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却不能回的民族,中亚的35万朝鲜人,到底是从何而来?

史大观观 2024-10-29 21:20:33

2009年,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首次访问中亚,韩国媒体争相报道,说生活在那儿的35万朝鲜族人是连接两地友谊的桥梁。

这则新闻引发了很多人关注,为什么在中亚会有这么多朝鲜人?

更奇怪的是,既然这些人是朝鲜人的后代,为什么不叫“朝鲜族”而是自称“高丽人”呢?

他们和朝鲜半岛,还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从朝鲜半岛到俄国远东

19世纪60年代,朝鲜半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不是旱灾就是洪涝,收成一年不如一年。

更要命的是,社会还频繁出现动荡,为了不被饿死,大批朝鲜农民只能卷起铺盖,含泪告别故土,一路向北开始了他们的逃荒之旅。

他们听说在遥远的北方,有一片广袤的土地,那里地广人稀,非常适合生活,那里就是沙俄统治下的远东地区。

而在当时沙皇政府为了加快远东的开发,正急需大量劳动力。听说朝鲜农民吃苦耐劳,便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移民和垦荒的优惠政策。

消息传到朝鲜,如同久旱逢甘霖,许多走投无路的农民,决定到远东发展。

但是当时的交通极其落后,移民们只能依靠步行或乘坐简陋的马车,一路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很多人倒在了前往远东的路上。

虽然一部分人最后克服了重重险阻,到达了远东这片陌生的土地,可是日本根本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好。

语言不通,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道难关,为了尽快融入当地社会,他们不得不从零开始,学习俄语,学习当地人的生活习惯。

好在俄国人对这些勤劳的朝鲜移民还算友好,经常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为了更好地抱团取暖,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朝鲜移民,开始自发地聚居在一起,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朝鲜人村庄。

他们在村庄里,盖起了学校,让孩子们能够像在家乡一样,继续读书学习,传承朝鲜的文化和传统。

他们还创办了用朝鲜语印刷的报纸,不仅报道远东的新闻,也刊登来自朝鲜半岛的消息,以解移民们的思乡之情。

这些“远东朝鲜人”,还把从朝鲜半岛带来的水稻种植技术,运用到远东的土地上,让原本荒凉的土地,变成了稻花飘香的鱼米之乡。

那时的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在异国他乡,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颠沛流离的迁徙

但是正当远东朝鲜人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社会又发生了剧烈的变化,1930年代,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不断膨胀,远东地区局势也变得越来越紧张。

1937年8月,远东朝鲜人还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一纸来自莫斯科的秘密命令,却让他们瞬间从天堂跌落到了地狱。

苏联方怀疑他们会跟日本人勾结,直接来了个先下手为强,要把他们全部赶到中亚去。

这消息一出,远东朝鲜人顿时就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表示不愿意,可胳膊拧不过大腿,在强大的国家面前,再多的委屈和愤怒,也只能默默吞进肚子里。

短短几周时间,近20万朝鲜人就被迫收拾家当,登上了开往中亚的火车。1937年9月9日,火车离开这片土地。

火车上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十分的迷茫,他们并不知道,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样的命运。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颠沛流离,幸存下来的朝鲜人终于抵达了中亚,但是迎接他们的并不是想象中的乐土,而是更加恶劣的生存环境。

他们被分散安置在荒凉的戈壁滩上,住在简陋的土坯房里,每天都要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

可是即便生活如此艰难,这些流落到中亚的朝鲜人依然没有放弃希望。他们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团结互助,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他们开垦荒地,种植庄稼,发展畜牧业,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他们还把他们的文化和传统,带到了这片土地上,让这里也开始弥漫着朝鲜的文化气息。

身份认同的挣扎

1991年苏联帝国轰然倒塌,分崩离析。对于生活在中亚的“远东朝鲜人”的后裔来说,这既是新的开始,也充满很多难题。

他们不再是“苏联人”,而是散落在中亚各国,成为独立国家里的少数族裔。

这时一个困惑已久的问题,再次摆在了他们面前:我们到底是谁?还能回家吗?

几十年来,他们一直被称为“朝鲜人”。

可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其实根本没有踏上过朝鲜半岛的土地,对那里的文化也知之甚少。

他们既不完全认同朝鲜,也不完全认同韩国,更不完全属于任何一个中亚国家。

最后他们开始自称“高丽人”,就是为了纪念他们遥远的历史。

苏联解体后,一些“高丽人”怀着复杂的心情,踏上了“寻根”的旅程,他们想去韩国看一看,那个他们祖辈魂牵梦绕的故土。

但是现实却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几十年的隔离,让他们和韩国社会之间,早已经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巨大,再加上一些韩国人的歧视和排斥,都让他们在“故乡”感到格格不入。

他们就像是迷路的孩子,在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里,找不到方向,更是找不到家在哪里。

面对种种困境,一些“高丽人”选择了返回中亚。

毕竟在那里生活的几十年,早已经习惯了那里的生活,和当地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的根,其实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了这片土地上。

结语:

听完“高丽人”的故事,心里还挺不是滋味的。

想想他们祖辈,为了活命背井离乡,一路向北,到远东好不容易扎下根,却又被迫跑到更远的中亚。

好不容易熬到苏联解体,想着回“故乡”看看,结果语言不通,文化也不同,还被自己人嫌弃,就是有家难回,他们这一路漂泊,就像浮萍一样,身不由己,想想也怪可怜的。

不过他们在此扎根下来,还把自己的文化传承下去,也算是一种胜利。

或许这就是“高丽人”的命运,无论身在何处,他们始终心系着自己的根,在异国他乡,顽强地开创着自己的天地,守护着民族的文化和精神。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20世纪30至60年代苏联中亚地区人口迁移研究》刘成

1 阅读:74

评论列表

弈城

弈城

4
2024-10-30 07:44

错别字和不实内容满篇,小编编完了自己都懒得检查。

史大观观

史大观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