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二楼展厅内参观游览。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二展厅的钟鼎千秋板块展出秦代“度量衡铭文”,其中包括:铜权、彘鍪(zhì、móu)量、铜方升。
博物馆展厅内展示的秦文字与六国文字对比,同一个字会有多种写法,这给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带来了不便。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不但使用的文字不同,而且各国使用的尺寸、升斗、斤两以及车辆的标准也不一样。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终于灭掉了六国,建立了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采用古时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称号,他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诏令在全国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制度,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两诏铜椭(tuǒ)量,高6.6厘米,长23.3厘米。铭文为:二十六年(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老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隗状)、绾(王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
收藏于山西省运城市博物馆的秦代青铜量器,彘鍪(zhì、móu)量。器高9.4、口径6.9、腹径28.3、腹深9.2厘米,容量实则为339毫升,器重425.5克,器身呈环底,圆腹束颈、侈口,束颈部位置一单圆环耳,环略椭圆形。腹上部倒阴刻铭五字。由右向左三竖行,为“彘、一升、半升。”
现收藏于文字博物馆的始皇二十六年铜方升。秦代为统一全国量制而由官府颁发的标准量器。以战国时期秦国量制为标准,也包括秦统一后加刻诏书重新颁发的战国秦量。
澳门珍秦斋藏始皇诏铜权,铜权是衡器,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砝码或秤砣、秤锤。不管是铜方升,还是铜权、彘鍪量,这些东西不但是秦王朝统一度量衡的实物见证,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的珍贵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诏令在全国统一度量衡,并在国都咸阳制作标准计量器具发往各地。秦简《工律》中规定,各地计量器具每年要校正一次,定在春分、秋分时进行。据《中国度量衡史》一书所载,秦统一后的度量衡制为:1尺合27.65厘米,1斤合258.24克,1升合342.45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