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驻美大使马尔卡罗娃在社交媒体上的尖锐发声,揭开了美乌外交博弈的新篇章。 这位曾在白宫会谈中情绪失控的女外交官,联合总统新闻秘书尼基福罗夫组成"辟谣联盟",公开否认特朗普宣称的"泽连斯基致信致谢"说,强调乌总统只是在社交平台发布了公开贴文。 这场文字游戏背后,暴露出美国对乌政策转向引发的连锁震荡
事件缘起特朗普在国会演讲中刻意模糊表态,将泽连斯基的公开贴文包装成私人信件。 知情人士透露,乌方紧急澄清实为维护国家尊严的关键行动——基辅当局既要应对美国援助断供危机,又需防止国际社会形成"乌克兰屈膝求饶"的误判。 外交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团队放大渲染"乌方认错"的姿态,意在为美俄谈判创造有利筹码。
值得玩味的是泽连斯基此前的柔性表态。 其在社交平台"现在是纠正错误的时候"的表述,被外界解读为对美妥协信号。 这个时间点恰逢特朗普政府暂停4亿美元军事援助的关键节点,乌方看似配合的动作,实则为避免完全失去华盛顿支持的战术迂回。 但美方随后将示好姿态升级为"书面认错"的政治操作,直接踩踏了基辅当局的外交红线。
这场外交拉锯战折射出乌克兰的战略困境。 随着美国政权更迭,泽连斯基从民主党的"反俄先锋"沦为共和党眼中的"政治负资产"。 虽然乌东部顿巴斯地区的战略价值仍被美方部分势力看重,但特朗普政府更倾向通过施压迫使基辅接受美俄主导的和平协议。 面对白宫"要么妥协要么断援"的最后通牒,泽连斯基政权正试图在舆论战场保留最后的话语权。
地缘政治观察家注意到,乌克兰驻美使馆的罕见强硬姿态,暴露出小国外交的生存智慧:既要避免与现任美国政府彻底撕破脸,又需通过舆论披露维护国家形象。 这种在钢丝上起舞的外交策略,或许能为基辅争取到微弱的战略回旋空间。 但随着11月美国大选临近,乌克兰危机的天平正向着更不可预测的方向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