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秦昭王一定要赐死白起?史学家:换成你,你也会赐死白起

紫萱聊社会 2024-07-15 22:47:41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下令赐死白起,这也是他在位时最受诟病的一件事。

有人说他是昏君,有人说他干掉了一员猛将,好像他杀了白起,是一件天大的错事。

但在古代封建帝王专政的制度下,哪有对错可分呢?

即便白起战功赫赫,可他只要踩到了政治的红线,就必死无疑。

为什么秦昭王非要赐死白起,如果看过事情的前因后,你也会赐死他的。

01:白起的封神之路

公元前257年,白起正在赶往杜邮的路上,突然接到了宫中的宣旨。

“陛下令你速速自刎,不得延误。”

随之而来一把配剑,上面闪烁的剑气直逼白起,让他心寒至极。

“明明我一生战功赫赫,立下汗马功劳,为什么会沦落到这般结局?”

白起到死都不明白,为什么他会被秦昭王直接赐死。

因为这件事情,秦昭王也屡受后世诟病,但真实的原因很简单,这一切还要从白起的发家故事说起。

白起,秦国武安君,唐朝武庙十哲之一,战国四名将之首。

注意看,他是之首,而不是之一,就说明他的能力无可匹敌,他为秦国做的贡献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绝对称得上是“古代战神”。

更厉害的是,白起的出身并不高,他没有父辈的帮助,而是从一名普通的秦军士卒一步步厮杀,走到了大将军的位置。

秦昭王十三年,白起率兵攻打韩新城。

十四年,在伊阙之战中,白起带领10万秦兵,以势不可挡之势击溃韩、魏20多万联军,一举成名。

秦昭王十五年,白起任大良造,攻下魏国大小城池61座。十八年,打得楚国连连败退,楚国人听见白起的名字就闻风丧胆。

十七年长平之战中,白起一举歼灭赵军45万,全部埋进土里。

“纸上谈兵骄横将,四十万精兵埋长平”,当时就是从这里得来的。

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正是这一战役的大获全胜,赵国元气大伤,而秦统一的步伐加速。

这场战役几乎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声势最浩荡,死亡最惨烈的一次战役,从那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从白起历年的战役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精干猛将,在战场上无人可挡,如果没有他,秦昭王不可能统一天下这么迅速,甚至于说,没有白起,他可能早就败了。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位历史名将,却最终被秦昭王残忍杀害呢?

02:白起的覆灭之旅

在战场上,白起是无敌的,但在政治上,他是无知的。

他无意加入政局,却最终成为了政局的牺牲品。

提到白起,就不能不说他的伯乐魏冉。

魏冉是秦昭王的舅舅,戚太后的哥哥。

对外掌管实权,对内也位高权重,在当时的朝堂上快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程度。

那时,白起因为出色的军事才能被魏冉赏识,很快就推给了秦昭王并得以重用。

白起的存在能够帮魏冉巩固政治地位,而魏冉又能替白起阻挡朝堂上的风波。

这就像是在现在的工作中,魏冉是一位掌控全局的领导,他能顶在白起的前面,替他阻挡所有流言蜚语,白起只需要好好发挥自己的能力就够了。

而白起作为最优秀的员工,也能替魏冉拿到业绩,他只需要好好干活,工资福利一应俱全。

二者算是强强联合,相辅相成。

但遗憾的是,自古帝王都疑心很重,他们绝不希望自己身边的大臣尾大不掉。

秦昭王对于魏冉多方忌惮,最终下决心除掉了他。

魏冉一死,白起就没有了遮阳伞,此时他鲁莽、不懂变通的弊端全部显露了出来,最终为他招来了杀机。

秦昭王为什么杀白起?其实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白起曾经服务于魏冉,魏冉又是秦昭王心中最大的祸害。

除掉了魏冉之后,虽然白起因为在军事上战功卓著,没有被罢职,但秦昭王心中也早已对他有了忌惮。

试问一个曾经服务于自己敌人的人,秦昭王怎么可能真心真意把他收为己用呢?

一个杀了自己恩师的人,白起又怎么可能会心甘情愿地服务他呢?

自始至终,秦昭王都没有相信过白起,两人的矛盾早就埋下了。

如果说魏冉在的时候,白起只是一颗不起眼的棋子,那么魏冉死后,白起的崛起就已经成了众矢之的。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白起就算后来不犯错,秦昭王眼里也肯定容不下他,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这正应了那句话:伴君如伴虎。

秦昭王之所以会杀白起,第二个,也是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白起后来与秦昭王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白起身上有着众多武将的特征,他骁勇善战、锐不可挡,但与此同时,他们头脑简单,不懂得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不知道如何揣摩君主的圣意,他们自始至终都不受君主待见。

魏冉倒台之后,朝中再也无人为白起说话,白起就这样变得孤立无援,加上后来小人的陷害,他的死亡几乎是注定的。

长平之战后,白起想要乘胜追击,一举拿下赵国。

此时赵国接连受挫,士气低落,的确是一网打尽的好时机。

白起作为武将,具有敏锐的察觉力,只是他的存在,早就让一个人愤愤不平,那就是继位丞相的范雎。

当时赵国人虽然战败,但他们并不服输,他们偷偷带着金银财宝找到了范雎,并告诉他:“现在白起已经快功高震主了,要是这一战再让他赢了,以后他必然位列三公,到时候朝堂上就没有你的位置了,你能忍吗?”

这一番话彻底说动了范雎,他收下了金银财宝,而后劝说秦昭王退兵。

当时他的理由是,长平之战虽然秦国胜利,但也只是险胜而已,秦国损失了将近30万人,此时如果乘胜追击,将士们必定损失惨重,倒不如先班师回朝休养生息,以后再把赵国一网打尽。

秦昭王被说动了,他命令白起马上回朝,这让白起勃然大怒?

明明是将赵国一网打尽的好机会,他不明白为什么秦昭王要让他退兵。

白起是个直性子,秦昭王命令他马上回去,他当然不能抗命。但他心中有怨气,在朝堂上常常与范雎发生矛盾,也因此招惹了范雎身后的势力,他的地位岌岌可危。

后来秦国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秦昭王觉得是时候该攻打赵国了,于是他命令白起赶快率兵出征。

但这时候的白起心中还有气,同时他也明白,这个时候赵国已经其他三国交好,他们联合要攻打秦国,实力不可小觑,这个时候秦国根本赢不了。

他心直口快,拒绝前去。

听见白起抗旨,秦昭王已经彻底对白起动了杀机,但打仗要紧,他后来派其他人前去战场。

无奈的是,其他人没有白起这样的本领,加上当时战局紧张,秦国损失惨重,战败而归。

没有办法,秦昭王能再次要求白起出兵。

但这一次白起依旧不愿意出兵,他直接拒绝了秦昭王。

“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亡者过半,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必矣。”

两次抗旨不遵,白起的生命其实已经走到了尽头。

这一次秦国依旧战败,白起迫于无奈,只能放下之前的隔阂,率兵出征。

但是临走之前,他与范雎嫌隙太大,他随口抱怨了几句,这可让范雎抓住了把柄。

他直接告诉秦昭王:白起出征,颇有余言。

意思就是,白起根本不愿意出征,他临走之前还骂骂咧咧。

听到这句话,秦昭王怎么可能再忍,他直接下令赐死了白起,不给他任何反驳的机会,

说来也是唏嘘,一代战神在战场上战功赫赫,却只因为小人的几句谗言就被赐死了,可见当时的证据有多么黑暗。

可以说,白起是一名出色的武将,但他不是一个合格的臣子。他抬不懂变通之道了!

他的性格不适合在朝堂上生存,他学不来他人的蝇营狗苟,也不知道怎么保全自身。所以他的死亡是注定的。

换做其他的君主,白起的结局也不会好过,只能说,如果魏冉没有死,白起的结局或许会截然不同。

但是没有办法,没有领导罩着,那些横冲直撞的优秀员工是生存不了太久的。

不管是在朝堂还是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懂得变通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但看过白起的故事之后,我们仍然会为白起为国效命的忠心而感动。

也许自始至终,他效忠的都是秦国,而不是秦昭王,他有着一颗赤子之心,但这样的玲珑心也注定了他的死局,真是太遗憾了。

如果你是秦昭王,你会赐死白起吗?你觉得白起真正的死因是什么呢?

参考资料

[1]《史记》

[2]中国社会科学网《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0 阅读:2
紫萱聊社会

紫萱聊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