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饺子,都是因为纪念这位河南人!

Y兔对您说 2024-12-21 10:17:50

冬至吃饺子可不单单是为了一饱口福,它承载着深厚且珍贵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其背后纪念的正是来自河南的 “医圣” 张仲景。

张仲景,字仲明,乃是东汉末年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父亲张宗汉在朝中为官,这样的家庭条件使得他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各类典籍。

年少时的张仲景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聪明才智,在乡里间颇有名气。他对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当读到扁鹊为蔡桓公望诊而知病情的故事时,都会深深钦佩扁鹊医术的高超,也因此更加坚定了自己钻研医学的决心。后来,凭借着自身的才学与素养,张仲景成功入选太医院学习医学,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汲取医学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

在 “医德” 方面,张仲景更是备受赞誉。他心怀医者仁心,不论患者是贫是富,是贵是贱,只要有求于他,他都会尽心尽力地去诊治,只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除病痛,恢复健康,也正是这份对医学的热爱和对患者的负责态度,让他在当地百姓心中有着极高的威望,为他日后在医学领域大展身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话说在东汉末年,那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加上瘟疫横行,百姓们的生活苦不堪言。尤其是到了寒冬时节,天寒地冻的,很多穷苦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在凛冽的寒风中忍饥受寒,耳朵都被冻烂了,那场景实在是让人心酸不已。

而张仲景,作为当时医术精湛且心怀大爱的医学家,看到这样的情况后,心里十分难受,便决心要帮助这些百姓。经过苦心钻研,他研制出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名为 “祛寒娇耳汤”。具体做法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一起煮熬,待煮好之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切碎,然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 “娇耳”,最后下锅煮熟。

张仲景让徒弟在南阳东关的一处空地搭了个棚子,支上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始为穷人们舍药治病,舍的药就是这 “祛寒娇耳汤”,给每个穷人一碗汤,再配上 2 个 “娇耳”。百姓们吃了 “娇耳”,喝了汤后,浑身发暖,两耳生热,没过多久,冻伤的耳朵全都好了。

张仲景对百姓的这份恩情,大家都铭记在心。为了纪念这位舍药救人的 “医圣”,从那以后,每年冬至,老百姓们就模仿着 “娇耳” 的样子,用面粉做出 “饺耳” 或者 “扁食”,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饺子。并且还流传下来一种说法,冬至吃了饺子就不会冻坏耳朵了。

久而久之,冬至吃饺子就成了一种传统习俗流传下来。这种传承,代表着人们对张仲景这样仁心仁术医者的敬重与怀念,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尊重传统、延续传统的生动展现。每到冬至时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仿佛在与千年前的古人对话,在遵循着先辈们留下的文化印记,让这份对医者的感恩之情和传统习俗代代相传,成为我们民族文化中熠熠生辉的一部分呢。

饺子不仅有着纪念意义,其多样的馅料也蕴含着诸多美好的寓意。就拿常见的韭菜馅来说,韭菜谐音 “久财”,代表着久财之意,人们吃着韭菜馅饺子,也是期盼着财运能够长长久久,生活富足无忧;而白菜肉馅的饺子,“白菜” 谐音 “百财”,有着百财之意,寄托了大家希望能广纳百财,生活越来越富裕的美好愿望。不同的饺子馅,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愿,让冬至这一天吃的饺子,充满了浓浓的喜庆和对未来的期待,也使得这一传统习俗更具韵味和意义。

0 阅读:63

Y兔对您说

简介:丫兔为您将在动漫及生活中方方面面讲述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