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在延安做过广播员,又到台湾潜伏,不怕吴站长认出来?

写在名著 2024-02-12 09:43:59

前几天写了篇《》,从那个时代的人世沧桑角度,分析晚秋为什么不会引起吴站长的怀疑。于是有网友留言:“不是吧,晚秋在延安可是做过广播里的播音员的,吴站长能不知道?”

是的,晚秋做过广播员,还念了自己写的新诗《阳光大道》,引起了余则成的思考。这个情节设置的确是太过巧合,充满了戏剧性。但是,要从这一个情节,就担心晚秋到台湾后的潜伏工作是否,你还是太多虑了。

首先是吴站长明明见过晚秋、认得晚秋,但这个广播并没有引起他的注意。本来么,“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那得是多么传奇的缘分?这两句歌词就引自王菲的《传奇》。

声音经过电波传递到千里万里之外,多少会有些失真。站长在认出来,更多是凭“晚秋”这个名字。可是晚秋的全名不是“晚秋”,应该是“穆晚秋”才对吧?称名不提姓,有点儿类似于笔名。

那个时代起笔名、换名字,实在是太普通了。鲁迅、冰心、丁玲,都是笔名。“晚秋”这么诗意的名字,更像舞文弄墨的文人起的笔名。除了谢若林,谁会由一个笔名想到那个娇滴滴的小妇人?

吴敬中也不会想到。根本的,他听延安电台也很少。那个时代的国统区,收听延安广播就是一项罪名。不相信的,看看《红岩》就知道了。

吴敬中身为保密局天津站站长,在这些小节上当然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不过除非是国民党败局已定、人心惶惶之际,他好端端地听延安广播干什么?

就是电视剧里听广播这一段,也是在毛主席发表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时候——国民党当然不会让这样的文章公开发表,但吴敬中李涯又一定想了解我党对局势的看法和态度,才偶然听了这段广播。接下来又讨论陈布雷自杀的事,谁会留意到一个文艺女青年的诗歌朗诵?

就算退一万步、巧中之巧,吴站长听到了、注意到了这段广播,又由此联想到了穆晚秋,猜到穆晚秋去了延安,以后在台湾再碰面,也还有合情合理的解释:她能去延安,就不能从延安叛逃、重回国统区吗?

七十多年过去,我们回望历史,也许觉得不可能。可是你记得吗?《潜伏》开头,就是抗战末期、日寇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李海丰不是叛逃了吗?戴笠说:“蠢猪!日本人就要完蛋了,这时候叛逃,死得比何行健还要难看。”但,历史上真有许多“蠢猪”,你拦不住的。

从延安叛逃也不是没有。还记得李涯用录音想扳倒余则成、反被余则成扳倒的那段吗?李涯被录音,就是对方谎称是从延安叛逃的,骗取了李涯的信任。而叛逃的原因,是“拿了首长两条肥皂”!

李涯也很精明,又有过延安生活的经历,“两条肥皂”怎么就能骗过他?因为延安生活非常艰苦。因为吃不了苦而偷盗,因为两条肥皂而叛逃,是完全可能的。

晚秋这样娇生惯养的大小姐,即使凭着一腔热情来到延安,热情褪去之后,面对粗粮、臭虫、鲜血、牺牲,意志动摇,转而叛逃,也是很近情理的。毕竟这样的小妇人,哪有戴笠“日本人就要完蛋了”的政治远见?

那是一个血与火的时代,那也是一个青春洋溢、热血沸腾的时代。很多时候,敌与我,界限并不是那么分明。一个女人的随波逐流,很容易取得合理解释,不会引起什么怀疑。

0 阅读:0
写在名著

写在名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