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杜特尔特被押送到海牙国际法院后,进行了首次庭审,由于针对杜特尔特的指控得不到确认,国际法院碍于舆论压力,态度有所软化,杜特尔特可能会提前保释。
菲律宾军区出动约1500名士兵,向菲首都马尼拉方向机动,向马科斯政府示威,棉兰老岛30万民众集体走上街头焚烧旗帜抗议马科斯抓捕老杜。
马科斯政府压力重重,陷入了困境,甚至还被曝投降,这背后到底是咋回事呢?杜特尔特到底能不能安全回家?
——【·国际法院态度转变·】——
3 月 15 日的首次庭审,老杜的律师团上演了教科书级的法律攻防战。首席律师加西亚当庭播放了一段关键视频:2019 年 4 月 12 日,菲律宾外交部正式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退出通知。根据《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第 127 条,退出需提前一年通知,这意味着 2020 年 4 月 12 日后,国际刑事法院对菲律宾再无管辖权。
更致命的是,律师团揭露了国际刑事法院的程序漏洞。他们出示的文件显示,对杜特尔特的调查始于 2020 年 1 月,也就是菲律宾退出前的三个月。根据《罗马规约》第 12 条,调查必须在签署国境内进行,而菲律宾当时已启动退出程序,这让整个调查失去合法性。
国际刑事法院法官们陷入两难。如果坚持管辖权,就必须承认过去五年的调查是非法的;如果放弃,将面临 "选择性司法" 的指控。非洲联盟、东盟等组织接连发声,要求国际刑事法院尊重国家主权。南非总统拉马福萨直言:"这是殖民主义司法的残余。"
内部矛盾也在发酵。三位法官联名提交辞职信,指责法院 "沦为政治工具"。前南斯拉夫问题法庭庭长莫洛佐夫爆料:"美国在背后施压,要求严惩杜特尔特。"而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对此矢口否认,称 "这是菲律宾的内政。”
——【·南部军区的兵谏·】——
3 月 16 日清晨 6 点,菲律宾南部军区第 6 步兵师的 1500 名士兵突然拔营。他们驾驶着老旧的 V-150 装甲车,沿着国道向马尼拉开进。师长阿基诺少将在车载广播里吼:"我们不是叛军,是要保护国家主权!" 车队经过民宅时,老百姓自发送上食物和水,有人在装甲车上贴 "老杜必胜" 的贴纸。
与此同时,棉兰老岛正在经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众起义。30 万民众从达沃、三宝颜等城市涌向街头,他们举着 "还我老杜" 的横幅,有人把马科斯的画像钉在十字架上焚烧。示威者冲进市政厅,将 "投降卖国" 的标语贴满市长办公室。
菲律宾民众为啥这么生气,对马科斯政府这么不满呢?主要是大家心里都清楚,马科斯这么做,很可能是出于政治斗争的目的。他这是想借着国际刑事法院的手,打压自己的竞争对手老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不惜做出一些让菲律宾民众觉得出卖国家主权与尊严的事儿。
——【·马科斯政府的困境·】——
马科斯的处境微妙。他一方面想借助美国制衡中国,另一方面又不敢彻底得罪杜特尔特的势力。3 月 16 日,马科斯秘密会见杜特尔特的女儿莎拉,提出 "特赦换合作" 的方案:只要老杜公开承认 "错误",就撤销所有指控。但莎拉当场拒绝:"我父亲不会向卖国贼妥协。"
马科斯政府的合法性危机正在从根基瓦解。杜特尔特家族掌控着菲律宾南部的政治经济命脉,其女儿莎拉作为副总统,支持率飙升至 54%,远超马科斯。更致命的是,杜特尔特的女婿、达沃市市长托伦蒂诺掌控着南部最大的地方武装力量,该武装已宣布进入 "红色警戒状态"。
军方的态度尤为关键。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巴卡罗在闭门会议上警告:"如果政府继续激化矛盾,我们无法保证军队的统一性。"南部军区的异动并非孤例,中部吕宋岛的第 3 步兵师也出现了士兵拒绝执行镇压命令的情况。这种军队分裂的迹象,让马科斯政府如坐针毡。
中国方面则采取了 "胡萝卜加大棒" 策略。一方面,中国海警在仁爱礁实施常态化巡航,军舰机在南海展开联合军演;另一方面,中国驻菲大使连续约见马科斯,提出重启 "中菲农业合作计划"。
这种软硬兼施的策略,让马科斯政府陷入两难:既不敢完全得罪美国,又无法承受失去中国市场的代价。
——【·结语·】——
这场危机的本质,是马科斯政府试图通过 "亲美反共" 路线重塑权力格局,却低估了杜特尔特势力的韧性、民众对经济民生的诉求,以及中美博弈的复杂性。
现在的菲律宾,局势就像一团乱麻。老杜还在拘留中心,他的命运悬而未决,到底能不能成功获释回家,大家都在拭目以待。马科斯政府这边,面临着军方和民众的双重压力,也是焦头烂额。
未来,老杜能不能走出拘留中心?马科斯政府又会如何应对当前的困境?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像谜团一样,等着我们去解开。咱们就持续关注,看看这场菲律宾的风云大戏,到底会如何发展吧。
信息来源:军情急报——老杜有望回国,军方有新动作,参议院介入调查,马科斯做最坏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