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新三年棋局”:始于强核之种,久于价值创造

柏康参考 2024-03-26 08:13:36

来源:科技金融说

以“价值银行”为导向,这家银行种下的“强核”之种,如今已硕果累累。

“‘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大领域规模发展突飞猛进,以此为主线推动改革所产生的成果更为丰富:存、贷款规模双双跨过5万亿元大关,净利润三年复合增速达两位数,零售管理资产规模突破4万亿元,私行管理资产站上万亿元台阶,资本市场业务、科创金融、绿色信贷等均开辟了新增长点…….”

这即是中信银行2023业绩表现的有力诠释。“一句话概括:全面跑赢了大市。”中信银行董事长方合英在2023年年报发布会上总结道,“成绩的背后,是我们‘价值银行’的理念在扎根、做难事的韧性在增强、能力和体系的重塑在厚积成势。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我们以‘谋远、谋好、谋快 ’的经营哲学,书写了中信银行高质量发展答卷。”

三年为限,是终点,更是起点。随着“342强核行动”的完美收官,新三年如约开启。方合英在会上介绍了2024-2026新三年发展规划,核心为“全面建设‘四有’银行,实施‘五个领先’银行战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业务定位、客户定位、区域定位。”

走价值创造之路,为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中信银行的全新一页已拉开帷幕。

寻求确定性 锻经营之韧

息差下行,营收增速放缓……当一系列行业性现象摆在各大银行面前时,一场针对性的“保卫战”已经打响。

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在瞬息变化中锻造穿越周期的能力,中信银行近年来的举措可探一二,即“量价平衡”管理、稳息差;“轻”装上阵,优化盈利结构;拓客户,深化升级中小客群建设;控新清旧、稳质量。2023年财报数据便进一步凸显了此番调整之下所实现的颇具韧性的发展势头。

首当其冲的是息差的趋势变化。数据显示,2023年中信银行净息差虽然有降,但从同业降幅平均值来看较为平稳,为1.78%。这主要得益于负债端的调整,2023年中信银行低成本结算存款提升,高成本结算存款占比下降3.23个百分点至15.4%,存款结构进一步优化。

其次为盈利结构变化,非息收入的逆势增长。在行业普遍下降的背景下,2023年中信银行非息收入同比增长2.65%,非息收入占比达30.29%。其中,零售营收贡献41.97%,对公营收贡献44.47%,板块收入更均衡,发展模式越来越“轻”。

资产质量方面的表现亦可圈可点。2023年,中信银行不良贷款处置822亿元,同比增加26亿元;已核销资产现金清收165亿元,同比增加30亿元,创历史新高。基于一系列 “控新清旧”行动,2023年,中信银行不良贷款量率 持续“双降”:不良贷款余额648亿元,不良率1.18%。另外在拨备减提的情况下,拨备覆盖率持续提升了6.4个百分点至207.59%,风险抵御能力明显增强。

量质齐升,客户分层经营体系愈发成熟。2023年,中信银行对公基础户、有效户均保持高速增长,分别达28.65万户、15.92万户,同比分别多增近3000户;在大客户供应链拓链获客三年行动下,全年新拓展上下游供应链976条,较上年翻番,带动新开户超7000户;零售客户达1.37亿户,同比增长7.5%,富裕贵宾客户突破428万户,私行突破7.4万户。

“中信银行增效益的逻辑非常清晰,就是‘稳息差、拓中收、稳质量’三大领域齐抓共治。我们没有在贷款上以量补价或者以价补量,而是在存款端、非息端使了很多劲。”针对一系列经营亮点,方合英在会上指出。

无惧压力,直面挑战,累累硕果,就是最好的印证,更是中信银行应对未来市场发展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

一幅“越向上·越有光”“越向前·越精彩”的中信高质量发展答卷,豁然明晰。

立足高质量 品强核之“果”

穿透亮眼“答卷”,“高质量”发展的精髓更值得回味。

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属性下的高质量营利性,更体现为政治属性、社会属性下的高水平的功能性,而且功能性是第一位的。实现功能性与营利性高质量的统一才是真本事。

然而,如何实现功能性与营利性的高质量统一?中信银行“342强核行动”或为一大典型。

2021年报发布会上,方合英提出,“在新三年规划基础上,制定‘342强核行动方案’,全面开启以构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能力为主线的新一轮发展。”如今,三年已过,该行动方案早已全面“开花结果”。

历经“破土”和“萌发”,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大核心能力带动的“核聚变”效应开始显现。在“强核行动”牵引下,中信银行业务结构愈加均衡稳健,内生增长动力愈发强劲。

比如,上述数据所体现的规模、效益、质量的协调发展,而各大相关业务板块的数据表现则更为直观。财报显示,2023年末,中信银行财富管理规模达4.42万亿,比上年末增长7.5%;资产管理规模1.73万亿,比上年末增长9.6%;综合融资规模达13.15万亿,和上年末相比增幅达6.9%。

协同联动方面,2023年,中信银行积极融入集团、金控大财富管理生态,联合集团子公司融资规模超2.14万亿,比上年末增长6.8%;协同资产托管规模达2.38亿,比上年末增长13.6%;对公交叉销售规模达916亿,比上年末增长22.6%;零售代销产品交叉销售规模达1157亿,比上年末增长2%;高端客户共享8674户,比上年增长7%。

科技创新层面,在持续高投入下(2023年累计科技投入121.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9%),中信银行零售M+平台上线客户分层经营、个贷集中经营、分层客户资产配置等工具,落地订单产品交易超万亿元;完成全栈云总体布局,实现“一云多芯”路线落地及扩容,算力提升近3倍; 人工智能平台中信大脑日均调用量超1400万,智能化能力全方位持续升级……

“以强核变革之进,促发展大局之稳,共创新可能,成就大不同”,这就是中信银行“342强核行动”的精妙所在。而细究开来能够发现,“342强核行动”与去年国家提出的“五大文章”内涵亦高度契合。

也正是这一切成就了中信银行强核之“果”,三年强核行动完美收官。

奔赴新三年 践价值之“魂”

又一个新三年规划即将开启。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底气、信心和动力。”中信银行信心满满。

为什么?源于市场的认可以及品牌价值的持续提升。目前中信银行在全球银行1000强一级资本排名第19位,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排名第20位,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排名第32位;源于强核行动下所带来的理念和行为之变,以及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韧性能力;亦源于对价值银行的不懈探索。

但价值银行内涵仍需要扩展。中信银行指出,“由‘单一价值’向‘多元价值’转变,即除了站在投资者角度看财务效益值和经济增加值,讲求投资者的价值回报,还要不断提升社会价值、行业价值、平台价值。”

由此,中信银行《2024-2026年新三年规划》明确“全面建设‘四有’银行,跨入世界一流银行竞争前列”的战略愿景,提出实施“五个领先”银行战略,即领先的财富管理银行、领先的综合融资银行、领先的交易结算银行、领先的外汇服务银行、领先的数字化银行。

当然,“五个领先”亦非独立存在,它们是基于中信银行特质所打造的一个有机统一体。既相对独立、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既要各自做大做强,更要互促共进,相互支撑,相互增强,共同构建有特色、差异化的中信金融服务模式。

“五个‘领先’既是点,又是面,更是体;既是目标,又是过程。作为‘目标’我们要努力实现;作为‘过程’必定出彩。”方合英在会上强调。在此过程中,更重要的是锻造出自身的发展能力,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服务体系、产品体系、风控体系和运营体系,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优势。对于这点,从中信银行每个“领先银行”的侧重点便可探究竟。

比如,领先的财富管理银行旨在“胜未来”,即构建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提高穿越周期的价值创造能力,促进客户价值、银行价值、股东价值的融合提升;领先的综合融资银行则旨在“扬长板”,着力建设大商行、大投行、大协同、大撮合生态圈,把综合融资锻造成“护城河式”的强项;领先的交易结算银行旨在“补短板”,回归银行基础功能和客户本源需求,成为客户交易结算的收文银行、第一入口、基础渠道和服务中枢;领先的外汇服务银行旨在“强特色”,构建创新能力一流、客户体验一流、市场口碑一流的外汇和跨境服务体系;领先的数字化银行旨在“增动能”,通过数字化重塑管理、经营和运营价值链,切实将数字化嵌入发展DNA。

“银行最终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追求的不是昙花一现而是穿越周期。”方合英说道。很显然,中信银行未来三年所追求的已不止于特色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而是要重塑产品力与服务力,做多元价值、独特价值、长期价值的创造者。

奔赴新三年,中信银行“新棋局”已然开启。

0 阅读:19
柏康参考

柏康参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