瓶珍品赏析

宇荫说文化 2023-06-10 08:24:06

这件藏品为这件福建漳窑油滴釉开光青花带盖梅瓶,底款为“万历乙卯年漳州东溪乡冶子陈福成窖藏酒”,万历乙卯年为明神宗朱翊钧的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距今400多年。瓶口封泥完全固化,只能从口部破坏性打开的,缘于密封效果好,酒的容量还有70%左右。“冶子”一词,“冶”字的语境是冶炼,“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时候后缀以子表示尊敬,例如孔子、先秦诸子等就是这个意思。所以金属冶炼铸造的大师也称为“子”,最有名的金属铸造大师恐怕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铸剑业的始祖欧冶子了,就是欧姓的冶炼铸造大师之一。陈福成,则是漳州东溪乡的陶艺大师,尊称“陈冶子”,他的作品在国博福建博物馆都有收藏。这件藏品品相完整,有一定观赏价值、历史价值以及收藏价值。

漳窑是传统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前期,釉面呈米黄色冰裂纹,器型古朴大方,是一种民间特色陶瓷艺术。其精品曾作为朝廷贡品,也曾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达四个世纪而不衰,漳窑技艺失传已久,加上缺乏相关研究资料,漳窑与同一时期的德化窑、潮州窑相比,并不为人们所熟悉, 在北京、台北两地故宫、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日本等均有漳窑馆藏。2009年,通过对漳窑原产地之一的龙山镇古窑址进行考察,并采集了窑址附近的陶土进行配方实验,再经过1年多的配方调整,将漳窑的传统生产工艺恢复,成功烧制了第一批漳窑瓷器。漳窑传统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三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方曾经把漳州陶瓷称为“汕头器”,后来,随着考古发现和史料研究的深入,专家还原出漳州等地盛产的陶瓷通过月港运到海外的故事,让人惊叹的是,漳州大量的陶瓷让起步较晚的欧洲没法与之竞争,最后只能走高端路线。

在经过文学大师林语堂故乡漳州平和县坂仔的路上,人民网大型跨国全媒体报道“行走新丝路”采访组随专家来到山上。走过一路的杂草树丛,明清时的窑口,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南胜窑址”静静地躺在深山的一片荒草中,和蓝天白云及溪流相映成趣。

“福建青花瓷曾经让欧洲人热切追捧过。”漳州市博物馆李和安副馆长说,随着历史真面目的呈现,欧洲人大量购买的“汕头器”被证明是产于漳州的青花瓷。

0 阅读:66
宇荫说文化

宇荫说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