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乐队,献给生长在祖国97%土地上的我们

国潮喵喵教 2020-08-03 22:31:54

自从90年代的摇滚人退去以来,中国的摇滚乐一直处于式微状态,倒是去年的《乐队的夏天》让摇滚乐这个流行音乐门类颇有起色,音乐节成了人们常常谈论的话题,还捧红了“新裤子”这只比较神奇的乐队。当然,我今天要讲的是另一只乐队——华北浪革。

用网友的话说,华北浪革的音乐相当费烟,适合在深夜中思考人生的你,适合喝完酒撸完串吹过牛后陷入空虚的你,更适合处处碰壁的你。音乐一响自己好似变成了鲁迅,开始悲天悯人。待到曲罢,会突然发现你悲的不过是你自己,你就是画面里或者音乐里那个陷入泥潭的落寞生灵。

第一次误打误撞听到他们的歌,还是在B站著名up主“开原著名恶仗主打人”的《马大帅》剪辑视频中,《焰火青年》,一首平淡而神奇的歌,曲调里流露着范德彪与整个城市的颓丧,我笑不出来,更哭不出来。

这样共情能力超强的音乐难得不火,实在该火。正当我惊叹自己发现了一支“宝藏乐队”时,却骤然被一众专业乐评人浇了一头冷水,原来这支乐队在他们眼里连五毛钱都不值啊!

他们的普遍观点认为这只乐队作词的水平低下,作曲编排不够精巧,风格做作,并没有满足他们对于优雅文艺的一种幻想。

虽然每个人的审美追求不同,也并不一定说乐评人们的观点就是大错特错,但与之形成反差的,却是大批普通听众对于华北浪革炽烈而灼热的情感。

最重要的是,一部分乐评人在对歌曲的评价中流露出了一种对下里巴人的嘲笑,于是便产生了一个问题,对流行作品的评定话语权,到底掌握在谁的手里?

华北浪革的歌真的土吗

作词无内涵,曲调无新意,节奏落俗,只强调感官刺激,价值低俗,此可谓土,《惊雷》便是其中的卓越代表。然而华北浪革真的如乐评人所说的那么土吗?

你嫉恶如仇,你困兽之斗,夜风在吼

你从未看透,你只想感受,慷慨赴死的颤抖——《焰火青年》

这两句词写得正是边缘者的一种彷徨状态,后一句可能真是你我都有的小人物英雄主义幻想,而到了一些乐评人眼中,却成为一种做作的表达。简陋、做作,这是他们诟病华北浪革的基本原则。

但遗憾的是,华北浪革的歌曲恰恰具备了较为纯正的当代文学气质,一种荒诞而又现实的浪漫。你们讨厌华北浪革打着现实主义旗号,却又将生活塑造成一种奇观。

那请问,苏童的《黄雀记》里,少年保润蒙受冤屈替纨绔子弟柳生坐牢,是不是一种奇观?余华的《活着》里,富贵把老牛都起成自己家人的名字,是不是一种奇观?

爱与梦,归来与出走,忏悔与救赎,迷茫与慨叹,希望与绝望,疼痛与孤独,这些都是当代文学的主旋律,而华北浪革的音乐恰好具备,你们口中的烂词正用着它极强的穿透力征服着年轻群众。

你们又会说,以音乐角度来讲,他们的编曲作曲实在拿不上台面,伴奏嘈杂,旋律抓耳只是低俗的象征,元素过多并不是纯粹的摇滚。确实,他们的制作并不够精湛。

那么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究竟应该谁大于谁?据我所知,探索更好的形式,应该是为了更完美的展现内容,当作品的内容足够打动人心,形式真的还是一个过不去的坎吗?旋律抓耳,难道不是流行乐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吗?

今晚我该吃什么,孤独埋在岁月中——《悲哀藏在现实中》

你们又批判,华北浪革硬要走八九十年代的伤痕风,这是一种审美的倒退。复古即是倒退?那么“蒸汽波”音乐是不是应该遭受暴风般的口诛笔伐?流行本就是个圈,何谈倒退呢?审美的倒退在于精神空壳化的落俗,而不取决于年代感。

华北浪革的歌献给谁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没错,他们的歌正是献给祖国最为广大的人民群众。

但精英也许从小便生长在精英中,他们并不懂得你我平凡中的快乐与伤痛,他们没有见过一座待拆的三层红砖楼,没有见过简陋的小食杂店里贫瘠的商品,甚至没有在布满油污的桌子上吃过一碗带点肉味的面。喷泉、广场、咖啡厅与大海才是他们的世界。

当然,精英们并没有错。只是,住在小城里,住在县城中,长在乡村里的“后浪”们,你们同样有权利为真正能打动自己的优秀音乐呐喊。

越能体现人性尊严的快乐,越是一种最大的快乐,因为他跟人的尊严是相关的。有很多快乐,是降低了人性的尊严。而越能体现人性尊严的快乐,越是一种最高级的快乐,我们之所以读书行路,其实就是希望我们能够不断的。享受什么的快乐呢?高级的快乐——罗翔

而华北浪革的音乐,正在展现着也许是小镇青年最真实的生命力,也是为小人物呼喊,能体现小人物尊严的快乐,或许更是一种高级的快乐。

没有县城万万不能

没有县城万万不能

没有县城万万不能

没有县城——《县城》

0 阅读:23
国潮喵喵教

国潮喵喵教

不屈从消费主义,只忠于设计与本土文化(账号转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