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王毅主任和沙利文在维也纳完成重要会晤,双方对于此次会面给予高度评价,与此前中美两国“老死不相往来”的画风形成鲜明对比。而在更早之前,中美两国因“气球事件”而爆发的外交危机中,沙利文的态度相对务实,并未像布林肯一样顽固奉行对华打压政策,如此一来,沙利文无形中成为美国对华事务的一把手,而身为国务卿的布林肯,存在感大幅度降低。
很显然,布林肯不愿意沦为边缘角色,尤其是在与沙利文的竞争中落败。也正因此,他在过去半年中多次呼吁重启对中国的访问行程。而在上一周,多家美国媒体援引美国国务院消息人士的话称,“布林肯将于6月18日访问中国”。
相较于“近段时间”、“不久之后”等模糊性话语的表述,直接点名“6月18日”,无疑增加消息源的准确度。有美媒表示,拜登政府此举,是向中国“示好”努力的一部分。
除了美媒的透风之后,美国助理国务卿康达在前不久对中国进行访问,在中国停留了多日,并与中国外交官进行会谈。作为布林肯的直接下属,康达早在今年2月份就已访问中国,为当时即将访华的布林肯铺路。时隔不到半年时间,康达再度现身中国,并受到中国副外长马朝旭的接见,显然其背后的用意还是为布林肯赴京“打前站”。
作为中方而言,布林肯来不来都没有太大区别,中美关系恶化的原因不在中方,中方也没有义务和责任挽救岌岌可危的中美关系。既然布林肯要来,除了提前派出下属打前站外,最根本的还是向中方释放足够的外交善意,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么来不来都意义不大。
释放足够的诚意,获得中方认可和谅解,顺水推舟地重启访华行程,这是常规外交形态下的行事风格,不过这一套行为逻辑,对于意识形态上脑、秉持极端反华思维的美国政客而言,根本听不进去。
不仅如此,在正式访华之前,美方又开始一整套骚操作,煽动涉华负面舆情,试图重新挑起与中国的对抗。如此一番情形,就像是4个月前布林肯临近访华之际,美国突然曝出所谓“气球事件”的现象如出一辙。
还是杨洁篪前主任的那句话,“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我们认为你们会遵守基本的外交礼节”。
当地时间6月12日,布林肯在与意大利外长塔尼亚会晤后举行联合记者会,有记者就此前美媒炒作的“中国将在古巴建设间谍基地”的报道,询问布林肯对此有何回应。
布林肯表示,早在2021年1月本届美国政府上任之时,他就了解到中国在更远范围内投射军事力量,扩大海外后勤基地,搜集秘密情报而做的一系列努力。至于中国与古巴的情报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19年,当时中国试图扩大在古巴的情报收集设施。
说完这些,布林肯话锋一转,表示在接到拜登总统指示后,他和他的团队小心翼翼地执行命令,并取得“意料之外”的成果。至于“成果”具体指什么,布林肯并未对外透露。
简单的三两句话,既给中国扣上搞“间谍活动”的帽子,又暗自贬低了特朗普政府,同时吹捧自己在对华打压政策起到作用,布林肯的心机着实非同一般。
一边是美媒炒作布林肯即将访问中国,一边又是渲染中国在古巴大搞“间谍活动”,两种截然相反的舆论氛围之下,外界对于布林肯能否重启访华计划产生疑虑。
有记者就此事询问白宫国安会协调员柯比,他指出,拜登总统希望保持与中国沟通管道的畅通,而最近有关古巴的报道将不会影响布林肯的访问计划。
如此一来,等同于美方并没有平息涉华负面舆情的意愿,寄希望在延续之前对华强硬态度的前提下,同中国面对面交谈。既然如此,那么中方也奉劝布林肯一句:“不想来就别来”,中国不欢迎像他这样缺乏基本外交礼节的不速之客,美方必须承受中美关系恶化的一切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