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从火箭俱乐部到力学系的辉煌之路》

岑允艺 2024-10-22 04:31:35

钱学森的火箭梦

钱学森,这位杰出的科学家,一直将航天事业视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其航天探索的旅程始于他在交通大学的学习时光,那时,他就产生了利用火箭技术探索火星的大胆构想。在美国学习期间,钱学森成为了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团队的创始成员之一,跟随他的恩师冯·卡门积极参与火箭研发的各项实验活动。回国后,他不仅支持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力学系的火箭小组,还传承了冯·卡门的教育理念,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

在科幻电影《火星救援》中,马特·达蒙所饰演的航天员马克·沃特尼曾讲述过“火箭研究小组”的趣事。某次,他们在宿舍里实验时,火箭爆炸,宿舍的墙壁被炸出了一个大洞。尽管如此,学校并未解雇他们,竟然为他们找了一块新的河谷作实验基地。而“火箭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正是我们的主角——钱学森。

钱学森自己隐约记得,曾与一位叫马林纳的聪明同学一起工作,他参加了火箭研发小组的数学和理论研究。回想起1929年,钱学森以全校第三的优异成绩进入国立交通大学,专攻机械工程。尽管他原本梦想成为一名铁道工程师,但在国家需求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他毅然决然地转向了航空航天领域,自他在交通大学求学的那一刻起,航天之路便悄然开启。

在交大毕业到出国深造之间,钱学森借助机械与航空工程的理论知识,发表了不少关于航空和火箭的论文,展现了他超前的航天思想。1934年,钱学森成功入选第二届庚款公费生,前往北美留学,继续追逐他的火箭梦。在麻省理工学院,他用仅仅一年时间便获得了航空工程的硕士学位,尽管因为美国对飞机制造的严格限制,他未能参与实际的飞机制造。

为了不被限制在理论之中,钱学森转而研究航空理论,冯·卡门在加州理工学院教授的航空理论自然成为了他的新目标。1936年,钱学森以第五位成员的身份加入火箭研究小组,在冯·卡门的引领下,开始了一系列标志性的火箭实验。两年后,美国的“喷气推进实验室”正式成立,冯·卡门担任主任,而钱学森成为理论组的领军人物。

钱学森的贡献在今天依然被人铭记。比如,SpaceX在他生辰之际曾特意发推祝贺这位JPL的创始人。1956年,钱学森回国后被任命组建国防五院,但面临人才短缺的挑战。他为培养新型科技人才,参与创办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担任力学系主任。为了将自己的知识传授下去,他亲自开设了《火箭技术导论》,还著书立说,编写了中国高校首本航天专业基础教材《星际航行概论》。

在他任教期间,为了培养学生对火箭技术的全面理解,钱学森注重与力学系密切相关的部分。他亲安捧场学生的科研活动,强调创新与实践的重要性,鼓励由学生自发组织的火箭小组。1958年,这个与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小组成立,并开始了他们的火箭试制之路。

当初的火箭小组可谓条件艰苦,但热情满满的同学们在不足的经费和设备下,依旧奋勇前进,竟在短短百天内就将自行设计的小火箭成功发射到5000米高空。到了1960年前后,火箭研制逐渐成熟。钱学森积极参与指导,建议火箭小组和气象局合作,尝试进行人工降雨的实验。

历时不久,他们成功试制了“704II”型火箭,推动了小火箭的技术与实践合作。最终,几十支地面单位的订单接踵而至,这一建树被书写进校史。钱学森不仅继承了冯·卡门的理念,还将这一理念发扬光大,鼓励学生在不同岗位上为国防事业奉献力量。

总而言之,钱学森的一生,犹如一颗璀璨的火箭,划破天际,飞向无尽的宇宙。他以实际行动,不仅推动了中国的航天事业,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追逐科学梦想的决心与勇气。

0 阅读:5

岑允艺

简介:感谢你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