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20日,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誓就职当天,美参议院确认鲁比奥出任美国务卿一职。但引起外界关注的是,在他上任不到24小时,中方便将他的中文译名从原来媒体常用的“卢比奥”,更改为“鲁比奥”。结合鲁比奥此前被中方制裁的背景,有外媒猜测中方这一特殊举动,可能是为解除对鲁比奥制裁做准备,但实际情况或没有那么简单。
外交部再谈取消制裁
1月21日,参考消息发布一则“译名发布”的消息,确认了美国务卿的中文译名是“马尔科·卢比奥”。值得注意的是,参考消息由新华社主办,在新中国成立后设立了译名室,主要负责国内媒体对常用的人名、地名等翻译标准化的工作。
所以,外界猜测参考消息这则消息,也代表了官方的态度。但为什么会扯上制裁问题呢?这还得从鲁比奥这个人说起。鲁比奥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古巴移民家庭,可以说是草根逆袭的成功案例。
在特朗普参加总统大选期间,鲁比奥平凡的出身为特朗普赢得不少少数族裔的选票,所以他顺理成章地坐上国务卿的位子。从政治立场来看,鲁比奥和特朗普的政治立场基本一样,但他作为政客,在一些问题上的看法会更极端一些。
尤其是在涉华问题上,他一直是美国政坛典型的“反华急先锋”,多次在涉华问题上口出狂言,不断找机会给中国泼脏水。因此,早在2020年鲁比奥便因多次发表涉华不当言论,而被中方列入制裁名单。这意味着在没有解除制裁之前,鲁比奥及其家人都无法入境中国。
但是,中美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两国之间完全不对话是不可能的。加上近年来中美在多个领域的摩擦持续增加,这使得中美对话重要性进一步凸显。而鲁比奥作为美国务卿,是美国最高级别的外交官,自然免不了和中国打交道。
另外,据《纽约时报》消息,有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曾向其顾问表示,希望就职后能到中国访问。如果特朗普真的来华访问,鲁比奥正常也会陪同出行,所以中方是否会解除对鲁比奥制裁,成为美国媒体关注的焦点。
加上近日中方又更改了鲁比奥的中文译名,这让外界更好奇是不是中方准备取消对鲁比奥的制裁。在1月22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外媒记者就“中方更改鲁比奥译名是否意味着取消对其制裁”这一问题,向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提问。
毛宁表示,“中方的制裁针对的是损害中国正当权益的言行。”而此前一天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回应“中方是否考虑解除对鲁比奥制裁”时指出:“中方将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同时中美两国高层级官员有必要以适当方式保持接触。”
显而易见,中方认为中美高层应该保持接触,但就算是美国务卿这种大人物,也不能损害中国的正当权益。不过就鲁比奥上台后的一系列动作来看,他似乎没有将中方的提醒放在心上,甚至还想来一招“借刀杀人”。
中美关系将何去何从
据美国《联合早报》消息,上任的第一天,鲁比奥就将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三国外长凑齐了,一起举行了一场“四方安全对话”外长会。
会谈结束之后,四国发表联合声明,再次强调将致力于加强打造“自由和开放的印太地区”,反对所有想要改变东海和南海现状的企图。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些表态显然是冲着中方来的。
所谓“四方安全对话”最早成立于2007年,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被美国搁置了,直到美国想要“重返亚太”,该机制才得到了美国政府的重视。
简单来讲,这个机制是美国在亚太打造的“小圈子”,主要存在意义是针对中国。而特朗普政府刚接过权力交接棒,四方安全对话外长会便紧随其后,这也被外界解读为,特朗普政府在外交上还是会以大国竞争为优先,相当于是给新政府的印太策略定下基调。
除此之外,本次外长会还说明美国有意加强与日印澳在印太地区的合作。其中美印关系是最值得关注的,在特朗普的上一任期中,他始终秉持着美国优先的政策,导致美印处得不算愉快。
此前竞选时,特朗普也曾多次扬言要对印度加征关税,所以新德里方面也十分紧张,生怕美印关系会继续走低。但是鲁比奥刚上任就会见了印度外长苏杰生,这在外界看来就是特朗普政府有意拉拢印度。
更直白一点来讲,特朗普不会完全在外交上走孤立路线,大概率还是会继续拉拢亚太国家,在中国周边搞小动作。对此,中国应该继续保持警惕。
梅川内酷
不是卢比奥吗?怎么变成鲁比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