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再次发布“特大地震”警告,概率提高到80%,是如何测算的?

生态环境捍卫者 2025-01-21 03:14:38

大家知道,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其地理位置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因此地震活动频繁。去年8月,日本宫崎县附近海域发生了7.1级地震,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附近南海海槽地震的担忧。由于担心影响附近的南海海槽,日本气象厅发布了有史以来的首个巨大地震警报。

日本再发“特大地震”警告

近日,日本地震调查小组警告称,未来三十年内南海海槽发生“特大地震”(即达到8级及以上)的概率已经提升到80%。其中,在日本的北海道根室市的沿岸以及宫城县的沿岸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更高。专家团队预计,如果南海海槽再发生“特大地震”,将导致日本伤亡人数最高会超过30万。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其中南海海槽是日本地震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其地质结构复杂,存在俯冲带等地震构造,容易发生大地震。

日本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地震,其中一些地震的震级和烈度都非常高,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例如,1707年的南海海槽大地震、1854年的安政南海地震、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等,都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轻地震灾害的影响,日本当局和社会各界一直开展地震预警和防范工作。通过研究地震发生的概率和规律,可以为地震预警和防范提供科学依据。日本地震专家会收集和分析南海海槽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地震数据、地质构造数据、地壳形变数据等,基于收集到的数据,地震专家会构建地震模型来模拟地震的发生过程。

每年一月,日本地震专家会根据最新的数据和研究成果,重新计算南海海槽发生特大地震的概率。自2018年至今,这一概率一直维持在70%-80%之间。今年(2025年),调查小组推算出的概率为75%-82%,四舍五入后得出了“80%”这个数字。

南海海槽为何经常发生大地震

从地理位置与地质构造看,南海海槽位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或称为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界处。这是地壳运动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板块间的相互作用频繁,易于引发地震。

南海海槽是一个典型的板块俯冲带,其中菲律宾海板块向欧亚板块下方俯冲。这种俯冲作用导致地壳物质在深处发生熔融和变形,形成岩浆和地震波。当岩浆积聚到一定程度或地壳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时,就会发生地震。

从地壳应力与断层活动看,在板块俯冲过程中,地壳应力逐渐积累。当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时,就会通过地震的形式释放出来。因此,南海海槽地区的地壳应力积累是导致地震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南海海槽地区存在多条活动断层,这些断层在地震时容易发生错动和破裂,进一步加剧地震的破坏力。断层活动是导致地震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地震活动历史与周期看,南海海槽地区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地震,如1707年的宝永地震、1854年的安政南海地震以及1946年的南海道大地震等。这些地震不仅震级高,而且往往伴随着海啸等次生灾害,对当地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根据地质学研究,南海海槽大地震的周期约为100年至150年。这意味着每隔一个世纪左右,该区域就可能发生一次大规模的地震。此外,也有研究表明,南海海槽每隔100到200年就会发生一次特大地震。从历史数据看,未来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南海海槽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这与日本专家给出的预测数据相吻合。

地震的准确预测其实难度非常大

尽管科学家对南海海槽的地震活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地震预测仍然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由于地震发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科学家们也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虽然地震的准确预测很难,但仍然可以通过加强地震监测、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制定应急预案等措施,来降低地震对人员和财产的损害。



0 阅读:6
生态环境捍卫者

生态环境捍卫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