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神的宏大叙事中,鸿钧道人无疑是站在权力巅峰的存在。他修为高深莫测,以其为首的道门势力庞大,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般实力赋予他敢于与昊天上帝分庭抗礼的底气。然而,这位看似无所不能的天道圣人,却在面对一位女性时,陷入了无可奈何的境地,甚至不得不改变既定的天道运行轨迹。
昊天上帝作为天庭之主,掌管三界,一句 “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 尽显其威严与霸气,仿佛在宣告他才是天地间的绝对主宰。但鸿钧道人却毫不畏惧,面对昊天上帝以天道、气运为由逼迫道门进行封神的要求,他不为所动,坚持按照自己的规划主宰天道运行。虽然书中未直接点明,但诸多细节可推敲出这一事实。

故事的转折点源于纣王在女娲宫的一次失当之举。纣王前往女娲宫降香,见到女娲娘娘圣像后,心生不敬,在墙壁上题下亵渎之诗。女娲娘娘大怒,即刻前往朝歌欲取纣王性命,却在途中感知纣王尚有二十八年气运,无奈折返。
但她并未就此罢休,回宫后祭出 “招妖幡”,召集天下群妖,挑选出 “轩辕坟三妖”,命其潜入朝歌,迷惑纣王。这一行为看似矛盾 —— 既然知晓纣王气运未绝,为何还要派妖惑乱?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二十八年之期是鸿钧道人与昊天上帝协商的刚性结果,而二十八年后的走向则由鸿钧道人掌控。若二十八年后纣王气运仍在,封神便无法开展,可见鸿钧道人并未将昊天上帝的要求放在心上,坚持着自己的天道规划。

然而,女娲娘娘的介入打破了这一局面。她派遣 “轩辕坟三妖” 惑乱君心,使得商纣的气运被定格在二十八年,封神之事成为必然。
这一意外之举,实则帮了昊天上帝大忙,迫使鸿钧道人不得不改变原本的天道运行轨迹,违心地推动封神。以鸿钧道人的地位和修为,本可对女娲娘娘的行为进行惩处,但他却选择了沉默,既未惩罚,也未责怪。

鸿钧道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女娲娘娘的实力不容小觑。她身为上古正神、大地之母,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积累了无量功德。更重要的是,她并非孤身一人,其背后有着 “火云三圣皇” 伏羲、神农、轩辕的支持。这几位同样是上古圣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和强大的实力。鸿钧道人纵使强大,也不敢同时与他们为敌。
在这场权力博弈中,鸿钧道人面对昊天上帝时展现出强硬姿态,却在女娲娘娘面前不得不低头妥协,甚至改变天道。这不仅体现了各方势力间的微妙平衡,也揭示了封神世界中复杂的权力格局与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