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破·地狱》公映第4天,在内地突破7000万票房,难怪大家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来。
毕竟这部电影在公映之前就已经在香港取得了高分评价和良好票房,何况香港与内地有着极大的文化差异。
《破·地狱》是否能在内地如虎添翼般取得这么好的票房?
看完电影我心中也有了答案。
这部电影在讲述生与死的同时,也传达了希望与思考。
后疫情时代的一道伤疤。淹没在港片洪流中的《破·地狱》又为什么能在观众心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年末关注度较高的一部影片呢?
电影刚放出来,虽然也获得了一些好评,但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它都不是一部类型突出、题材新颖的作品。
毕竟类型上涉及了殡葬业,而题材新颖则是因为之前有一部和婚庆行业有关的电影火了起来,这部片子将婚庆行业和殡葬业融合在一起。
所以这可以说是后疫情时代的产物,因为疫情不仅让婚庆行业受到了影响,连殡葬行业也受到了影响。
因此《破·地狱》中婚庆行业和殡葬行业之间的对比,就体现出后疫情时代人们面临的生存问题。
影片由黄子华、许冠文二人联袂出演,两位老戏骨将生死这个大命题演绎的恰到好处,既让人感到沉重又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希望。
就连周润发、梁朝伟等人也都对这部影片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美。
可见其影像内容处理得当,二位主演也将各自对于角色的理解深深落实到了作品中去。
但若是单纯看名字,也很难猜出其内容是关于生死的。
这也导致有观众猜测这部电影是否有部分情节缺失?
其实并没有,因为导演采取的是用直面的方式展示死亡这个无情又真实的事物,这也是为了让观众产生一种共情感。
毕竟生与死之间并不是截然相反的,生是为了延续更久一些,死则是结束的一种表现。
这是亘古不变的人道法则,死亡是生命的终点,同时又是另一个生命起点,一种轮回体现,都是以生命为单位。
所以我们不必过于悲伤,因为无论是喜还是哀,都是以活着的人作为评价标干,而“死”无论是什么样的死,都是定性的评价。
“破·地狱”。那么在本片中,这个“破·地狱”又指代谁或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地狱是亡魂所去之处,所以“破·地狱”就是要拯救这些亡魂。
但实际上亡魂只是一个载体,它背后真正承载的是活着的人的情感。
我们可以把亡魂简单粗暴的理解成死去的人,但其实在某种意义上生者的重要性其实更大,因为亡者他们已经回不来了,而活着的人还要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所以“破·地狱”是为了亡者,也是为了生者。
而且本片中对于“地狱”的描绘显得有些诡异,几乎无人问津,因为即便地狱再怎么热闹,依然只有亡魂在,没有生者。
这就意味着人们已经不再惧怕死亡了,因为死亡本身就是一种自然规律,并不会给人带来恐慌。
进一步说“地狱”是一种对于亡者由生者共同达成的一种精神性品质,它代表着生者对亡者的哀悼、怀念等情感。
所以它不是一个具象存在的载体,而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存在。
所以本片中“破·地狱”真正指代的是拯救亡者的同时也拯救了生者,让生者反思自己的生活。
它是对亡者的不负责任间接造成了生者生活中的问题,是亡者本身的问题还是生者的问题?
生与死从来都不是对立存在的一对矛盾,只是如何找到一条新的道路,以符合时代进步的发展需求,这才是灵魂拷问所在。
再进一步说,主角魏道生最终选择了在婚庆行业中发展,并让殡葬业和婚庆业进行结合,其实也是契合了市场的一种需求。
结合传统与现代。实际上,当一个行业和社会进入一种重创状态后,本身就已经处于一种危机关头。
这个时候就需要紧急应变来拯救现状,要么选择本行业的发展,要么选择其他行业的发展,所以本片中魏道生最终选择了前者。
此前因为疫情造成了全球性的经济萧条,这成为整个世界社会面临的一次挑战,同时也是一次机遇。
当市场萎缩到一定程度,就会改变原先的走向,让出路变得更加多元化。
而且婚庆行业和殡葬行业虽说对立,但本质上还是相近的,生与死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之中。
婚庆行业只是强调了生的必要性,而殡葬行业是在死上又有些偏执罢了,但这个偏执并不是错的,只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变得不合适。
所以二者结合实际是在改变一种既往,以送别一种传统,迎来新的东西,但这并不是说传统就要被取代。
本片中的传统思想之代表现为魏道生父亲所扮演角色,他一直坚持做传统的殡葬业,而婚庆业所代表的新事物则是魏道生。
两者相互碰撞,通过各种冲突后,最终得出一种新的结论,就是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存活下去?
所以本片不仅仅是在说要打破原先的东西,更是在说找到一种能够更好发展的道路。
不能因为社会出现了问题,就让这些传统消失,在消失时还要尊重它应该存在的价值,这是影片所传达出来的一种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