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洲︱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

今日艺术 2020-07-16 16:21:09

展览前言

纵览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关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改良的思潮与论战纷起,中国画家不断地找寻国画未来的出路和方向,是镜鉴西方绘画还是继续叩问古老的中国画体系?时至今日,当代画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当代画坛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毋庸置疑,笔墨作为中国画的独有的表现形式,任何脱离了笔墨体系的作品无法称为中国画。

中国画中的笔墨有相对稳定的法则和规范,这些法则和规范的建立有助于画家进入这个有无比探索空间的艺术世界。但是笔墨系统的法则与规范,决不是要画家墨守成规,而是容许和鼓励他们有所探求和创新,须能“借古以开今”(石涛语)。纵观画史,自开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穷究前贤血战古人,又能参合时代精神在艺术上自我演进。借古开今的出发点则是“开今”而“借古”,意是站在当下,在不断开拓、实验的同时,把历史作为参照、对话、挑战和超越的对象,构成延伸与超越的关系。

本次展览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笔墨60家线上学术观摩展”为名,是为了将笔墨作为一个学术课题提出来,邀请当代名家展示他们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创造,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重新研究笔墨风格的意义和它的价值。相信参展的这60位个性笔墨风格鲜明的画家在笔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会对人们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而且会把画界对笔墨风格的讨论引向深入。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时代丹青文化传媒

学术主持:王镛

学术顾问:赵成民

展标题字:杨晓阳

参展画家

参展画家排序: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丁成坤 丁华雷 于航 王颖生 王生义 王昭灿 牛林森 邓顺成 刘二刚 刘宏伟 刘妍宏 刘文清 刘葵 刘永明 邢庆仁 江文湛 任惠中 孙正馨 杜滋龄 杜剑君 陈政明 陈永锵 陈忠南 陈日新 何曦 何炳辉 吴奇峰 李多木 张立柱 张德刚 张积成 张海龙 张淼 赵宁安 赵建成 林容生 周荣生 段兼善 郎军 贺荣敏 禹化兴 袁武 聂鸥 唐允明 唐玉玲 郭石夫 贾广健 徐宁 盖茂森 龚文桢 曹香滨 梁占岩 梁时民 崔晓东 崔子强 谢志高 董书涛 窦申清 樊洲 樊峰

樊洲

樊洲。字龙人。号龙隐。(1953——)中国文脉的承传者、韵律山水的缔造者、曲线交织画法的开创者。曾任西安中国画院院委、西安文史馆研究员、陕西传统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现任中国文化部中国艺术节基金会西安艺术中心主任。1992年发心为复兴中国文化尽力,隐居秦岭终南山,溯源寻道,深研释道及历代文论经典,实修“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天人合一”中国文化理念。2009年提出“物我相忘,因缘生发”的创作理念,以音律书法入画,开创了音画理念合一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水墨山水画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作品有《彩墨山水》、《金墨交响》、《水墨氤氲》三大系列。曾在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举办个人画展。2014年由中国文化部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山脉.文脉——樊洲山水画艺术展》。2015年《樊洲水墨世界巡回展覧》启动,先后在巴黎、波恩、北京、上海、台北、日本展出。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艺术馆、博物馆收藏。出版有多部中国画专集。

作品欣赏

樊洲的艺术

彭 德

樊洲是终南山造就的艺术家。

樊洲筑室终南山,看山读山画山,寻找独特的表现方式。他的画风同老长安画派和新长安画派名家相比,大不相同。以代表作而论,赵望云是写生山水,石鲁是性情山水,何海霞是结构山水,罗平安是符号山水,崔振宽是解构式山水,陈国勇是心象山水。樊洲的山水画分三型,都具有人文意味:一是寓意山水,二是书写山水,三是乐律山水。其中,寓意山水和以行书笔法入画的山水画,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同传统山水画保持着文脉上的联系而又不同于传统文人画。以乐律入画的山水画,既体现出文脉又超越了文脉,使得不懂中国文化的欧美画家面对他的这批作品,也一看就懂,没有障碍。樊洲擅长古琴,曾先后在法国的教堂和德国的音乐厅举办专场演奏会,琴声沉稳而又高亢,舒缓而又动人,既直穿人的心灵,又平复人的意绪。樊洲的乐律山水,用波浪状的行云流水描构成画面,或激荡,或平静,动静交织,犹如人的气息同生命状态一道展开,最为批评界和艺术界垂青。

融汇285x146cm纸本水墨2013年(水墨氤氲系列)

流韵南山245x125cm纸本水墨2016年(水墨氤氲系列)

2012年春节,偶然的机缘,中国文化部有关人士在巴黎中国艺术中心为樊洲举办展览,成为首次展示中国现代艺术的个人特展。展览期间,樊洲通过讲座介绍中国山水画源流,反响出乎他的预料。法国同行对不曾深究的中国艺术思想表现出浓厚兴趣,认为樊洲不仅是艺术家,也是哲学家。皮尔·卡丹特地设宴款待,称赞樊洲是天才艺术家,很现代,比美国波洛克的线条更有内涵及韵味。莫奈艺术馆馆长邀请他到该馆举办个展,十位法兰西院士表示想来樊洲画馆举办他的研讨会。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院士易夫·米勒冈认为樊洲的线条很优雅,能感觉到画家内心的纯净,作品洋溢着与大自然的和谐,有巴赫的静穆,也有喜多郎的空灵。

清微淡远245x125cm纸本水墨2016年(水墨氤氲系列)

虚懐若谿178x98cm宣纸水墨2019年

樊洲与终南山结缘,始于1992年。那一年春节刚过,三十八岁的樊洲以西安画院画家的身份,被指派到终南山参加社教,从此他的艺术不再与这座山脉分离。当时他住的茅屋坐落在海拔1200米的太乙湖畔。太乙湖别名天池,是整个终南山脉最大的天然湖泊,唐代名叫古龙湫,湖边耸立着太乙峰。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写的正是这座山。当年他住在湖边,湖水冰冻,万籁俱寂,茅屋四壁透风。即便他发出狮子般吼声,也无人响应,这种静谧的环境,有助于山水画家的冥想和创作。领略大山之魂,樊洲认为体验比写生重要。他历时六年,徒步在终南山脉独行,穿越了将近五十道山谷。九年后,樊洲在太乙峰下营造“樊洲中国画馆”,成为这个国家地质公园一处隐秘的景观。

妙观音178x98cm宣纸水墨2019年

乾245x125cm纸本水墨2017年(水墨氤氲系列)

樊洲画馆,东临古龙湫,西靠太乙峰,南望五台山,北接十八盘。十八盘有险峰数座,瀑布高挂,樊洲认为是范宽当年隐居的地方,《溪山行旅图》的原型。五台山又名南五台,终南山脉著名的佛教圣地。古龙湫这个天池是古代地震造成的堰塞湖,深邃的湖水或平如明镜,或波光如织,风雨晴晦,无不动人,最能消解胸中垒块。太乙峰绝壁如削,气势豪放。山既高,又有太乙仙人,山仙同体、山海遥感的景象陶冶着樊洲的情操。樊洲强调情景合一,知行合一。与终南山对话,成为他的日常课题。樊洲认为在这个环境,如果艺术境界不能长足提升,辜负了大自然的一番厚意。樊洲写道: 太乙山崩兮,养我素心。天池潋滟兮,鉴吾慧灵。 剑舞山巅兮,真气激荡。琴鸣谿涧兮,天音涓流。 抒天地之心兮,发乎毫端。招山水之魂兮,泼墨素绢。 烟云供养兮,神会终南。

明月高藏178x98cm宣纸水墨2019年

大圓鏡178x98cm宣纸水墨2019年

樊洲隐居终南山十几年,一派仙气,同水土有关。城市自来水在夏天过夜后就不宜再喝,可是山里的泉水储存一年也不会变质。樊洲用山泉磨墨,每次作画剩余的墨汁,积攒数年,墨色日益浓厚醇正,在画面呈现的厚重感,任何新墨汁都无法企及。樊洲除了倾心古琴,还爱诗赋,擅长书法和武功。国内武术高手和古琴大家,曾多次在樊洲画馆长驻,交流技艺。樊洲以诗入画,以书入画,以乐成画,移植太极拳的力量与含蓄于笔下,都离不开蕴藏人文内涵的终南山。樊洲的艺术,引起了当代艺术批评界的关注。多位批评家著文评论过他的为人、他的画馆和他的艺术。朱青生写道:樊洲画馆,名师之画室也。我游历世界,见画室何止百千种,此室所处之地不同寻常,天池之畔,临窗直接南山,宋元以来的艺术史全在眼前,周秦以来先哲日夜同坐。晨昏之明月流照三千年笔墨,直到今日主人;草木之四时变幻风物,为四海来宾所寄托。一国传统之节点此处能寻,古今想像之渊源于斯可揽。将外在之物而迎合心意,使中国的眼光在自然中镜照为山水,此樊洲画馆者,天下第一。(《樊洲画馆,天下第一》)

上善若水178x98cm宣纸水墨2019年

深水静流245x125cm纸本水墨2017年(水墨氤氲系列)

礼令石著《终南画隐》一书,摘录了当代艺术批评家和策展人对樊洲艺术的评价: 终南山既是一个真实的地方,又是一个文化的想象。中国绘画之所以可以通过一脉相承的方式来完成最高境界,得自于两种途径,皆与终南山相接。(朱青生) 樊洲真正做到了“招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他的作品完全摆脱了传统山水画的定式和符号,真正做到了大气盘旋、直呈自然生命的至高境界。(贾方舟) 樊洲以“道”“气”为源,以音律入画,发现了曲线交织的画法,体验到了大自然的内在律动,非常鲜明地表达出多年来他对山水画图式的出色的理解。(李小山) 没有对传统山水画程式的熟练掌握,没有对自然的切身感受与提炼,没有对人生的大彻大悟,他绝然达不到如此高超的艺术境界。(鲁虹) 把“澄怀观道”从虚静提升到乐的境界。从求美到求善,从处心积虑到随心所欲,再从随心所欲到不逾矩,樊洲的画让人耳目一新,却又从未怪诞不经。(张渝) “落笔无古人,兴酣欺造化”,如今的樊洲深悟此言的真谛。(陈孝信) 从崇尚自然、敬畏天地和化无机为有生的意义上说,他的艺术态度和艺术取向是当代的。超越传统,走出自己的笔墨表现道路,其艺术语言和形式也是当代的。(高岭) 樊洲重视传统却不泥古。他把终南山抽象到了线条的韵律之中,墨色沉静。樊洲的画一看就是他的,没有任何人的影子,这太难了。(贾廷峰)

水之韵 140x70cm 纸本水墨 2018年(水墨氤氲系列)

澹遠 140x70cm 纸本水墨 2018年(水墨氤氲系列)

无极62X42cm纸本水墨2011年

隐居山林的画家,致命问题在于孤陋寡闻而导致精神萎缩。樊洲画馆有网络可知天下大事,有公路可会八方来客,大约不致于蜕变为农耕时代与世隔绝的隐者。樊洲人好人缘广,僧道隐士、山民与达人、学子与名士、富豪与官员、传统主义者和当代艺术家,他都保持了接纳的态度,如同终南山能容人蓄物。二十年间,樊洲的现代山水画,在终南山的怀抱中和当代文化的熏陶下,两种全然不同的信息影响着他的画风。当代信息使他的视野变得开阔,终南山的沉稳使他艺术变得宁静,青年时代张扬的作风也渐渐在消褪。樊洲身处名山,交往比较被动,友人多为深受儒释道熏陶的名流,当代学者往往只是偶然沟通,两种力量很难形成平衡,潜移默化中仍然容易导致信息倾斜和艺术观的滞后。这不仅是樊洲需要警惕的问题,也几乎是整个西安国画界面临的问题。十多年来,他们在市场行情不断抬升之时,养尊处优,艺术思想和艺术面貌会不知不觉地走向凝固。

隐于名山、同外界若即若离的樊洲,还不算真正的隐士。不过相对于都市画家,他的处世状态明显的自主和独立。这种生存状态容易成全没有泯灭使命感的艺术家的梦想。樊洲至今身强体壮,心态不老,不热衷名利,名利场的捷径从宋代起随着国都的迁徙也脱离了终南山。面对樊洲,你会感受到一种世外桃源的气息。樊洲刻画的是终南山的魂魄,终南山也将会铭刻这位现代山水画的探索者。

0 阅读:44
今日艺术

今日艺术

艺术资讯交流、美术佳作发布、优秀名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