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调味品用不对,血糖会“狂飙”

张淋琳小张 2025-03-04 22:46:48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血糖问题日益成为困扰许多中老年人的健康难题。据统计,全世界有5.37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而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2.8%,患者人数约1.3亿。这一串串惊人的数字背后,隐藏着无数因血糖管理不当而引发的健康危机。厨房中的调味品,看似不起眼,实则对血糖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食用油:选对是关键

1、优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山茶油、亚麻籽油、橄榄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同时,玉米油、葵花籽油等相对容易消化吸收,肠胃的负担较小,对血糖管理也有积极作用。

2、避免或限制摄入富含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用油:猪油、牛油等动物油脂和椰子油、棕榈油等植物油富含饱和脂肪,过多摄入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不利于血糖控制。此外,存在于部分氢化植物油、炸油、烘焙食品等中的反式脂肪,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对血糖控制也不利。

3、控制食用油的摄入量:虽然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益,但过量摄入仍可能导致能量过剩,不利于血糖控制。建议每天油脂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的20%~30%左右,即每天约2~3汤匙(约25~30g)食用油。

▲食用盐:越少越好

1、优选特定类型的盐:低钠盐减少了氯化钠的含量,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可以选,但肾功能不全的人需谨慎摄入;高钾盐的钠含量降低,钾含量较高,能保护心血管,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以考虑;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合成元素,糖尿病人可选加碘盐,如果糖尿病合并甲亢,则需选用无碘盐。

2、控制盐的摄入量:根据《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的建议,糖尿病人每天食用盐应控制在3-6g,大约就是一个普通啤酒瓶盖的量。建议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限盐勺,合理安排每餐盐量,养成清淡口味,以维护血糖稳定。

3、注意其他调味品和食物中的盐分:减少使用酱油、蚝油、豆瓣酱、味精、鸡精等高盐调味品;少吃榨菜、咸菜、酱制食品及罐头食品等高盐加工食品;关注方便面、挂面、坚果、面包、饼干、冰激凌等含较高盐分的食物。

▲酱油:低盐低糖是王道

1、选择低盐、无糖酱油:低盐酱油的钠含量相对较低,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应查看营养成分表,确保钠含量在合理范围内;添加了糖或其他甜味剂的酱油会对血糖控制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查看酱油的成分表,选择不添加糖或其他甜味剂的酱油。

2、控制酱油的摄入量: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酱油的摄入量,建议每人每天酱油的摄入量控制在10~15ml左右。此外,酱油本身含有盐分,使用酱油后,应相应减少其他调味品(如盐)的用量,以避免盐分摄入超标。

3、注意酱油的食用方式:酱油可用于烹饪、凉拌等多种方式。在烹饪过程中,适量添加酱油可以提升菜肴的口感和色泽。但应避免在菜肴即将出锅时大量添加酱油,以免盐分和热量摄入过多。

▲醋:适量食用有益健康

与油、盐、酱油不同,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水平。研究表明,醋中的醋酸能够抑制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的速度,还能延缓胃排空速度,降低血糖反应。

1、选择合适的醋种:苹果醋含有机酸、微量元素、矿物质及维生素,适量食用能降低尿糖含量;陈醋、米醋和香醋口感好,营养价值也高,富含维生素B族、钙、铁,适量食用对糖尿病患者有益;酒酿造的白醋、水果酿造的果醋,糖友们要慎用少用。对于出现胃酸分泌过多、胃溃疡等胃部疾病问题的糖友,不建议喝醋。

2、适量食用醋:尽管醋对糖尿病患者有诸多益处,但过量摄入可能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引起不适。不同人对醋的耐受性不同,应根据个人口味和身体状况调整摄入量,避免过量。

3、注意食用方式和时间:就餐时加入适量的醋,能减慢胃的排空速度,增加饱腹感,并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入血的速度,可以显著降低餐后血糖水平和胰岛素反应。但要避免空腹食用,否则可能刺激胃黏膜,导致不适。另外,吃药时也不建议食用醋!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