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宫词》里王钦若的戏份不可谓不多,演员将这位北宋历史上曾两度为相的大奸臣刻画得那是惟妙惟肖,在网上也是大火,被誉为“行走的表情包”;可以这么说,王钦若在历史上还真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的,确实有点喜感,更有奸样。
《大宋宫词》里的王钦若
王钦若,在《宋史》中被单独列传,可以说他是北宋一朝中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围绕他的事迹也着实不少。王钦若这个人因为背后有疣,长相猥琐,所以他也有个“瘿相”的称号,而且因为他为官生涯多有污点,因此历来口碑并不太好,那么历史真实中的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大宋宫词》里的王钦若
王钦若,是江西人,他也是北宋朝第一位南方人出身的宰相,在他之前朝廷的宰辅都必须是南方人,而且这是宋太祖的硬性规定,而他能两度担任丞相,且在真宗和仁宗两朝都能如鱼得水,不得不说他还是深谙官场之道,有两把刷子的。
《大宋宫词》里的“奸相”王钦若
王钦若,这个人应该说特别会逢迎拍马,是一个很会揣摩圣意,讨皇帝欢心的人,在官场上他的适应能力也极强,他很会投机取巧,比如他当太常丞的时候,处理老百姓因为战乱所欠钱粮追缴问题的时候,他就把他争功讨巧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钦若一夕命吏勾校成数,翌日上之。真宗大惊曰:“先帝顾不知邪?”钦若徐曰:“先帝固知之,殆留与陛下收人心尔。”即日放逋负一千余万,释系囚三千余人。帝益器重钦若,召试学士院,拜右正言、知制诰,召为翰林学士。
《大宋宫词》里的王钦若与丁谓
当度支的官员提出将上奏真宗请旨减免百姓赋役的时候,王钦若感觉到这是自己表现的好时机,于是他命令下属连夜把百姓欠款的数额核算出来,第二天他就早早跑到真宗面前以个人名义上奏请求真宗减免,真宗知道了情况,还问为何这件事需要留到他去处理,王钦若还不失时机地拍马屁,说是先帝太宗特意留下来,让真宗收拢人心,真宗听了以后非常高兴,还给王钦若封了大官,而王钦若通过这种小伎俩,迅速进入到上升通道,还为自己博得了很好的名声。
《大宋宫词》里的名相寇准
王钦若,被人诟病最多的是在宋辽战争中,他与宰相寇准意见相左,是个不折不扣的主和投降派,他力主真宗赵恒要迁都,不能与辽军硬拼,希望真宗能避其锋芒,迁都于金陵,寇准则是坚决的主战派,他要求真宗法办那些不抵抗要迁都的人,因此王钦若和寇准其实从这时政见就是不同的,也结下了梁子。
《大宋宫词》中的王钦若和丁谓
王钦若是被辽军的铁骑吓怕了,因此在历史上澶渊之盟前后,他受到了排挤,去担任了天雄军的主官,在《大宋宫词》里的王钦若也是很忌惮辽军,一味退缩,到达宋将曹玮的大营中,也是一直兜售自己的议和主张,被曹玮等将领所厌恶,当然他又能巧用计谋,帮助曹玮解决大名府留守王超的拥兵自重,而且力促曹利用赴辽营谈判,又显示了他的能力与见识,因此很多历史人物都是复杂的,影视剧中将王钦若的事迹这样安排,也充分说明了这个人还是有一定的能力,要不然怎么可能官至宰相、参知政事等职务呢。
《大宋宫词》里的曹利用
在历史上,王钦若确实干过进谗言害忠臣的勾当,澶渊之盟以后,宋真宗本来很高兴,只以三十万岁币换得宋辽和平,这笔买卖非常划算,所以对于寇准特别器重,而“红眼病”的王钦若则记着仇,不想看到寇准被重用,因此他就挑拨离间,他对宋真宗讲澶渊之盟是典型的“城下之盟”,没有什么可值得标榜的,寇准是在以皇帝的性命当赌注;听了王钦若的谗言以后,宋真宗果然对寇准产生了猜忌,不久以后就把寇准的宰相之位罢免了,让他做去管理陕州,而王旦成为宰相,王钦若中伤寇准的阴谋也得逞了。
“李氏令奴祁睿书懿名于臂,并以所约银告钦若。懿再入试第五场,睿复持汤饮至贡院,钦若密令奴索取银,懿未即与而登科去。”
《大宋宫词》里的苏义简和王钦若
根据历史记载,王钦若曾经担任科举考试的主考官,还接受他人贿赂帮助一个叫任懿的考生作弊,他们通过一个中间和尚联络,在监考过程中王钦若的夫人又安排家人和下属把贿赂人的名字和贿赂银钱数告诉了他,直接帮任懿走了个后门,但不久以后事情就暴露了,王钦若则表现了“甩锅能手”的绝佳技能,他一推二六五,概不承认,负责审理案件的太常寺慑于王钦若的淫威,又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只能让他逍遥法外,而作弊者、中间人、考官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唯独王钦若本人没有一点事。
“寻判尚书都省,修《册府元龟》,或褒赞所及,钦若自名表首以谢,即缪误有所谴问,戒书吏但云杨亿以下,其所为多此类也。”
《大宋宫词》里的王钦若与丁谓
因为对宋辽之间主和,所以王钦若有一段时间是不被待见的,所以他请辞去修编《册府元龟》,这部书是宋朝四大书之首,与《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一道位列珍贵的宋典籍之中。在修编过程中,王钦若负责与真宗汇报进度和内容,当真宗赵恒肯定某一章节时,王钦若一定会把自己的名字列在第一位,而当真宗对章节不满的时候,他又会赶紧推诿,说这是别人修订的,如此一来,好事都成了他的,黑锅都得别人来背,王钦若其人,如此品质,可见一斑。
《大宋宫词》里的奸相丁谓与王钦若之女王玉茹
在《大宋宫词》中更是把王钦若刻画成了趋炎附势的小人,他为了拉拢同僚,竟然把女儿王玉茹许配给了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丁谓,以达成某种政治同盟,他们沆瀣一气,上蹿下跳,把宋廷搞得那可是乌烟瘴气,而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也是北宋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五鬼”,可见这帮人着实是有不少的黑料。
在《大宋宫词》里,宋真宗赵恒封禅泰山
在历史上,王钦若最为人不齿的是他假造天书,曲意逢迎真宗皇帝,为其制造封禅泰山的舆论形势,给黎民百姓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带去了深重的灾难。北宋一朝,皇帝们都比较崇信道教,而真宗则是尤其迷信的,处于为自己任内澶渊之盟的耻辱洗刷需要,宋真宗宣称自己做梦恍惚之中遇到了神人,神人说会降下天书《大中祥符》三篇,而真宗惊起之时,神人不见了。
“钦若既得之,具威仪奉导至社首,跪授中使,驰奉以进。真宗至含芳园奉迎,出所上《天书再降祥瑞图》示百僚。钦若又言至岳下两梦神人,愿增建庙庭。”
《大宋宫词》里的宋真宗赵恒
王钦若等人听到真宗这么说,心领神会,便伪造了天书《天书再降祥瑞图》,而且为了让整个事件逼真,王钦若等人可是煞费心思,他们谎称有个叫董祚的木匠在泰山上看到了黄绢,而黄绢呈送给王钦若看了他便有模有样地接奉,通过中官把这天书进献给了真宗,真宗非常高兴,立即决定封禅泰山,而且命王钦若到泰山负责诸多事宜,同时广建宫殿,而王钦若因为办事得力,由此得到升迁,乃至做到了宰相,而在修建工程中,王钦若却中饱私囊,捞了很大一笔银子,而正因为这次天书和封禅活动,加剧了社会矛盾,让民间苦不堪言,也是历史上王钦若广受批判的重要原因。
《大宋宫词》里的王钦若、丁谓、曹鉴、潘伯正、寇准等朝臣
但是,王钦若这个人呢,又不是一无是处,在《大宋宫词》里,虽然他是“行走的表情包”,但大是大非上他也不含糊,也是为国家处理了不少政务。而在历史上,他是《册府元龟》的第一主编,这部书九百多万字,编写得非常详实,而且分门别类,是中国史学典籍中的一颗明珠,因此王钦若在中华文化传承这一项上,还是有一定功勋的。
同时,王钦若还是一个能够知人善任的人,他对于那些很有才学的人,也愿意结交和帮助,在人内还是为朝廷发掘了不少人才的,而且他还在处理百姓纳谷之事中,能够为送粮百姓着想,把仓司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序,也在一定程度干了些好事。
《大宋宫词》里的宋仁宗赵祯
真宗驾崩以后,仁宗继位,在仁宗执政的前期,皇后刘娥主政,为了打击政敌,巩固自己的地位,刘娥也曾经重用过王钦若,因此王钦若在仁宗一朝依然做过宰相。仁宗在位时期,王钦若继续施展自己的谄媚之术,他给仁宗赵祯献上了《迁叙图》,由此也获得了仁宗的认可,而刘娥这个时候也需要利用王钦若,所以这个时候王钦若得到的恩宠比在真宗朝还要多。王钦若去世后,宋廷追赠他太师和中书令给他定的谥号是“文穆”,而且还特旨准许他的子孙亲属入朝为官,可以说王钦若在生前还是死后都获得了极大的恩荣。
《大宋宫词》里的王钦若
但是,纸里终究包不住火,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后来,朝廷上有人上奏,民间也有人议论,仁宗赵祯逐渐回过味来,仁宗发现以前王钦若的种种作为有祸国殃民之嫌,而且给了王钦若一个非常不好的评价,直接将他定性为“奸臣”:
“钦若久在政府,观其所为,真奸邪也。”
《大宋宫词》里的王钦若和丁谓等朝臣
不管怎么说,王钦若在历史上的名声总归是不好的,身为国之重臣,不想为朝谋福祉,不想为君分忧虑,只想着邀功争宠,只想着一己之私,如此宰相,焉能没有恶名?历朝历代,心系百姓,爱民如子者,即使当时境遇不佳,但千百年后却会被传诵和铭记,毕竟历史是公正的,也是无私的,大潮浩浩荡荡,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就是历史的独特魅力!
纵横点原创历史文章,喜欢就请点关注吧,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