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典籍里的中国》让伏生穿越千年守护《尚书》,当5岁小朋友踩着鼓点表演《潮起舞英歌》的豪迈,当功夫街舞小将把醉拳化作动感节拍——突然让大家发现:老祖宗的DNA,原来早就刻在我们的骨子里了!
一、典籍里的"老铁":传统文化才是真·顶流央视《典籍里的中国》已经播出两季,在这个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伏生一家护书、爱书;看李时珍用三十年走遍山河写下《本草纲目》;看孙武与伍子胥的刎颈之交;看班家两代人接续修撰的《汉书》,我们突然意识到:那些泛黄的书页里,藏着比穿越剧更燃的故事。
节目组用"古今对话"的魔法,让《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和袁隆平握手,让徐霞客遇见现代地质学家。更让还在读书的小朋友和千年之前的‘顶流’一次次相遇,典籍中的文字好像有了生命力,让古老的典籍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芒得以传承,不得不说一句:原来典籍才是隐藏的国潮顶流!
二、透过典籍看传承《典籍里的中国》让我们看到了传承,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加让人感动,不管是舞狮小女孩在春晚的不怯场,还是5岁小朋友跳着铿锵有力的《潮起舞英歌》,甚至是将醉拳和街舞的结合,突然发现:传统文化正在经历一场最萌的文艺复兴。
而在这场文化传承中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前行,在B站,00后UP主用说唱演绎《论语》,在抖音,汉服小姐姐用街舞打开《清明上河图》。这波文化传承,玩的就是"混搭即正义"。
三、文化传承的N种脑洞《典籍里的中国》将晦涩难懂的文字通过演绎结合,让大家看懂了在千年之前有人用尽一生力气保护传承;洛阳把"汉服体验"做成城市名片,让大家看到了千年之前的美;苏州博物馆用AR技术让古画动起来,让大家身临其境感受文化魅力,我们发现文化传承的密码就藏在四个字——与子同袍。
结语:你我都是文明的"路由器"从《典籍里的中国》到春晚舞台,从博物馆文创到国潮设计,五千年文明正在经历最酷的"系统升级"。当10后萌娃把醒狮头套当生日礼物,当大学生用代码复现《千里江山图》,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告诉我们:文化传承不是背课文,而是让每个中国人都成为文明的"信使"。
下次带孩子看舞狮表演时,不妨告诉他:"你刚才看到的不是表演,而是五千年的朋友圈正在更新动态。"毕竟,我们血管里流淌的,是比Wi-Fi信号更强大的文明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