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年,17岁上海小伙找到28岁傅涯,哭诉道:阿姨,我是陈赓的儿子

品味红梦史说 2024-09-13 02:08:49

1946年11月的一天,陈知非和往常一样准备前往工厂上班。

就在他起身出门时,他的舅舅笑着对他说:

“知非啊,快去换件新衣服,一会我带你出去见个人。”

陈知非晚年

陈知非懵懂地点点头,自从父母离开他后,他很久没在舅舅的脸上看到这样的笑容了。

“见人?见什么人呢?一家人不都在上海了吗?”在陈知非心里疑惑着发问。

跟着舅舅坐了一上午车,七拐八拐的走进一条条小巷子,终于在一户门前停了下来。

他转过身对陈知非说:

“到了,这就是你爸爸的家,以后也是你的家了。”

说着二人便走了进去。

此时,一位年轻女子走了出来,陈知非的舅舅立即介绍说:

“这是陈赓的夫人,傅涯同志。”

陈知非伸出右手说:

“阿姨好,我是陈赓的儿子,我叫陈知非!”

此时,陈赓与傅涯结婚已经好几年了,才刚刚生下一个不满两岁的儿子。

那眼前这个大小伙子陈知非是谁?他与陈赓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这一切还要从陈赓大将的第一段婚姻说起。

缘起

1923年,陈赓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认识王根英。

这年,17岁的王根英转到怡和纱厂做工。

由于勤奋好学,她进入了夜校学习,成为了这里的第一批学生。

王根英家里共有9个兄弟姐妹,她排行老二。

家里的贫困状况,使她8岁时就跟着姐姐到纱厂做工。

在这里她很快就成为了工人运动中的一份子,参加了三次武装起义。

在夜校,王根英认识了陈赓。

陈赓见到王根英的第一面,就被她坚定的信念深深吸引,并进行了猛烈追求。

在某次会议的间隙,他饱含深情地写下了三封情书,向王根英表达自己的爱意与决心。

然而,他的直白与热情并未得到预期的回应。

然而王根英对他的表白并不买账,甚至将情书公之于众。

而且王根英当时没有结婚的打算,所以拒绝了陈赓的追求,为此,陈赓不知吃了多少闭门羹。

事件甚至惊动了周总理,他亲自找到陈赓对他说:

“求爱并不像打仗,不能仅靠强攻。你需要向她诚恳地道歉,展现出你的绅士风度,在逐渐深入了解的过程中培养感情,这比你不断写情书更有效。”

还是周总理从中“推波助澜”,才有了陈赓和王根英的结合。

婚后,陈赓和王根英十分恩爱,不久就生下了儿子陈知非。

失散

然而,由于当时政治形势的特殊性,二人结婚后都投身于革命工作。

1933年,陈赓正在上海的中共特科担任情报科长,为了隐藏身份,他们将年幼的陈知非托付给了外婆照顾。

陈知非的记忆里,外婆的怀抱是最温暖的港湾。

从有记忆起,他就很少见到父母。他会问外婆:“是不是爸爸妈妈不爱我?”

外婆总是用那双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抚摸他的头。

告诉他:

“你父母都是共产党员,他们在做大事,这些事你千万不能跟任何人说。”

当时上海的国民党军警特务十分猖獗,王根英每次外出执行任务时,都吩咐妹妹王璇梅一定不要出门,保护好陈知非。

然而就在陈知非三岁的时候,他偷偷跑到了街上玩耍,当他看到巡捕腰中别的枪时,指着枪说道:

“这个东西,我爸爸也有一个。”

这句话立马就引起了巡捕的警觉,他立即跟着陈知非朝着住处走去。

刚走到门口的时候,王根英恰好从屋里走了出来,她一眼就看到了陈知非和他身后的那名持枪的巡捕。

巡捕不动声色地问道:“你家有枪吗?”

王根英一听这话,心里突然咯噔了一下。

她知道肯定是陈知非童言无忌,一不小心泄露了机密,但她表现得还是十分镇定。

仅仅停顿了几秒,王根英就笑着对巡捕说道:

“有啊,前几天我先生刚给孩子从永安公司(中国近代最大的百货公司之一)买了一把玩具枪。”

巡捕仔细打量着她,试图从她的表情中找出一丝破绽。

但王根英的回答非常自然,看上去就是普通人家,巡捕便离开了。

1933年的一天,陈赓很晚都没有回家,王根英意识到他可能被捕了。

王根英焦急万分,到处托关系打听,但都没有个消息。

精神过度紧张的王根英甚至出现了幻觉,为母亲打水时看到水桶里面有人头,与儿子外出时总感觉有人要抓她。

秋季的一天,王根英被工友出卖,被抓到了狱中。

直到4年后,王根英终于被放了出来,她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来到了云阳八路军部政治部,与陈赓重获团聚。

然而团聚很短暂,不久陈赓被任命为129师386旅旅长,到前线打仗,王根英则去了延安。

到达延安圣地的王根英,成为了129师供给部的指导员。

但在一次外出执行任务时,她遇到了敌人的包围,正要撤走,却发现文件没有带出。

为防止泄密,她又返回去取,不料被敌人发现,激战中壮烈牺牲。

王根英牺牲后,陈赓悲痛万分,他四处寻找儿子陈知非的下落,却始终一无所获。

重逢

此时的陈知非与母亲天人永隔,父亲也失去了踪迹,尽管内心充满了痛苦,可还要活下去。

为了生计,陈知非7岁就开始卖报补贴家用,每天要卖50份以上才能赚回本钱。

每天早晨4点钟,天还没亮,他就要起床准备买当天的报纸,再到街头叫卖,一天到晚不得停歇。

稍微大了一点,舅舅帮他做了一个木箱子,让他上街头摆摊擦皮鞋。

此时小小的陈知非已经尝遍了人间苦楚、看尽了世态炎凉。

年老的外婆怜惜外孙,经常摸着小知非的头说:

“唉,我们阿非好可怜,快快长大就好了。”

这些年来,爸爸从来没有写过信给他,他心里一直有怨气,认为爸爸不爱他。

一直到1946年,陈知非的愿望才终于实现,陈赓通过地下党了解到儿子下落。

于是他赶紧与陈知非的舅舅联系,让他把儿子送到自己身边来。

陈知非来到家里的第一天,陈知非一看,父亲穿着军装,戴着军帽,和外婆口中的“你父亲是穿长衫”的描述完全不一样。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陈赓一步上前抱住了儿子就掉下了眼泪。

激动地说道:

“看你长这么大了,长得跟你妈似的,头发也像你妈。”

这一晚,父子俩睡在一个炕上,整整说了一宿的知心话。

第二天,陈赓郑重地问陈知非:

“你想从事什么工作?”

“爸,我想参军!”

陈赓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劝说道:

“国家需要人才,你应该努力学习文化,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尾声

陈知非勤奋好学,在战争年代学习机会难得,他经常熬夜苦读。

尤其是到了父亲身边之后,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后来他进入了华北大学学习,即后来的人民大学。

1952年,23岁的陈知非大学毕业了。

毕业后,陈知非被分配到了长春一汽工作。

在工作中,陈知非谨记父亲的教诲,成为了一位航天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参考资料:

1、澎湃新闻 《庆祝建党百年·讲家风 | 为建设新中国,陈赓大将让儿子陈知非放弃学画》

2、黑龙江日报 《枪林弹雨中“逆行”——王根英》

0 阅读:13

品味红梦史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