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泡泡玛特的新IP“LABUBU”在泰国可谓是“风头无两”。据说,为了得到LABUBU,整个泰国都出动了。
先有泰国民众门店扫货,线上线下“一娃难求”;后有泰国官方捧场,旅体部长亲赴机场迎接。
泰国公主和当地多位明星也化身“自来水”帮忙带货,将LABUBU挂在背包上,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宣传。
当前,LABUBU周边产品基本是上架即售罄,价格也被炒到“断层”。
热门公仔溢价达1,168港元;来源:泡泡玛特品牌官网
泡泡玛特的“丑萌”IP何以在泰国大获成功?
瞄准东南亚蓝海,「潮玩第一股」再续“神话”
泡泡玛特的出海之路于2018年正式启航。作为一家主营潮玩IP文化的企业,出海目的地的选择有特别的讲究。
潮玩产品具有高度的文化及情感属性。由于中西方消费偏好有所差异,不是所有IP周边都适合跨文化销售。
泡泡玛特海外业务总裁文德一通过调研发现,文化亲和性是泡泡玛特选择出海目的地的重要依据,即泡泡玛特可以按照“由近到远”“由易到难”的原则,先打入与中国文化相对比较接近、差异比较小的东亚和东南亚市场,随之逐步扩展到文化差异更大的欧美地区。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东南亚有大量华人聚居,消费环境更适合国内潮玩产品。并且东南亚国家人口相比日韩等更体现年轻化趋势,年轻消费者的精神文化消费比重高,价格敏感性相对也没那么强,更愿意为潮玩IP付费。
泰国潮玩市场此前已有约20年的发展基础,沉淀了不小的用户基数。此次泡泡玛特IP的入驻,是打造了一个“明星”,一举激活了泰国潮玩消费需求。
“本土化”是出海的重要一环。
泡泡玛特加强本土化的主要方式,是与当地艺术家及知名“大版权”合作、举办主题展览。
在开拓东南亚市场之初,泡泡玛特与迪士尼、小黄人、漫威等IP合作,通过“大版权”产品,唤起文化共鸣,打造市场抓手。
据文德一介绍,漫展是泡泡玛特在全球吸粉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挖掘和孵化当地艺术家的重要平台。本土的艺术家能够在IP作品中融合当地消费者的审美取向及情感需求,这样的产品才能够与当地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
泡泡玛特2023年财报显示,公司在2023年度取得了惊人的业绩。2023年收入达到人民币63.01亿元,同比增长36.46%;毛利约为人民币38.64亿元,同比增长45.56%;净利润约为人民币10.89亿元,同比增长128.83%。
来源:泡泡玛特2023财务报告
对于海外部分,在线上渠道,泡泡玛特在Shopee的收入从2022年的2518.6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4288.5万元,增长了70.3%;泡泡玛特官方网站收入从2022年的2706.1万元增长到2023年3947.9的万元,增长了45.9%。
海外的线下业务部分的收入为6.40亿元,同比增长324.7%。其中,零售店收入5.83亿元,同比增长330%;机器人商店收入5737.8万元,同比增长277.3%。
今年7月18日泡泡玛特发布正面盈利预告,在此之后的7月19日,港股泡泡玛特(9992.HK)高开近12%。
在出色而多元的IP业务加持下,今年泡泡玛特股市表现也可圈可点,整体呈上升的良好态势。
截至编写时的泡泡玛特行情;来源:捷利交易宝APP
中企出海风生水起,中东成为主流目的地
在经济全球化视角下,出海成为许多企业突破发展的重要路径。加之中国境内市场“太卷”,驱使很多企业将目光瞄准了海外。在各行各业,中国企业都有出海的佼佼者。
据7月23日中国证监会公告,美的,全球最大的家电企业,已获得港股上市备案,满足上市先决条件。这是今年港股最大的IPO。此前,美的集团(000333.SZ)已在A股上市。
过去十年,美的集团的海外业务占比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牢牢占据全球最大家电企业的地位。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美的集团实现收入3737亿元,其中国内收入占59.44%,国外收入占比达40.56%。
美的递交的招股书显示,目前美的集团智能家居的出海业务,既包括OEM/ODM代工业务,也包括自有品牌出海。但2023年,公司代工产品的占比仍达到了61.59%,自有品牌占比不到40%。
此次谋划港股上市也是美的出海业务规划的关键环节。据招股书介绍,IPO募资用途主要是加强全球研发与自有品牌建设,而这或将成为未来美的集团业务发展的重点。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也正在一块块地点亮世界市场版图。
比亚迪(1211.HK)海外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突破24万辆,同比增长337%。截至目前,比亚迪已进入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巴西、匈牙利、泰国等多个海外地区投资建厂。
去年以来,车企扎堆出海中东。极氪与以色列联合集团签署协议,计划在当地推出极氪001和极氪X;小鹏选择与阿联酋经销商集团Ali&Sons合作。从传统车企上汽、比亚迪,到新势力代表爱驰、哪吒,都在中东有所布局。
来源:比亚迪股份2023年度报告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信息,中东地区从多个方面利好中国企业出海,包括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丰富的资金储备、友好的政策环境等。
近年,除新能源车企外,还有来自多个行业的大量企业“抢滩”中东。
TCL等企业已在中东开展多项业务,宝钢股份、华人运通、中国石化、中国建材等企业与中东地区企业或政府达成合作;
TikTok已在中东开展电商业务内测,阿里、美团等互联网企业已有出海中东的动作;
中国龙头游戏厂商已占据中东游戏厂商总数量的15%,在当地的游戏收入占比超41%,其中包括“收入登顶”的米哈游、“全面开花”的腾讯、“出海主力”莉莉丝等。
“不出海,就出局”?机遇与挑战并存
安永大中华区尽职调查主管合伙人施震强表示,中企出海已经进入到了新阶段。出海更趋向理性化,从十几年前单一的一个品牌、一个技术或一个考量的角度,变成了一个综合性整体战略的考虑。
当前,不同大小规模的企业都在积极谋划出海业务。并且,新阶段的出海不仅是单纯的让产品“走出去”,更是囊括研发、市场、营销、服务的多维筹划。
制造与运输、医疗与生命科学、消费与跨境电商均是出海的热门板块。
对于出海目的地的选择,更多企业的目光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红海,转向了东南亚、中东、南美、非洲等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市场,这些地区与中国的联系正在进一步增强。
充分实现“本土化”、建立合适的组织架构、应对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监管政策,从而战胜“水土不服”,是当前企业出海面临的主要挑战。
TCL董事长李东生说,“只有推动本土化,赋能当地产业链,为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才能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实现全球价值链共赢。”
经济发展全球化是必然趋势,国内人口红利逐渐弱化。
对于如此环境下的中国企业,相比于专注在国内市场“内卷”,从成功出海的企业中汲取经验,做好调研和规划,企业也许会找到更广阔的天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