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书法写成这样,终究是文化涵养低!”,很多朋友都曾经见过蒋中正的书法,并且基本上都会有这样的认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孕育广泛,要想写得一手好字,不仅仅需要技法,技巧,而更为重要的却是文化,也正是文化,才能够让一个人,在书法上,走的更高,更远。
说道蒋中正的书法,可能单纯地看到个别字,还是有着扎实的功夫的,但是,要是从他的书信字迹上看,其书法水平,却也是一种“了了事”的状态。
而这封他唯一写给宋庆龄的书信,就很好地证明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技艺,一种技法,而且更多的是一种涵养的体现,是一种水平的体现,更是“字外功”的体现。
众所周知,书信字迹,最能够反映人的书写水平,反映人的书法水平,书信,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是一种感情的表达,而蒋中正的这封信,字字状如算子,十分规矩,从中,也可以看出,他的书法,缺乏的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敬畏之心。
这里的字迹,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虽然一上眼,感觉也是非常有传统的,但是,同时,你也会发现,这里的字迹,写得十分死板,僵硬,尤其是在线条上,更加突出。
这里的每一根线条,都是一种硬朗的表现,不过,却有着明显的粗细对比,仔细观察,我们也能够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几乎所有的横笔,都是一种比较纤细的状态。
而几乎所有的竖笔,都是一种非常刚劲,而且非常粗重的状态,也是一种横轻竖重的状态,但是,却没有我们理想中的那种状态,对颜真卿楷书的理解还是不够透彻。
而个性化的笔画,就是最常见的转折之笔,我们也能够看到,这样的特点,也是在学习欧阳询的楷书,但是,在应用上,有着过度,是一种过犹不及的状态,反而让人感觉有一种违和感。
其实,这里的字迹,应该是灵动多了,相对比其他书法作品来说,尤其是捺笔的书写,在这里的处理,是比较机械的,缺乏变化。
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所有的捺笔,都写得非常舒展,但是,你会发现,这里的捺笔,在收笔上,都会有一个重按现象,并且再捺出,不过,这里的捺出,却缺少了一种捺角的舒展。
也正是这样的一个状态,我们才会感觉到呆板,对于这样的捺笔,每一个都是一样的,缺少变化的点画,就非常机械,也就表现出一种文化的缺失,理解的不到位。
不过,我们也能够看到他的创新之处,在我们的印象中,他的书法,字迹造型,都是一种高大的状态,也正是因为如此,彰显出一种机械感,而这里的字形,个别字也做到了随字而感,因字赋形。
有不少的变化,可以看出,在这封上的字迹,相对于其他书法作品,还是进步的,从他的这封信上的字迹看,其书法,只是熟悉一些所谓的技法,技艺,而缺少了“字外功”。
同时,也让我们警醒,学习书法,不仅仅要学习技法,而且更应该重视文化的学习,重视所谓的“字外功”,只有这样,才能够写出水平,写出格调。
希望朋友们在今后的书法学习中,也能够从文化开始,始于文化,用文化去指导书法的学习,记得一同努力哟,也期待你能够分享更多优质书法作品,一同学习,共同进步!
感谢你的支持和厚爱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