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快要结束,盘点过去一年的手机行业,发现有一个最值得关注的现象:那就是撕逼。
事实上,过去几年,手机行业撕逼不断,尤其是国产手机更是热衷于撕逼,这是为什么呢?对行业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国产手机口水与打砸齐飞
2017年,最热门的撕逼莫过于全面屏之争了。
比如小米和夏普关于全面屏鼻祖之争,小米为了显示自己在全面屏上的地位,提出了一个全面屏2.0的概念,结果努比亚说自己是全面屏2.1,夏普说自己是全面屏29.0……好不热闹。他们还通过人脸来类比全面屏,讽刺对手,比如小米在发布MIX2的时候,将三星S8搞成了既有头发、又有胡子的形象,将iPhone8搞成了一个脸上长毛的怪人。
国产手机的撕逼大战,不仅仅只是口水仗,还大打出手。最近,业界最热闹的莫过于小米员工打砸荣耀线下门店了。据媒体报道,2017年11月23日凌晨,在长沙市天心区黄兴广场E区的飞鸿手机店门口出现了一起故意毁坏公共财务、恶意打砸店铺的事件,小米公司长沙办事处员工黄某、龚某及申某三人故意将竞争对手荣耀手机专卖店的门头及周围装饰墙纸故意损坏。目前,三人已经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
反正,这些年,每到发布新手机的时候,总是伴随着激烈的撕逼。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年魅族的魅蓝手机上市的时候,对小米的讽刺。当时,魅蓝手机的官方微博连续几天发布相关的宣传预热海报,发布的五张图文案非常有意思地阐述了千元机的痛处,“千元机就是卡?”、“千元机就是慢?”、“千元机就是丑?”、“千元机就是小?”、“千元机就是糙?”关键是这几张海报拼在一起,组成了“卡慢丑小米造”,这创意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为什么频频爆发撕逼大战?
为什么国产手机热衷于撕逼?一方面,撕逼是互联网行业的传统,伴随小米等互联网手机品牌的兴起,也将互联网行业的招式带到了手机行业,互联网行业是眼球经济,讲究的是吸引用户的关注度,撕逼这样的两个企业打架的举动,肯定会吸引很多人围观,无形中也帮他们带来了关注度和流量。
撕逼暴露了国产手机营销导向的思维,不管是小米用漫画讽刺其他手机厂商的全面屏,还是魅蓝用多张海报组字,都可以看出他们在撕逼上下足了功夫。只是,这种功夫都用在了营销上,都是琢磨着如何刺激对手,好通过与对手的撕逼蹭点流量。
撕逼还是一种转移问题的手段,我在正常的市场竞争中打不过你,就用别的方式搞你。就拿最近小米员工怒砸荣耀门店来说,曾经是互联网手机带头大哥的小米,最近这两年一直在走下坡路,已经被荣耀超过。例如,根据赛诺的数据,在2017年前三季度(1-9月),荣耀以总销量、总销售额双冠,成为中国互联网手机市场第一。
在刚刚过去的双11中,米耀大战也是业界最大的看点。结果,荣耀再次在“天猫+京东”总销量中成为第一。在这样的窘境下,就有了小米员工铤而走险,拿荣耀门店撒气的行为。这么干,大有我虽然卖手机卖不过你,但是我在线下把你打了,你能咋的?
少一点撕逼,多一点良性竞争
国产手机撕逼不断,甚至大打出手,对于手机行业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
将精力用在琢磨如何挑衅对手,如何与对手撕,从根本上就是一个错误的方向。做手机,重心不能在竞争对手身上,而是应该在产品上、在用户上。国产手机厂商真正要做的,是打磨自己的产品,在技术和品质上下功夫,而不是千方百计地通过撕逼来获取流量,耍耍嘴皮子这样的表面功夫。
这种营销型打法,可能短时间内能让你获益,但长期来看,却是纸包不住火,迟早会露馅。在产品以及用户体验上的问题一旦被暴露在阳光下,你的日子也就难以持久。在互联网手机行业,小米和荣耀的发展走向就是很好的例子,当年小米如日中天,特别擅长营销造势,在撕逼上小米也是一把好手,但是因为忽略了产品品质和技术研发,小米遭遇了困境,甚至在去年一季度跌出了世界前五,被归到了“其他”之中。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好产品、好服务来赢取用户的满意度。现在,小米不是得回过头来补课吗?反观荣耀,一直在品质、创新和服务上稳扎稳打,将精力完全用在产品和服务上。虽然短期内,少了一些眼球,但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你的产品够好,口口相传就会成为你最大的亮点。最终荣耀成功超过小米,成为互联网手机的老大。
国产手机的竞争,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撕逼、打架这样的路数,只是为了吸引眼球、获取一些流量的小伎俩,如果将时间拉长,根本无助于自身竞争壁垒的积累,还会分散企业精力,带坏行业风气,对于国产手机的崛起有百害而无一利。试想一下,你在国内撕逼很擅长,但到了国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市场,撕逼还管用吗?发达市场的消费者可是很理性的,你吹得再欢都没有意义,是马是骡子,还是得用产品实力来说话。
在这里,强烈呼吁国产手机少一点撕逼,将精力多用在提升产品品质和创新上,呼唤理性的市场竞争,而不是通过撕逼或者打砸对手门店这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