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教育厅答复张永良代表提出的“关于在我省大专院校招收计划外学生并在省内承认学历的建议”表示,无法实现。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新生。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招生院校招生计划的分配原则和使用办法必须向社会公布,录取新生必须经教育部备案方能取得学籍。综合教育部和我省招生政策和操作规范,无法实现只在辽宁省内承认学历的招生方式。
计划外是相对计划内而言,计划内招生即国家正规院校统招生,需要参加高考等选拨性考试并达到成绩才能录取就读。计划外属于非正规录取,如自考、网教、学校自办专业、部分预科生名义,等等。
计划外在前些年的民办高等院校或者高等教育助学机构比较流行,不要成绩就可以去读,考不上计划内的很可能会收到一大堆这样的录取(入学)通知书,甚至一些院校根本未取得教育部门备案,还有一些院校自办专业自主招生的,是根本拿不到毕业证书的,可能就一个结业证书。
随着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高等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招生改革也相应的调整,我们的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通过高考等选拨性考试考核进入到正规高等院校学习,取得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高考录取率在达到80%以上,个别省份超过90%,随之计划外招生也逐渐淡出视野,甚至严禁招录计划外学生。
辽宁省的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录取率位居全国前列,考大学应该相对来说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了,只分好与不好的大学而已。计划外招生的生源来源也就少部分考不上计划内的和已经工作而想提升学历的群体罢了,如工人、农民、低学历教师群体,等等。
计划外招录学生基本上无法取得学籍,仅凭一张结业证书甚至结业证书都没有,似乎没有多大的意义,谁愿意去读呢?恐怕有的不如去外面培训机构培训三个月学到的东西多,有什么意义呢?至少要拿到一个毕业证了是一个敲门砖。
同时,这种计划外的学生在省内承认学历更没有意义了。当然,张永良代表建议的初衷可能是想让辽宁省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然后将这些人才留在辽宁省内,为振兴辽宁作出一些贡献。
在今天这个时代,人才都是流动的,不仅仅捆绑在辽宁。经济、贸易、产业、文化、科技、生活等等都是交融的,在国内甚至全球。难不成我去学两年或者三年,就为了留在辽宁,出辽宁省了啥也不是了。
人才流失根本不是要大专院校招收计划外学生,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人才流失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提供人才发展舞台、构建人才服务体系、发挥人才的优势,保障人才福利待遇等等,这些才是关键。不仅辽宁省,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学科专业设置都要紧密联系地方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高素质相关人才,进而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