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车门方式就不能全国统一么”是微博上经久不衰的话题,打开小红书更能找到不少“怎么打开网约车车门”的在线求助笔记。难怪有人说开新能源车的门就像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这扇门将会如何打开”。
不久前,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改造车门把手”的表态,再次引发了网友对隐藏式把手的吐槽。如果说,对于新能源绿牌是否换掉,车主们还意见不一;那么,换掉隐藏在车身里面的门把手,恐怕会得到更多的赞成票。
小米CEO雷军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关于优化新能源汽车号牌设计的建议”讨论热度仍在持续,另一位参会的车企CEO也决定要改造新能源车的设计“伤疤”。
3月8日举行的全国两会第二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结束后,有记者向登场的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追问“为什么新能源车门都不好开”,再次激发了人们对隐藏式门把手的巨量吐槽。

(图/新华社微博)
隐藏式门把手的争议并不新鲜,甚至可以说是“热搜常客”,因门把手惹出的社会热点事件更是多如牛毛。
最近的一起就发生在几天之前,艺人王大陆被查出去年在中国台湾省教唆他人殴打网约车司机和派车人员,原因竟是王大陆“不懂如何开特斯拉的车门”,进而捶打车窗并与司机互骂。
网友们看罢先是莫名其妙,但很快便发现——自己也是这一“伟大发明”的受害者。不信你看,“开车门方式就不能全国统一么”在微博上是经久不衰的话题,打开小红书更能找到不少“怎么打开网约车车门”的在线求助笔记。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早已过半,无论是30万元以上的豪车还是10万元以下的代步车,隐藏式门把手都是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的“标配”。
作为一辆汽车最基本且重要的元件,五花八门的车把手让汽车变得更科幻,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令人们心烦意乱:
“什么时候开个车门也变得困难重重了?”
新车五花八门,
我却更不懂如何开门了
有网友用“要人命”来形容隐藏式门把手,因为怎么使用这种门把手,每家车企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在把手不自动弹出来之前,没有人知道车门应该如何开启。
更有网友调侃称,以后不论是买车还是坐车,除了要认清五花八门的汽车品牌,还得辨别每家车企通常使用什么样的门把手,“从源头上避免不懂如何开门的社死现象”。
尽管是调侃,但对于五花八门的隐藏式把手,现阶段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人们是备受困扰的。难怪有人说开新能源车的门就像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这扇门将会如何打开”。
当然,如果笼统区分,新能源车企们惯用的隐藏式门把手也只有以下两大类:
一类是需要按压才能打开车门的杠杆式把手——用户先按下把手的一端,待另一端翘起来后才能拉开把手、打开车门。
另一类则是通过电控(或按键感应)操作的平推式把手——车辆解锁后会自动弹出,用手平拉即可打开车门;而当车辆上锁后,把手会自动回收隐藏。
在设计师眼中,门把手是汽车与用户建立交互的第一环,直接影响人们的用车体验;而在造车新势力的营销话术里,隐藏式门把手被包装为极具未来感、科技感、个性感的产品卖点,甚至还能降低风阻,“除了比普通燃油车更高级,还能增加续航里程”。
在天花乱坠的话术轰炸下,不少消费者本来已接受了这项打破常规的新设计。

小米SU7 Ultra。(图/视觉中国)
但当隐藏式门把手真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后,人们如梦初醒,发现这套先进的设计“全都是坑”。
社交媒体上,控诉被隐藏式门把手夹到手指头的网约车乘客并非孤例。更有人发笔记“避雷”某款国产新能源汽车,呼吁其他网友“打到这款车一定要小心”,不要随便徒手开门。
你看,人和人的悲欢有时候也是能相通的——有乘客因为被门把手夹到手而愤怒,也有司机因为无法开门而气得跺脚。
梳理车主们的控诉,隐藏式门把手在冬天会因为太冷而被冻住,到了夏天又会在下雨天打滑,进而导致把手失灵。还有车主担心,隐藏式门把手在发生事故时“大概率会失灵”,导致车里的人在慌乱中无法及时逃生,外界也难以迅速打开车门救援。
毕竟相较于传统的机械式门把手,嵌入车身中的隐藏式门把手结构更为复杂,且还增加传感器、伸缩器等电子配件,更容易增加故障概率。
故障率提高,意味着更加频繁的维修。时间成本和精神损失尚且不提,钱包受伤就足以让车主们心疼——但迫切想和车主们“交个朋友”的车企们,似乎都没有在这方面充分考虑车主们的用车成本和用户体验。
汽车从来都不需要“无聊创新”
隐藏式门把手带来的麻烦,和此前引起争议的新能源绿牌一样,都引发了相当大的热议。但若从正反双方的观点而言,赞成修改门把手设计的用户显然声量要更大。
只不过,面对无聊甚至无用的创新,普通人能做的似乎也只有在网上开麦吐槽。
面对舆论热议,除了何小鹏本人外,目前似乎没有哪家车企开诚布公地和网友们讲清楚门把手到底怎么改进,也似乎没有哪家车企正儿八经地建议车主应该怎样正确使用把手。
最先将隐藏式门把手带入新能源汽车的特斯拉,曾经为北方车主提供了一套紧急自救方案,然而却很是简单粗暴——假如被冰雪冻住,要么用力按压,要么用拳头砸。
需要注意的是,引起争议的隐藏式门把手,事实上并非纯电动车的专利设计。
20世纪50年代,奔驰推出过一款300SL超级跑车,最高时速可达263公里。这款采用低矮车身和流线型设计的超跑,在设计时便考虑到要在竞速比赛中通过降低风阻来提升车辆性能,于是率先研发出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
奔驰300SL一炮走红后,后来的兰博基尼Countach、迈凯伦F1等超跑也使用了隐藏式门把手。久而久之,这样的门把手设计也和高档、豪华汽车紧密联系在一起。直到2012年,当时仍是“奢侈品”的特斯拉在Model S上引入了与车体齐平的隐藏式门把手,这一设计才真正植入到电动车上。

特斯拉Model S P100D。(图/视觉中国)
后来,随着特斯拉变成“平民车”,以及随着老板马斯克一起火遍全球,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也逐渐被特斯拉的效仿者们学习、借鉴,并“移植”到更便宜的新能源汽车身上。
同样被“移植”的东西,当然不只是让汽车变得更“好看”的门把手。比如原本布置在车内的物理按钮,在特斯拉的影响下统统被清除,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块硕大无比的触摸屏。更有极端的车企甚至把传统光学后视镜抹掉,把车尾玻璃封死,统一用流媒体摄像头替代。
按照车企们的说法,这样激进的新设计是为了使汽车造型更简洁、风阻系数能变得更低,进而增加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毕竟续航里程高的电车,在市场上天然更具优势。但是改掉那些汽车行业同行百年的基本设计,光靠越来越充足的续航里程,开车出行就能变得更安全吗?
效果也许恰恰相反。
盲目的创新,不仅无法带来质的改变,更无法改变人们所认可的用车习惯,唯一发生变化的,也许是越来越高的行车事故率。与其说是科技进步,倒不如说是赤裸裸的“智熄行为”。
鼓吹科技感的隐藏式门把手,又何尝不是车圈逐利风潮下的“无聊创新”呢?比起一股脑地模仿竞争,车企更应该考虑怎样优化使用体验,行业也应该出台标准化的约束规范,而不是让普通人在线求助有经验的网友解困。

小鹏G6。(图/视觉中国)
值得庆幸的一点是,幸好车圈仍有“听劝”的车企。
事实上,截至目前,仍有不少新能源车企在坚持用传统的机械式门把手,也有个别车企另辟蹊径,选择倒退半步的方式,设计出集机械开锁与电控开锁于一体的“半隐藏式”门把手,空出半个门把手的位置设置凹槽,既兼顾颜值,也考虑到便利与安全。
毕竟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汽车行业里,只有把握住消费者的痛点,才不会轻易地被时代所淘汰。
校对 遇见
编辑 安菲尔德
运营 马社力佛
审判者
硬核创新没能力,只能修改这些可有可无的玩意,然后制造话题博流量。这就是国产电车的本质
用户10xxx12
我觉得最忽悠人的是降低风阻:的确能降低,但是对于120以下的时速来说,可以忽略不计,车跑到废才省下那一度半度电,有意义吗?有哪个车企敢实际测试一下拿数据出来:省下的风阻多少公里能省一度电?普通的把手,也一般都会往车身里面凹进去,风阻本就很小。
暖风 回复 03-14 03:10
非常赞同你这种说法。万一出了事故,隐藏式门把手失灵,外面的人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开启,这样的案例发生的还少?
。。。。。 回复 03-15 15:48
我以前觉得隐藏门把手挺帅,挺有科技感,然后打了几次隐藏门把手的车后,我就感觉什么垃圾设计!最后自己买车没买隐藏门把手。
昵称: (2~20位)
智障创新设计[大666]
嘉祺有约
看过很多吐槽门把手的,主要还是在讲外把手,话说在车内时不知道怎么开门的情况你们碰到过么,我遇到好几次,得问司机才知道咋下,还有一次特逗,司机直接说我下来从外面给你开!!!可想而知隐藏成啥样了,司机都说不清楚,还不如直接下来帮忙开!
用户30xxx28
本来想买零跑C16,被那个门把手劝退了[笑着哭],单手很难正常开门,需要两只手配合,我也是服了
力量帝
阿维塔12从里面开门的方式更绝,我都是买了提示贴别人才会开门,不然得一个一个教!
牛牛
隐藏式门把手降低风阻,增加续航里程,就好比烧饼上面少了一粒芝麻的影响
drinkdrink
所以说su7是懂用户的,她的这种设计就是结合传统和新能源的综合版,好看又容易开
xiexie
科技改变生活,应该是更便捷安全,而不是更复杂不便。
墨殇
必要的实体按键没了 里外的开门把手都隐藏了灯是越整越细长了
时光轮
隐藏式门把手就是脑残设计师的反人类设计[狗头]
用户11xxx94
谁能帮底层大众说下话,食用品安全,丢屎
飞马
按反人类罪论处
卿清
厂家:我只要我以为的卖点,关你们什么事?[呲牙笑]
涂快乐
小鹏四个门把手都维修更换多次了,你还好意思自己提出来
young
最好用的还是一拉就开
正在输入中
还是传统的门把手好用[呲牙笑]
Kevir Lee
一次坐滴滴电车,差点把人家的把手给拽掉了,[笑着哭]
用户10xxx15
垃圾门把手,!绝对不买
CCC
隐藏式门把手可以卖的贵一点啊[呲牙笑]
平湖淡淡
有个问题,如果发生事故,控制电源断电以后门怎么打开?
抖音综艺网红
小偷还有资格说别人[呲牙笑]
用户10xxx29
国内车企有样学样,把内饰弄成特斯拉性冷淡一样。如果把车纯属当作交通工作,何必买几十万的车,几万块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