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剑-B”血战,一个不拿枪冲锋的士兵(1)

五色有翼 2024-03-21 05:42:24

张林撰文

参战老兵供图

1.

那一天仿佛已经非常遥远,遥远到不刻意去想的时候谁也想不起来。

但是,对某些人来说,他们的一生就定格在这一天。

生与死,进与退,他们没有选择,人生就是某种定数。

1986年10月12日,天低云暗,细雨濛蒙。云南麻栗坡大坪寨一处山洼里设置了临时会场,第47集团军139师416团特功五连及配属部队二百余人正在此地誓师出征。

誓师大会现场

第二突击队全体合影

突击队员们整齐列阵,头盔上和左臂上的标志格外醒目:白底红标,分别代表突击队长、排长、班长、队员和卫生兵等。这群人里,有一个站在前排的娃娃脸小兵特别引人注目,他身上的迷彩服是刚换上的,没有枪也没有任何标志,个头儿却比别人高出半个脑袋,脸上白白净净,一看就知道不是在连队里摸爬滚打出来的。

突击队摄像员赵旭

一点不假,这个突击队员与其他人基本不认识,也没有一块搞过临战训练,但是,这个小屁孩的确是突击队员。他叫赵旭,军司令部派来的摄像员。他的任务不是消灭敌人,而是负责用摄像机和照相机记录一线士兵攻占敌阵的过程。

我军随部队冲锋陷阵的摄影记者在早在朝鲜战争中就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比如志愿军九兵团的张崇岫,47军的赵志明、关瑛、姚亚萍、郎琦等人,都为我军的现代战争史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经典图像。

如今是新一代士兵上阵的时候了。扛着摄像机跟随突击队一起冲锋,此前从来没有人做过,赵旭如果不怵不怂,像老前辈一样迎着子弹冲上去,定会成为我军战地摄影史上新的传奇。

誓师大会的会场气氛悲壮,仿佛铅色的云直接压到了心口,世界是嘈杂的,这里却肃静到一切静止。你甚至能听到握枪的手和腿上的肌肉在不由自主地抖动,有人的牙齿被咬得咯吱作响。

200多名突击队员是200多条年轻的生命,他们明白,也许此时此刻,是他们唯一能静下心,在脑中冥想,在心中默默辞别父母、辞别亲友、辞别人生的机会。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可能在战场倒下,化为泥土,永别人世。

讲话、发言,授旗。壮怀激烈,豪气干云。军首长和师团首长亲自端着茅台酒敬突击队勇士,亲手给他们戴上大红花。

全体突击队员

攻无不克战旗

军长钱树根、副军长周美华为赵旭戴上出征的红花

茅台酒啥味道,赵旭完全没有感觉。扩音器里那些豪气冲天的词儿他也听麻木了,他只记住了一个小学生的一句话,叔叔叔叔,我们时刻盼望你们早日凯旋归来,都活着回来。他在想,哎呀,原来最幸福的日子就是那些毫无察觉溜走的日子。当年上学的时候,坐在温暖的教室里,偷偷打个小抄,递个纸条,是多么幸福啊!来参战之前,妈妈生病住院,我却没有办法回去看她最后一眼。虽然从部队驻地临潼到西安,不过几十公里。此时此刻,我非常非常渴望见到妈妈,哪怕只看一眼就行。可是,这是奢望,时光不会倒流,一切都成了追忆,一切都变成了遗憾和想念。

他在前一天晚上已经写好诀别信:

亲爱的父母亲:

你们好!可能当你们收到这封信时,我已经牺牲了。因为,我就要参加“兰剑-B行动”的拔点战斗了。请放心,我绝对不会当俘虏。忠孝两难全,我只能为国尽忠了,如果我能活着回来,我会给你们尽孝的。

儿子赵旭敬上

1986年10月11日

赵旭虽然长着一张娃娃脸,但性格中有些狠劲、硬劲。他的爷爷赵青山是革命烈士,早年参加革命,后进入东北军任连长,七七事变后参加八路军。1945年奔赴东北,任中共德都县(今五大连池市)工作委员会委员、县自治军独立营营长,在德都反革命叛乱时被敌杀害。赵旭在中学里也属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仗义”之人,动不动就要与别人过招儿。1983年,他高中毕业报名参军,可因为有人说他曾与人打架,没有走成,拖到1984年才入伍。他血脉中的英雄情结,激励他走上战场。

赵旭入伍后被调入司令部成为摄像员。

80年代,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摄像成为部队训练、教学、科普和汇报的新方式,赵旭干的就是这行。

2.

1984年当兵,1985年参战。赵旭的步点踩得挺准。

1985年,兰州军区部队奉命赴老山前线轮战,47集团军率139师(含421团)、61师、军区炮兵旅等所属和配属部队开赴云南。经过艰苦的临战训练,139师定于1986年10月执行首次拔点作战任务,416团特功五连为主攻连,任务是拿下越军603、604和968三个高地。

我军1984年收复老山后,双方围绕老山主峰1422.2高地东南1.5公里处的968高地展开了反复争夺。968高地是老山方向越军前沿的一个重要军事支撑点,因此成为我军历届轮战部队的重点打击对象。

968的高地与我占领的1072高地同在一条山梁上,它是老山南侧往西延伸的一条山腿,位于老山主峰东南方约1000米处,与北侧中方控制的1043高地同为一条狭窄山梁,最宽处有七八米,最窄处仅三四米,山脊两侧为陡坡,不便于部队展开和迂回。

图中红圈为968高地

968高地附近还有603号、604号等越军辅助阵地,周边高地都有敌军防守。敌在该地区构筑了大量堑壕、交通壕、掩蔽部和明暗火力点,设有防步兵雷场、铁丝网、陷阱、防步兵壕等障碍,工事基本地下化,火力配系严密,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以屯兵工事为骨干,与野战工事、障碍相结合的坚固防御阵地。

我军抓住越军看重这个阵地的心理,反复对其进行打击,攻而不占,目的是牵制越军,灭其士气,锻炼部队。从1984年11月28日到1986年10月14日,我军先后四次攻打这个阵地。

第一次攻击是1984年的11月28日,担任攻击任务的是昆明军区陆军第11军32师94团4连突击队,整场战斗耗时1小时19分钟,968高地及附近5个山头全部被我军占领,击毙越军15人。

第二次攻击是1985年1月15日,南京军区陆军第1军1师3团7连突击队负责攻击。这场战斗打得比较辛苦,先后遭受越军7次反扑,但是我军顶住了越军的攻势,完成了战斗任务。歼敌45人,伤敌43人。

第三次是1985年12月2日,担任攻击任务的是济南军区陆军第67军199师596团7连突击队,这场战斗我军半个小时完成任务,歼敌87人。

第四次就是眼下马上就要开打的作战行动,由兰州军区第47集团军指挥,代号为“兰剑-B行动”。担任突击队的是139师416团2营5连。5连1951年在朝鲜战场上荣立集体特等功,号称“特功五连”。任务是“虎口拔牙”,攻占敌603、604和968三个高地,全歼守敌,然后安全回撤至我方阵地。

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其一,敌阵地工事坚固、易守难攻,可得到敌周边阵地的火力支援;其二,我作战部队实际有两个作战任务,首先是要从老虎嘴里拔他一口牙,全歼守敌。其次是安全回撤。打过仗的都知道,攻占一个点比较容易,但安全撤回来不容易。所以,出击拔点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一种作战形式。

为了打好这一仗,集团军作训处处长张祥海1986年大年初一就带人来到一线阵地,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抵近侦察,研究地形,拟定作战方案,两年几乎没有睡过安稳觉。

临战训练过程中,赵旭因身在集团军司令部,比一般人更了解作战部署。直觉告诉他,天降大任,在此一举。赵旭说,我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地记者,一定要把战士冲锋陷阵的战斗全过程拍摄下来。

3.

10月9日,战斗打响前五天,张祥海到前沿做最后一次战前检查,赵旭跟着去了。

兰州军区军训部部长张祥海

张祥海形象俊朗,脸颊线条刚毅,眼眸间有精明之气,野战部队的作战参谋许多都是这种英俊少年。他战后升任兰州军区军训部部长。我与之谈起他在前线时的样子,整天板个脸,从来没有露过一丝笑容。他哈哈两声说:“那时压力山大,哪有心思笑!”

这次去前沿,张处长主要检查一种名叫 “74改”的火箭发射爆破装置。这种装置由一枚架在轨道上的火箭弹和百十米爆破索构成,爆破索有七八厘米粗细,里面装满炸药,火箭弹发射后,把爆破索带出去,打入雷场引爆地雷,形成百米长的步兵通路。

“74改”是80年代新研制出来的,连正轨教材都没有,试射时失败和打不准的情况时有发生,张祥海特别担心它出问题,一旦开辟不出通路,部队过不去雷场,进攻就泡汤了。

负责发射“74改”的是师工兵营地爆连连长陆敏。张祥海趴在地上过细地观察、检查,所有的人都是大气不出。赵旭从首长的表情里明白了任务有多艰巨多危险。

“74改”的火箭发射爆破装置

从前沿回来,赵旭向张祥海递交了早已写好的请战书,他说:“处长,你很忙,但我还要打扰你,我一定要参加这次拔点战斗,所有的联合推演我每次都参加了,我更有把握完成任务。”

视频:赵旭的请战书

张处长赏识这个勇敢的小战士,司令部也希望拿到第一手的作战录相。但他没有表态,反问道:“我让你去,你就能去了?我有这么大的权力吗?”

赵旭是倔脾气,心想,你说了不算,那我找军首长去!当时,军部住在落水洞,那儿是背靠大山的一个临时军事指挥所。

他找到参谋长邹庚壬,参谋长说:“这要向军长,政委请示汇报。”

又去找副军长周美华,副军长说:“可以考虑,有这个想法好呀!”

赵旭说:“这是咱们军首次对越军作战,如果没有录像资料留下来,太遗憾了呀,首长一定要支持我。”

一不做二不休。赵旭因为得不到肯定的答复,又找到军政委宫永丰。宫政委说:“这要上会讨论研究才行,这不是个小事。”

最终,赵旭找到军长钱树根:“军长,我一定要上,我一定能完成任务。”

钱军长答非所问:“小赵你先回去吧!”

在军首长看来,赵旭毕竟还是个孩子,单薄,秀气,能不能在真刀实枪的战场上冲锋,恐怕还得打个问号。

赵旭不知道出击拔点的准确日期,但他能明显感到战斗的迫近,车辆白天晚上不停地往前线运送炮弹,军作战指挥室日夜灯火通明,不停地开各种作战会议。

军师首长对收集保留作战影像资料和通过实时传输的图像指挥战斗是有准备的。

作训处长张祥海说,当时,集团军成立了12个摄像组,配置12台摄像机,派往参战的各部队、各兵种、各部门,在老山作战的不同点位记录各部队、各兵种的作战情况。

时任139师副师长常万全提出,在能够俯瞰战场的茨竹坝安装一台摄像机,然后从师部架一条电缆与该摄像机连接,保证军师首长可以看到实时的作战画面。按现在的定义就是“直播”。

安装这台居高临下的摄像机时,赵旭也参加了。他看到,这儿距离越军604高地和968高地最近,是我方的最佳拍摄的位置。事后证明,这台摄像机全程拍摄,实时传输出击作战情况,让作战指挥室的军首长随时时掌握作战动态(1987年“1.5”战斗时这儿挨了一炮,导致139师宣传干事安晓青负伤)。我军首次运用实况直播传输系统指挥加强连进攻,这是我军战争史上的第一次。

张祥海说,12个摄像组里,赵旭是唯一一个被直接配署到突击队战斗班排的。(待续)

0 阅读:7

五色有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