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厨师》:“美食爽综”玩起以下克上

冷眼看电视 2024-10-30 15:27:34

美食是综艺诞生之初就存在的内容题材。早在1999年,央视《天天饮食》就已经把“做菜”变成了一档节目。

然而,美食综艺却已经很多年都没有重回巅峰了。2023年,“九转大肠”曾经因为鬼畜二创爆红,一度让厨艺竞技节目短暂回春,各大平台接连发布新综计划,企图接住这波热度。然而,无论是《主厨的荣耀》还是《谁是顶厨》,都没能再现“小胖”的奇迹。美食综艺的风一下又过去了。

美食综艺的突破口在哪里?

韩国市场,白种元再次带着全新的美食创意回来了。在他和Netflix合作的新综艺《黑白厨师:阶级料理战争》中,邀请了80名出身草根的“黑勺子”,挑战20名早已功成名就的“白勺子”。当草根厨师对上一代宗师,谁能拔得头筹?一个“以下克上”的创意,引爆了沉寂许久的美食综艺市场。节目播出后迅速登顶Netflix非英语剧集中的全球播放冠军,并连续两周在Netflix榜单中收视量居首。

冷眼今天就想来聊一下这档节目,是如何让这个稍显过时的题材回春。

以下克上,美食x阶级成为突破口

这不是韩国综艺第一次做“阶级”。

韩国文化中一直有“金勺子、木勺子、泥勺子”的说法:含着金勺子出生的孩子会天然地拥有“人上人”的人生,而口含木勺子、土勺子、泥勺子的,将会永远被困在底层。

于是,《血之游戏》用地上和地下区分阶级,《顶楼》中用不同楼层当作阶级划分。

这个社会现实同样也是《黑白厨师》模式研发的基础。节目将参与厨艺对决的100名厨师划分成两个阶级:黑勺子和白勺子。

“白勺子”代表的是“上位厨师”,他们功成名就,荣誉等身,“米其林主厨”这样稀有的title在这里竟然成了标配。

崔铉硕常年担任美食综艺评委,吕敬来是中餐宗师,不仅在韩国,在世界级中餐大赛中都是评审专家,还有韩国综艺《厨神当道》的总冠军、《韩食大赛》总冠军、美国料理竞赛节目冠军、《铁厨》冠军兼白宫国宾晚宴主厨……

而挑战他们的“黑勺子”是什么人呢?

“黑勺子”出身草根。他们中有社区美食餐厅老板、小学食堂的做饭阿姨、工地主厨、美食Youtuber等,很多人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厨艺训练,却凭借着对美食的热爱和坚持一路走到现在。

《黑白厨师》在这群人身上完成了精彩的群像。“撕漫男”的厨艺是看漫画学的,《中华小当家》《美味大挑战》《炒翻天》这些美食漫画成了他厨艺的启蒙,因为在漫画店做的辣炒年糕大受好评,才走上了专职厨师的道路。首轮比拼中,他带来的美食也来源漫画——《美味大挑战》第二集第25页东坡肉,逆袭之战中的作品是《中华小当家》中的麻婆豆腐,因为这道菜是让小当家第一次获得认可的料理。

另一位选手“外卖厨师”同样从底层一路打拼至今,高一时因为生活困难开始送外卖,从而接触中式料理,没有机会师从名师名校,只能在饭店一边送外卖、发传单,一边学习厨艺。

这群来自底层的黑勺子目标只有一个:爬上去。他们在节目中甚至没有名字,只有一个标签。只有进入决赛的最终赢家,才能揭开自己的名字。

黑勺子对战白勺子,现实生活中围绕阶级隔离的种种冲突,借由平民厨师vs顶尖厨师的对抗集中爆发。

而当现实社会中无形的界限在封闭的录制环境中被打破,节目组为这次跨越阶级的对决提供的,是一个追求“绝对公平”的赛制规则——让料理的味道成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这一理念在第二轮竞技中做到了极致。在第二轮中,从80名黑勺子中脱颖而出的20人,将和20名白勺子进行一场一对一的PK。而两位评审,白钟元和安成宰需要蒙上了双眼,对料理进行品鉴。他们不知道哪道菜是谁做的,不知道这道菜用了什么食材,不知道摆盘的风格美学,也没有厨师本人讲述这道菜的故事和自己的创意理念。

当其他感官被封闭,他们用来评判两道料理输赢的关键点只剩一个,就是料理的味道。从料理的香气开始,到入口的口感,再到料理的风味。评委安成宰是韩国目前唯一一位米其林三星餐厅的主厨,对菜品有极其严格的要求。他的舌头对调味有精准的把控,少一味大蒜都能敏锐察觉。而另一位评审白钟元丰富的美食节目经验,赋予了他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将不可见的味觉借由丰富的语言传递给观众。

能够实现用一种人类普世的感官进行评判,从这个意义上说,美食又何尝不是最适合做“阶级冲突”的题材。

一方面,民以食为天,“吃”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但正是这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里,鄙视链无处不在:牛肉有牛肉的鄙视链,红酒有红酒的鄙视链,进山吃菌子有鄙视链,下海品三文鱼依然有鄙视链。这些鄙视链背后,都是权力的话语在定义。

而另一方面,美食的寻常性又让它成为承载平民阶级跃升梦想的载体。《中华小当家》的最后一期,小当家用一碗最寻常不过的白粥征服了常年在山珍海味中麻木的皇帝,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让他最终获得了“中国第一厨师”的称号。

美食x阶级的双重表达,让《黑白厨师》得以深入过往美食综艺中未曾涉猎过的群体和故事,也让真人秀的故事线更加饱满和立体。

美食综艺15年,重新做减法

美食节目,是综艺诞生之初就有的节目类型,然而近些年,美食承载的内容在逐渐被压缩。

美食综艺“后时代”的创意方向是“美食+”,美食+明星有了《十二道锋味》《向往的生活》,美食+经营有了《中餐厅》《美味夜行侠》,美食+旅游有了《中餐来了》《野生厨房》,美食+偶像有了《奇妙的食光》《完美的餐厅》……

当美食综艺逐渐变成了“美食+”,美食逐渐沦为节目中的一个元素,美食成为陪衬,做美食的明星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从这个意义上说,《黑白厨师》是一种对传统美食综艺的回归,通过做减法让美食综艺重新回到普通人的叙事,将美食还给了普通观众。

首先是去掉美食的距离感。

相较于很多美食综艺喜欢用猎奇食材来博人眼球,《黑白厨师》每一轮对决的主题,基本都是平民食材。甚至专门设计了一轮便利店料理PK,对决中所有的食材都需要是街头便利店中能买到的,一度难坏了很多惯常使用高端食材的米其林大厨。

除此以外,尽管节目中有各种各样的“精致料理”,但《黑白厨师》其实对种种高端食材抱有非常谨慎的态度。在第四轮餐厅模拟经营的环节中,当崔铉硕主厨列出一个满是鱼子酱、澳洲龙虾等名贵食材的菜单的时候,评委安成宰直白的给出评价:单纯用高端食材升级平民料理,是体现不出餐厅概念的。在半决赛中,安成宰会追问“那不勒斯黑手党”在泡菜酱蟹高汤中是否使用了别的食材,因为在他看来,如果选手取巧用各种高级海鲜吊汤的鲜味,反而会失去用这份食材怀念曾祖母的初心。

其次是在评价体系上回归美食的基本——味道。

层出不穷的“美食+”背后,冷眼能感受到综艺创作者的普遍焦虑:如今内容供应眼花缭乱,仅仅凭借美食这一个看点,能吸引观众吗?因此在2023年厨艺竞技综艺回潮的时候,美食综艺依然在做加法。例如《主厨的荣耀》中,就融入了餐厅经营、品牌、营销推广等复杂的角色和任务,期待丰富竞赛内容能够圈住更多的观众。

但《黑白厨师》几乎没有触碰“味道”之外的其他维度。这一点除了在第二轮“盲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以外,也贯穿整季节目。尽管在赛制设计上融入了“烹调人生”、“餐厅经营”等任务类型,但最终的打分绝对不是评委是否被选手的梦想感动、或者是评委是否认同它的餐厅经营理念。当最后白钟元和安成宰对选手进行打分的时候,给出的评价依然只有一个准则:他的味道是否值得。

当节目在形式上做了减法,具体的料理、厨师和他们的故事,反而从节目中凸显了出来。

在半决赛“烹调人生”的第一轮中,节目的考题是“用一道料理来展现自己的人生”,将厨师本人的气息添加到菜品中去,让我们看到了每个厨师内心深处的“料理观”。

郑智善主厨当年孤身一人来到中国学习中餐料理,因为厨房里鲜有女主厨,一度想过要放弃。松鼠桂鱼是她在中国学到的第一道料理,也构成了她对中餐的理解:一把刀、一口锅和一把汤勺,就能打造出了细致感和华丽感。而这道菜也成了她学艺途中的转折点。

而“那不勒斯黑手党”则在这道菜的考核里寄托了对曾祖母的思念。泡菜蟹汤是曾祖母留给他最重要的回忆,他把意大利饺子做成曾祖母曾经最喜欢的糖果的模样,把曾祖母惯用的零钱包做成福袋,炸螃蟹的装饰也来源于祖母最喜欢的零食。最终完成了一次对过去回忆的重新诠释。

通过一道“人生料理”,黑勺子讲述了自己的人生故事,白勺子找回了走上美食之路的初心。当一档做“阶级冲突”的美食节目,重新回归共通的“人性”,那所谓的“白勺子”和“黑勺子”的划分和对立也就此被消解。

“吃”是人类最日常化的事件,它应该永远在综艺内容市场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如何让美食与当下的社会风向达成一致。

前段时间,围绕“二本恋综”(素人综艺进入悬浮时代?)的普遍讨论其实再次提醒我们,综艺应该是一个关照当下普通人生活的内容形式,一味追求所谓的“天花板”,只会让内容和普通人生活越来越远。

当内娱还在一个金钱和美貌堆积的门槛的时候,韩国则用一档美食综艺,拆除了美食的阶级门槛,并带来了丰富而新鲜的故事。

而《黑白厨师》在国内市场引发的讨论或许能从侧面证明,在当下,比起树立门槛,打破门槛更符合观众的心理需求。

0 阅读:8

冷眼看电视

简介:提供独家节目解析,深扒节目制作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