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寒流席卷消费电子和汽车产业,世界经济与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如同一层浓雾迟迟未能散去,众多科技企业进入战略调整期。
即便是在行业调整阶段,大部分玩家亦没有坐以待毙,反而思索着如何突破行业桎梏,以持续性科研创新寻求曙光。以华为、小米、星纪魅族为例,在这个消费电子与汽车行业加速融合的时代,正在以各自不同的路径,打破原有行业的宿命循环,为行业带来新的叙事。
而这,呈现着科技行业曲折向前的轮回命题,经历冬日的严寒后,势必会迎来春天的回暖,以及繁荣夏日与秋日的收获季。因此,纵使迷雾仍笼罩在行业上空,但迷雾的裂隙中,既夹杂着挑战,亦充满着希望。
审时度势,凝望“迷雾”
全球经济大背景下,汽车与消费电子赛道发展放缓。而这,不仅源于过去几年间的市场沉浮,更多是行业内部深层问题的集中爆发。
一方面,曾支棱起消费电子产业“黄金十年”的手机、PC赛道略显颓势,产品创新乏力和消费市场的疲软相互作用,加速了这一过程。中国作为消费电子产品全球最主要的生产基地,承载着超过70%的全球产能。然而,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手机、计算机产品、集成电路的出口额同比分别下降了14.8%、24.3%、17.8%,足以窥见消费电子市场的疲软。
同消费电子赛道类似,汽车赛道现阶段亦正被不确定性所笼罩。
回顾2023年的汽车赛道,“价格战”似乎成为了其摆脱不掉的行业命题。去年年初,特斯拉主动调价,发起价格战,而后国内车企纷纷上车,将内卷价格持续了下去。而这,不仅进一步压缩了他们的利润空间,也将行业卷成了红海。
乘联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国内乘用车企的数量是82家,然而到了2023年9月份,乘用车企的数量已收缩至64家。这意味着,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已有玩家难以坚持,从而淡出了行业。
纵观2023年的科技语境,“长期主义”、“降本增效”等,似乎成为了所有行业一致的关键词。
一众企业从过去的“高速增长”模式转向了更为审慎的“稳健经营”模式——应对当前的市场挑战的同时,亦能保持财务稳健,为未来市场的回暖留出足够的空间和资源。
寒冬下的“破与立”
身处漫长的严冬,一味的节衣缩食,并不能为玩家们带来长远的生机。
因此,蛰伏的玩家们,除了急迫地等待着春天到来,亦试图将目光投射到创新轨道上,试图在新的增长曲线中寻找突破。
而正处嬗变阶段的行业,恰恰给予了玩家们破局的空间。过去一年吹起的AIGC之风,就使消费电子厂商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最近半年间,华为、星纪魅族、OPPO、vivo、小米等手机厂商纷纷官宣自身的大模型,而英特尔、高通、英伟达等上游巨头亦已针对AI进行硬件改造,协同手机、PC厂商进行产品升级。而借助科技浪潮提振消费欲望,不失为玩家们走出寒冬的不错尝试。
与此同时,拯救消费电子与汽车行业的另一轮叙事,亦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1月18日,华为在鸿蒙生态千帆启航仪式上宣布,HarmonyOS NEXT鸿蒙星河版(即开发者预览版)面向开发者开放申请。
而这,对于加速车手一体化进程有着关键作用——一方面,鸿蒙的分布式技术能显著降低应用开发成本,重塑车机应用生态;另一方面,HarmonyOS NEXT鸿蒙星河版将同安卓生态正式切割,仅支持鸿蒙内核和系统的应用,更好地走向自主创新的轨道。
华为作为曾经的车圈“外来人”,通过跨界,现阶段已在汽车产业积蓄了不小的势能,而接连下场的星纪魅族、小米,亦正将消费电子厂商跨界造车的故事,推至下一章。
11月30日,2023魅族秋季无界生态发布会上,星纪魅族在发布了魅族 21 旗舰智能手机、MYVU 智能 AR 眼镜、无界生态系统 FlymeOS、全新「手车互融」解决方案 Flyme Link,以及推出“无界智行开放平台”等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同时,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沈子瑜亦透露,启动DreamCar共创计划,推出全球第一款由用户深度参与定制的量产车。
而后一个月,车圈愈发热闹——去年末,问界M9及华为冬季全场景发布会召开,问界M9正式发布;蓄势已久的小米,则掀开了互联网语境等待已久的小米汽车的面纱。
纵观华为、小米、星纪魅族的路径,华为的打法是以供应商身份深度介入,而不直接涉足整车制造,通过为合作车企提供智能解决方案,避免与成熟车企的正面冲突。
星纪魅族则选择了与传统汽车巨头吉利集团紧密合作,在保持自身品牌特色的同时,充分利用吉利的制造能力与供应链资源,以深度融合模式,实现了从智能手机到智能汽车领域的平滑过渡,亦为吉利带来了新的技术驱动和市场潜力。
小米的跨界则更加直接,作为一家以手机制造起家的玩家,小米直接进入整车制造领域,通过投资产业链企业、整合资源来构建自身的汽车制造能力。
华为、小米、星纪魅族的陆续进场,标志着汽车产业已进入3.0时代,消费电子与汽车产业正在加速融合。在此过程中,这些技术沉淀甚深且已然跨界的公司,不仅仅是在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亦是在通过创新引领两大行业走出寒冬——在汽车智能化下半场,中国企业正在穿越无人区,引领全球创新。
归根结底,将大模型塞进手机也好,跨界造车也罢,相较于蛰伏于原有领域,跳出既往框架,通过不同行业跨界融合走出新路途,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
当然,创新常常伴随着风险,AI手机、AIPC也好,消费电子同汽车的跨界融合也罢,不仅是对现有技术与市场的一种挑战,更是对玩家们创新能力和市场洞察力的考验。因此,想要踏出这一步,更需具备破与立的“勇气”。
生态演进下的“稳”与“进”
创新之路虽然艰难,可一旦新技术、场景推动行业“破与立”后,紧接着便是重塑周期,为行业带来新的市场和增长空间。
纵观科技行业的发展脉络,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伴随着旧市场的颠覆和新市场的诞生——智能手机的出现,颠覆了传统手机市场,同时开启了移动互联网的新纪元;而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则是对传统汽车行业的深刻革新,其不仅改变了汽车的能源形态,更是引领了智能化、网联化的新趋势。
在此过程中,技术和应用的交替演化不仅使原本衰退的赛道重新回暖,而且催生了新的增长机会。而这,亦被玩家们看在眼里。
以华为为例,其不断丰富的鸿蒙生态系统,便瞄准了物联网时代,旨在打造出万物互联生态;而星纪魅族则通过将手机、XR技术和智能汽车相结合,试图构建出跨界融合的多场景生态矩阵,通过乘积效应,极大地拉动公司整体的增长。
然而,面对种类繁多的垂直赛道,如果缺乏系统性的生态布局和体系化的创新能力,企业很容易陷入“重复发明轮子”的境遇。因此,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技术创新不再是单点的突破,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既需要企业在保持技术创新的同时,构建和完善相应的生态系统,实现技术与市场的深度融合。
以华为为例,华为鸿蒙的发展之路堪称一段技术史诗。从2015年华为鸿蒙立项开发,到2019年华为鸿蒙OS正式发布,再到今年的“纯血鸿蒙”,华为熬过了漫长的路。而在此过程中,鸿蒙生态亦愈发蓬勃。
据华为在在鸿蒙生态千帆启航仪式上介绍,当下鸿蒙生态设备已经增长至8亿,目前已有超200家头部应用加速鸿蒙原生开发。这意味着,华为不但走出了一条全新的生态之路,亦积累了庞大的“朋友圈”,从而在现阶段的OS混战中构筑出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星纪魅族,亦在沉淀、破局过程中,找到了属于自身的路径。
目前,星纪魅族业务范围覆盖了智能汽车、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以及车规级芯片等硬件产品,同时也包括自研手机操作系统和智能座舱操作系统等软件。而硬件与软件的紧密结合,是在构建闭环产品生态层面,保证用户体验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而其“手机 + XR + 智能汽车”的业务线,亦有助于其在不同领域之间寻找协同点,打造互补的生态系统。如MYVU品牌与产品的推出,以及FlymeOS的建立,都显示了星纪魅族在软硬件互联、生态系统构建上的深度思考,进而为其带来向上的引力。
归根结底,在当今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玩家们既需审时度势的“理性”,在分析市场趋势、评估自身能力后作出谨慎决策;亦须创新的“勇气”,敢于踏上新的道路,突破传统边界的创新尝试。
而在新一轮创新周期中,以华为、小米、星纪魅族为代表的信奉“创新”信条的中国企业们,已然走在了世界前列。扛过寒冬,等待玩家们的便是春暖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