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血战,红军从8万人锐减为3万、牺牲了5万士兵

石中毛 2024-11-16 09:49:15

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带领8.6万红军,从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长征,当时称为战略转移。准备先转移到湖南西部,与在湘西的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早在之前的7月,中革军委命令红六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湖南中部开战游击战争;9月8日,红六军团转移到湖南西部,和在贵州湖南边境活动的红三军取得联系。10月24日,红六军团和红三军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军“第二军团”番号。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发起“湘西攻势”,到1935年1月,创建“湘鄂川黔苏区”;红二、红六军团的作战,极大的配合了中央红军的突围转移。

博古李德指挥红军转移时,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走的道路是一条直线,蒋介石轻易判断出红军的前进路线,布置了四道重兵封锁线;而且红军携带的东西太多,像些办公用具、印刷机,由骡马驮着转移,不能轻装前进。

随红军长征的,有三十五个女红军;贺子珍是其中之一。毛泽东和贺子珍生的两个孩子,寄放在老乡家;据说,四九年之后,多方寻找,找到了他们;但因各种原因,他们没有改姓毛。

1935年10月17日,中央红军在于都渡过贡水;21日,以红一军团为左路,红三军团为右路,红九军团掩护左翼,红八军团掩护右翼,中央和军委直属队居中,红五军团担任后卫,从王母渡、新田之间突破国军第1道封锁线,于10月25日全部渡过信丰河,也就是桃江。此后,红军继续沿山路缓慢西进。到11月15日,突破了部署在天马山到城口的第二道封锁线、良田至宜章的第三道封锁线,开进到临武、嘉禾地区。此时,蒋介石以16个师追剿,企图围歼红军。在宜章到湘江的大片区域里,国民党军兵力薄弱,派系矛盾激烈,行动不一,有利于红军打运动战;可博古李德一味逃跑,使红军失去了有利战机。

蒋介石在湘江两岸部署了第四道封锁线,与前三道封锁线不同,部署了数倍于红军的重兵。1935年11月25日,中革军委决定分四个纵队渡过湘江。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渡过湘江;国民党军以优势兵力,飞机大炮,南北对进,如绞肉机剿灭红军。红军在湘江两岸浴血奋战,伤亡惨重,经过数次敢死般的战斗,掩护了中共中央和军委直属队、领导干部们渡过湘江。有一个红军师和一个红军团,未能渡过湘江,被消灭于湘江东岸,全部壮烈牺牲;红八军团几乎全军覆没,番号撤销。渡过湘江后,红军从8万人减为3万人,红军牺牲5万人。湘江,也不是很宽很深;湘江战役的地方也不是很大,却牺牲了5万红军。就是杀羊杀鸡,杀5万,也得费点功夫;他们大部分是牺牲于掩护党中央渡过湘江。

如果仅红军士兵过湘江,那牺牲也不会是很大;红军在湘江的巨大牺牲,是为了掩护党中央、中央军委等领导人员过河。领导干部们要渡过湘江,国军不让他们过河,南北逼近夹击,党中央让红军去阻止国军的进攻,分别有七八个阻击阵地;红军和国军血战,终于阻住了国军的步伐,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渡过湘江,红军撤出阻击阵地,还有已经陷入阵地、无法撤出的红军,都牺牲了;还有已没有机会渡河,被消灭在湘江东岸的红军。可以想象,湘江战役,是怎样的惨烈;要在不大的地方,牺牲五万红军;机枪扫射,大炮轰炸,红军士兵如割玉米般一个个倒下,子弹飞进红军的体内、头颅里,还有被飞机大炮炸掉胳膊、腿、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几乎成了湘江的支流,湘江也被染红了......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