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苏联输掉了冷战。
巅峰时的苏联有多强?
常备军513万,其中陆军200万、空军40万、海军60万、防空军60万,火箭军30万,预备役2000万。
装备数量惊人:陆军拥有坦克6.5万辆、装甲车7.5万辆、火炮2.9万门。
苏联海军拥有舰艇2000余艘,总吨位世界第二。
苏联空军拥有各类飞机万余架,远程轰炸机700余架,歼击机5000余架,运输机600余架,还有其他用途的飞机3000余架,规模可以讲是世界第一。
苏联核弹数量4.5万枚,远超美国3.3万枚。
苏联81年为了震慑北约,搞了一次81军演,50万人参加军演,苏联的钢铁洪流让西方胆颤心惊。
号称五天内横扫西德等北约前线国家、7天饮马英吉利海峡、3个月荡平欧洲。
另外80年由于油价暴涨,苏联经济也不差。
为何十年之后,这个强大的帝国,庞然倒地,崩溃瓦解?
苏联输掉冷战一直是学界和民间高度关注的经典话题。
无论是自身制度僵化、穷兵黩武、高层腐败、还是西方“和平演变”、经济攻势.......等等已经讨论很多。
尤其是苏联解体后,承接了苏联衣钵的俄罗斯,也无法复兴,更是一路衰落,到如今连“小兄弟”乌克兰都打不过了。
原因到底是什么?
若从美苏冷战的本质是海权与陆权之争,就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苏联及其控制的华约是历史最为强大的陆权帝国。
苏联能够成为横跨亚欧大陆的陆权霸主,发达的铁路系统是最重要的原因。
苏联及华约的工业体系是建立在铁路之上的,各个工业区、加盟共和国及前华约国家,依靠铁路运输系统进行分工合作。
铁路系统的运力决定了苏系工业体系,乃至苏系经济的上限。
1978年,苏联铁路货运周转量达三万四千四亿多亿吨公里,占国内货运任务的四分之三。
依靠发达的铁路系统,苏系经济在二战后突飞猛进,增长速度长期高于美国。
在集装箱革命之前,铁路系统的运输能力并不逊于海运。
上世纪70年代,加上油价的飙升,苏联如日中天,经济水平已经达到美国的70%。
但集装箱革命改变 了这一切。
集装箱运输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货运方式,使海运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远远超过了陆路运输。
这一技术革新使得沿海国家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了绝对优势,而内陆国家的战略地位则大幅下降。
以中国为例,2022年中国水运货运量达156亿吨,其中长江水运就达30亿吨。相比之下,全国铁路货运量仅为30亿吨,而中俄之间的年货运量更是只有1亿吨。
这是因为陆上贸易存在着运输瓶颈:中俄之间的大宗贸易主要依赖西伯利亚铁路,而该铁路的年运力上限仅为2.2亿吨。
即便中国愿意向俄罗斯提供大量物资支持,也受制于运输能力的限制。
在运输成本方面,水运的优势更加明显。
一艘20万吨级的海轮只需20-30名船员即可操作,而且海运无需为道路支付费用。
集装箱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降低了西方国家的生产成本。
集装箱使得西方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全球劳动力,将生产转移到低成本地区,同时保持对市场的快速响应。
使得全球化的分工合作变得可行,极大提高了西方经济的竞争力。
2,加速了全球化进程。集装箱促进了全球供应链的形成,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而苏联由于意识形态原因,难以融入这一体系。
集装箱革命后,西方阵营的工业体系:欧盟3亿+北美3亿+东亚1亿(日本及四小龙),达7亿。
而苏系工业体系:苏联2.8亿+东欧1.2亿。
3,冲击了苏联的出口。苏联主要出口原材料和初级产品,集装箱降低了这些产品的运输成本,压低了价格,减少了苏联的外汇收入。
4,加剧了技术差距。苏联缺乏先进的集装箱港口和物流系统,在新兴的全球贸易网络中处于劣势。
集装箱对苏联地缘政治的影响
削弱了苏联的地理优势。
海路运输成本的下降,使得欧亚大陆桥的战略价值相对降低。
改变了全球战略格局。海运的便利性增强,使得海权国家(如美国)的影响力上升,而陆权国家(如苏联)的地位相对下降。
动摇了苏联对东欧的控制。随着贸易便利化,东欧国家更容易与西方开展经济合作,减少了对苏联的依赖。
总之集装箱革命不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唯一原因,但其影响不容忽视。它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改变了国际贸易格局,最终成为压垮苏联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后冷战时代,集装箱继续塑造着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
普京发动俄乌战争,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愿失去克里米亚和黑海这条重要的海运通道。
扯淡!
[点赞][点赞][点赞]
什么人都能信口雌黄
没经过实战的如日中天,一打阿富汗就露馅了[得瑟]
没有纠错机制,哪怕再小的偏差,最终也会越来越歪而倒掉
比2百年前的海权论,差远了。
扯什么犊子,罪魁祸首是勃列日涅夫,不会审时度势作出改变,罪过比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都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