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咱们来“吃个学术界的瓜”,用最简单的方式捋一捋西安交大王建辉副教授的论文抄袭事件始末
2025年3月12日,某网友在社交平台甩出一篇“小作文”,直指西安交大副教授王建辉在南京大学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动态的身体:身体—身体化》(2016年)几乎全文抄袭英文论文,堪称“翻译界的搬运工”——把英文文献逐字翻译成中文,连主题、框架、引用都原封不动,就差没把原作者的名字也抄上去了。
西安交大一看到热搜,立刻启动“吃瓜应急模式”。3月14日,官方通报确认抄袭属实,直接和王建辉解聘分手,并附赠全网通报大礼包。
(注:王建辉是西安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结果自己先“抄了个国外作业”,属实讽刺。)
据爆料,王建辉的论文连摘要、正文、结论都照搬英文文献,只做了“语言转换”的体力活,连查重系统都骗过了——毕竟中文系统查不到英文文献啊!
更扎心的是,被抄袭的英文论文至今未公开,但网友推测原作者可能还在“一脸懵圈”:“我的论文咋突然有了中文版?”
南京大学(王建辉的母校)暂时沉默,但授予博士学位的流程被质疑“放水”。
《世界哲学》期刊审稿流程被吐槽:“难道编辑只看中文文献?”
学术圈开启“自查模式”,网友建议:“以后论文答辩先考翻译能力,以防有人偷懒!”
王建辉事件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捷径走成绝路”——本想靠翻译混个职称,结果成了学术打假典型案例。
(友情提示:学术诚信可比查重系统聪明多了,别把网友当瞎子。)
事件金句:
“抄来的论文,就像偷来的火锅底料——味道再香,终究不是自己的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