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揭秘教育最真实的本质,父母要有给孩子兜底的能力

杉杉评育儿 2024-11-22 13:20:53

《小巷人家》迎来了大结局,从开播以来,这部剧的口碑一直持续高走,故事的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这部剧的场景和人物,真的一瞬间就把人拉回到那个年代。故事的结局很完美,剧中让我们看到随着时代变迁的众生百态,更让我们看到父母的教育理念对于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特别是从小调皮捣蛋、学习一塌糊涂的林栋哲,最后却是几个孩子里面最厉害的。就如同宋莹所说,林栋哲擦边进入一中、擦边进入同济大学,工作的时候又是擦边进入了当时的外企宝捷。工作后的他工资水平甚至比研究生毕业的图南高,看完这部戏,最大的感触就是:教育最真实的本质是,父母要有给孩子兜底的能力。

你的三观决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

在《小巷人家》这部剧中,最清醒和最有智慧的应该是林武峰,他不仅疼老婆,顾家,而且在很多大事面前都能够明辨是非,做出很好的处理。在知道林栋哲和晓婷领证后,看到宋莹生气要打林栋哲,他第一时间把自己手上更长的棍子递给了宋莹,他也觉得孩子这样做不对。但是生气归生气,他能够在第一时间处理事情,在林栋哲说自己也要回苏州的时候。林武峰给他分析了其中的利弊。

林栋哲刚进入公司如果请假,他的工作可能就保不住了,而现在晓婷已经因为领证的事在工作上受到排挤了。如果林栋哲再没有工作,有什么能力给晓婷幸福的生活,怎么给晓婷后顾无忧的保障。所以在权衡利弊以后,他让宋莹回苏州,也让林栋哲有了更加努力工作的动力,也是这样后来林栋哲才能够调到上海,在事业上蒸蒸日上。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每个父亲都是使者,只有使者不断进修,端正自己的观念和品行,所培养出的孩子才能自立于人群之中。

林武峰便是林栋哲最好的榜样和教育资源,因为父亲的影响,他学会担当,学会如何去爱一个女孩子。

当然林栋哲的成就更离不开宋莹的影响,英国教育家巴卢说过: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在得知林栋哲和晓婷领证后,宋莹一直叮嘱林栋哲要保护好晓婷,不管晓婷有什么情绪,要接受,要爱她。甚至还和黄玲说,现在他们两个虽然领证了,但是没有生育指标,让黄玲要交代晓婷要保护自己,不然到时候受伤的是晓婷。三观如此正的夫妻俩,自然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从小被很多人“嫌弃的调皮捣蛋”林栋哲,长大后懂得什么是责任与担当,最后自然也是剧中最幸福的人。

你的层次决定了孩子的人生高度

剧中,庄家阿公阿婆严重重男轻女,作为大儿子的庄超英对于父母是心怀感恩,更是愚孝。有一次阿婆脚扭伤,叔叔婶婶不愿意照顾,奶奶就想让晓婷过来,阿婆觉得晓婷是女孩子,书随便读读就可以。但是黄玲坚决反对,无奈之下她就只能把阿婆接回家照顾。

等阿婆身体好得差不多了,却不想走了,想和晓婷住一个房间,名义上是帮助黄玲照顾孩子,做做家务。可是事实是想让晓婷每天晚上照顾两个老人,再到后来想让鹏飞住进黄玲家。阿婆也是用同样的套路,明面上说要帮着照顾晓婷,还说女孩子随便读读就好。这一年刚好又是图南快要高考,黄玲自然是不愿意。

庄家二老就用道德绑架庄超英,说他是大哥,照顾家里的弟弟妹妹是应该的,庄超英宁愿自己受苦,也要让自己家弟弟妹妹的孩子住进来。但是黄玲坚决反对,她用最温柔的语气说最狠的话“这房子是厂里给我的房子,只要我不同意,谁都别想住进来。”黄玲面对公婆的指责,老公的的不理解,她直接说到“我宁愿自己一个人带两个孩子,也不会让孩子的学习受影响”。

若不是黄玲的坚持,图南就没办法好好学习,也不一定能够上同济大学,对于晓婷更是如此,如果不是母亲坚持让她读书,或许在那个年代,她只能像其他女孩子一样读个中专,做着普通的工作。

黄玲对图南说过“妈坚持让你们上学,不是图你将来飞黄腾达将来给家里赚大钱,读书明理,实现理想,才是妈的希望”。黄玲自己的生活过得并不如意,公婆偏心,老公“愚孝”,可是她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不管再难,她都会支持,做孩子的底气,也因为她的坚持一双儿女才能够在那个年代都进入大学,有一份好的工作。

《哈佛学子“无我”专注力》中写的:“一个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通常取决于孩子的父母是何种层次的人,对孩子进行了怎样的教育。”你给孩子的层次,决定了孩子的人生高度!

写在最后

为什么现在会有那么多焦虑的父母,因为他们没有给孩子兜底的能力,这个能力不止是金钱,更是父母的层次,父母的三观。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更是孩子一辈子的课堂,你的能力有多强决定了孩子能够飞多远!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23

杉杉评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