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戌源:1271天的“罪与罚”

运动吃仙果 2023-02-22 13:53:12

作者:宁缺

2019年8月23日,香河基地,当陈戌源走上主席台,用4分半钟完成自己就职中国足协主席讲演时,不知道他有没有想到,1271天后,自己会被查,而且是“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这位2019年就该退休的上海爷叔,晚节不保。

第一章:当时,为什么选陈戌源?

2019年5月24日,陈戌源做出了一个决定,接受足协换届筹备组组长职务,那一天,他还没从上港集团离职退休,在上港集团董事长、书记的位置上,他干了8年。

谁都知道,换届筹备组组长,就是未来的足协主席,但,为什么是陈戌源?

中国足协的一把手,过往都出自总局内部,虽然有阎世铎、张剑这样的非运动员出身的,但他们都在那个体系内,只有陈戌源,是非总局系统。

长期以来,圈内一直有个观点,就是中国足球搞不好,是因为没做到“专业人干专业事”,但事实上,在陈戌源之前,中国足协的领导,几乎都是“专业人士”,其中还有黄中、李凤楼、年维泗、王俊生这样球员出身的。

有人试图找出陈戌源和足球的“联系”,但除了上海集团收购东亚,他出任俱乐部董事长外,似乎痕迹很浅。

人们只知道,陈戌源是一个球迷,而且,在上港入主东亚前,他是一位申花球迷,当然,他也踢球,号称边锋,早年间,在中央团校结业告别赛上,他头球争顶时,撞坏了门牙。

当然,和足球最直接的联系,就是2012年,上港集团4000万冠名东亚,1年后,又以2个亿从徐根宝手里,买下了东亚,当时,他当上上港集团一把手,只有2年零9个月。

2018年,上港从7连冠恒大手里,抢下了俱乐部队史的唯一一个冠军。

多年以后,酒桌上的谢晖,一句“上港拿个冠军,花了120个亿!”泄了陈戌源的底——原来,那个冠军,花了那么多钱;原来,为了那个冠军,可以花那么多钱……

那一年,上港集团的营业收入,380.43亿,净利润,102.76亿——还不够那个冠军的。

陈戌源上位后,猛打“金元足球”,在外界看来,多少,有些讽刺。

据说,陈戌源是上面钦点的,因为他“政治素质强,熟悉足球发展情况,在业内有一定认可度,具有大型国企管理经验,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而且,他管理足球的一些观点,得到了高层认可,于是,由他接替蔡振华,就提上了日程。

第二章:最初,陈戌源是不想干的

但在当时,陈戌源内心是不安的,这种不安,来自“不熟悉”。

“我今年63岁了,我在上港集团工作了46年,我本来以为,就这样在集团退休,然后享受天伦之乐,从来没想过,会到中国足协来工作,坦率讲,我的人生规划,没有这样的规划。”2019年8月22日,在接受央视《风云会》采访时,陈戌源这样告诉主持人张斌,他说自己一开始是不愿意过来的,因为自己对足协了解不多,对中国足球了解也不多,担心能力不足,“怕自己做不好,耽误中国足球的发展。”

但最终,陈戌源还是接受了。

“这三个月到足协,可以说每天晚上睡觉都不太踏实,都在想着中国足球会发生什么事情,事情的结果,人民大众会不会满意。”陈戌源忍不住叹气,而在上港工作了46年,他每天睡觉都很安稳,“因为这个企业,我很熟悉,得心应手。”

1973年,17岁的陈戌源,进入了上港集团前身上海港务局,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只能当一名码头工人,

每个月拿着39块钱的薪水,每次上船,还有2毛钱补助。

但陈戌源不甘心每天干些力气活,平时喜欢写点东西的他,在内刊上发表了不少作品,引起了领导的注意,23岁那年,他从露天港口坐进了办公室,当上了秘书,两年后,他进了港务局团委,这是他真正改变命运的开始。

然后,一步一个脚印,1988年,32岁的陈戌源,成为上海港宝山集装箱装卸公司的一名经理;2005年6月,49岁的陈戌源,晋升为上海港集团总裁,成为二把手;2011年2月,55岁的陈戌源,更进一步,成为上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当上了一把手。

在上港期间,关于陈戌源的故事,不少,比如他和李嘉诚的谈判,比如他安置上万名下岗工人……应该说,陈戌源的管理能力,是一流的,而这,其实也是他被高层看中的原因之一。

不过,陈戌源并未把“家”安在北京,据说,每个周末,他都会回上海,然后周一再到北京。

第三章:他干的那些所谓的“事”

陈戌源是想干些事情的,毕竟,既然接受了这个任务,就不能应付了事。

“我将勤奋工作,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既抓当下,更重长远,踏踏实实的夯实中国足球发展的根基,老老实实的按照足球发展的规律办事,认认真真的做好足球发展的每一件工作。”这是陈戌源在足协主席就职演讲时说的,当时,外界都认为,他说的是真心话,“我们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沿着正确的道路、朝着预定的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会有希望、会有进步。”

后来,当国家队打进12强赛时,更衣室内,陈戌源手舞足蹈——那是一种释放。

不过,被查后,有媒体爆料,在国家队期间,陈戌源“让国脚陪着踢球,让保障人员陪着打麻将”,形象尽毁。

陈戌源确实干了一些事,尤其是联赛,比如降薪,比如中性名,比如“公益足球”……但几乎,全部招致了“炮轰”。

降薪,是陈戌源干的第一件事,根本,就是遏制“金元足球”。

“降薪不是有可能,而是必须的!必须用壮士断腕的态度,要重新塑造职业联赛的财务体系,把泡沫化的泡沫去掉。不挤掉泡沫,中国足球没有未来!”2020年5月7日,在接受白岩松《新闻1+1》采访时,陈戌源义正词严。

但事实上,所谓的“金元足球”,在当时已经衰落,尤其是地产企业把控的俱乐部,即使没有陈戌源的“打击”,也会回落,而强行降薪,不顾国家法律,只是给了俱乐部一把“尚方宝剑”,只是,这把宝剑,只针对本土球员,至于外援,如果不遵守此前的合同,一纸诉状,无论是到国际足联还是仲裁法庭,中国俱乐部的结果只有一个:输!

但即使降薪,也没有躲过退出潮,有人统计,陈戌源在任期间,退出俱乐部的数字是“35家”,包括刚刚拿到中超冠军就解散的苏宁。

大规模退出,有无法承受资金压力的原因,还有一个,和陈戌源强制推行的“中性名”有关。

投资人都知道,在中国想靠足球赚钱,几乎是不可能的,足球最大的功效,是“广告载体”,而中性名斩掉了这唯一的作用。

吊诡的是,陈戌源的前东家上港俱乐部,只是把“上海上港”,改成了“上海海港”,居然,就这样通过的,而有的俱乐部,改了好几次都不行。

后来,有媒体直接拿“上海海港”质问陈戌源,他也是讪讪然,“要我本人来说的话,我也不太赞成这个名称,我觉得可以有更好的文化名称 。”但随后,他就把责任推掉了,“它是企业自己提出来的,交给了专家委员会审核,我没有发表过任何意见,我听从专家委员会给我的报告,(所以)这个名称是符合规定的。”

中国足球,本就千疮百孔,低水平运转,却总有俱乐部享受“特权”,这个俱乐部还和陈戌源“有关”,谁能接受?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退出。

对于退出,陈戌源有点面子上挂不住,尤其是苏宁的退出,于是,通过央视,他再次喊话“足球本身是社会公益产品,投资人要更多考虑投资足球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形象的问题。希望以后这种事情尽量不要发生。”

舆论哗然,认为陈戌源过分解读了足球的公益属性,忽视了社会经济属性。

一个事实是,陈戌源上任后,中超分红连年下降,这和疫情有一定的关系,但陈戌源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赞助商和投资人的感情。

第四章:到底是因为什么事?

陈戌源被查,到底是因为什么事,外界不得而知,公告只是说“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有媒体试图解读,认为陈戌源主要是不作为,应该“和钱无关”——理由是在上港集团担任一把手时,陈戌源的年薪是115.365万元,不差钱;而他到足协,年薪是15万,对于已是退休年龄的他来说,不少了。

还有上海的媒体人解读,认为是在上港集团时的事,但查陈戌源的,是湖北“方面”,而这一系列的引子,都源于陈戌源力挺的李铁,当时主导此事的,就是湖北“方面”,所以,可能性不大。

但不管怎样,陈戌源现在的状态是“落马”,据说,去年时,曾有领导要求陈戌源主动辞职,但他拒绝了,不知道现在的他,是否后悔……

关注:仙果体育,专业头脑带来专业解读

0 阅读:83

评论列表

原野

原野

5
2023-02-24 14:23

降薪,他为什么不降上港队员的薪,胡搞

运动吃仙果

运动吃仙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