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舍
-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感觉自己配不上自己喜欢的人,哪怕喜欢也不表白;
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另一半会爱上别人;
吵架后,总觉得自己应该先道歉,因为不相信对方会回头...
其实现实中什么也没发生,另一个人也没有看不起你,可是内心却已经上演了一场场自我怀疑的大戏。
当初爱上胡兰成的张爱玲就是如此,她小心翼翼地写下:“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致青春》里,陈孝正不敢和郑微相守的原因也是如此,他告诉郑微:“我没有办法看我爱的女孩子忍受贫贱”。
“配不上”一个人这种想法,会逐渐摧毁一个人爱的勇气,自惭形秽到了一定阶段,一个人会失去爱的能力。
只是,为什么会出现自己配不上一个人的想法呢?
曾经以为,这是一个人内心自卑才有的表现。
后来才明白,原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产生这种“错觉”的根本原因无非这几点,尽早了解,更能避免错过。
光环效应:“爱”是一种常见的滤镜
20世纪40年代,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让同一位讲师给两个班里的学生讲课,讲课内容,讲师的穿搭等等都相同,只是介绍方式不同。
第一个班里,心理学家将讲师包装成最某领域最顶尖的成功人士;第二个班里,心理学家只说讲师是一个普通的宣传工作者。
授课结束后,心理学家向两个班的学生提出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你觉得讲师有多高。
结果发现,身高175的讲师在第一个班级的学生心中有180左右,可是在第二班的学生心中只有170左右。
为何结果会相差近10厘米呢?
其实就是因为人们在观察一个人时,很喜欢以偏概全。
一个人如果被当成是好的,那么他会被赋予一切优秀的品质,反之如果一个人被误以为是差的,那么他优秀的品质也会显得没那么好。
这便是所谓的“光环效应”,指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
放在爱情里,当你被另一个人吸引的时候,对方身上自然有好的一面,可因为自己被吸引,才会觉得对方哪里都好。
正如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
西施不一定真的是对方,但一定是自己因爱而赋予对方的“滤镜”,让对方显得不可替代,从而让自己产生配不上对方的想法。
高敏感综合征:想太多的人容易自我怀疑
前段时间收到一封读者来信。
粉丝@不苦诉说了自己在爱情里的不如意,简单来说,便是经常自我怀疑,导致自己没有拥抱爱的信心。
不苦每次和伴侣在一起,只要对方反驳自己,哪怕只是简单地反驳,她都会怀疑是不是自己错了,是不是自己哪里有问题。
包括一起出门的时候,另一半没有牵自己的手,她都会觉得是不是另一半不爱了。
内心煎熬到一定程度,不苦开始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她不希望自己的脆弱和多疑伤害到另一半。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并非不能解决,因为她只是属于“高敏感”一类人。
社会心理学家Elaine发现,生活中15—20%的人属于高敏感人群,她们能够更完整细致地处理外界的消息,但是也会因为太过细致,很容易被这些信息刺伤。
好比别人随意的一个眼神,就会让她们多想;他人随口给出的一个评价,就会让她们开始怀疑自己。
但高敏感人群是可以自我治愈的。
渡边淳一所写的《钝感力》,其实就是在教会人们如何治愈自己的高敏感,如何避免不必要的“自我内耗”。
他在书中写道:
“在人缺乏自信或犹豫不决的时候,无论怎样的左思右想都于事无补。因此在这种时候,就要摒弃杂念,更为大胆、充满自信地向前迈进才行。”
高敏感人群并非只能敏感,很多时候只是下意识放大一些信息,学会提升自己的“钝感力”,就能解决敏感带来的麻烦。
遇见爱的人本身就很难得,别让自己的敏感,耽误自己的感情。
很喜欢微博上的一个观点:爱是一种情愫,更是一种能力。
年少时总觉得,爱与不爱是缘分决定的,能在一起多久也是缘分所决定的,似乎所有感情都是不受控制的。
真正成熟后才逐渐懂得,爱与不爱与能力有关,能爱多久更与能力有关。
总觉得自己配不上另一个人,与其说是自卑导致的自惭形秽,不如说是还不具备爱一个人的能力。
愿我们,都能在遇见对的人之前,就拥有爱的能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