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断言文科今后“越来越没用”,未来的世界“理工科为王”还为时尚早。复旦大学等压缩文科,扩充理科是由就业市场新变化推动的,是对一段时间里客观情况实事求是的反应,但这种变化修改不了文理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根本关系。
理工科,也就是科学技术永远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关键动力,是每一次社会革命的源泉。但是人类社会每一时期的终极问题又都是政治、哲学和心理等超越科学技术层面的,且科学技术突破带来的动力越大,需要法律、道德、文化提供的管理和消化工作越多。人类社会栽跟头、出混乱往往都是科学技术以外的认知和驾驭能力出了问题,那样的教训数不胜数。

我们的科学技术不断加速发展,但要看到,人类最关切的生老病死这些问题与一两千年以前的变化度非常小。除非人类能够迅速找到永生的方案,我相信社会大的道德框架不会出现颠覆性变化,今天人类社会的思考方向与孔子、老子时代其实也没有根本变化。
所以说,大学对文理科的调整只是这个阶段的供需变化,并非文理科根本作用的此消彼长。经过几年的调整之后,随着理工科在校生迅速增加,新的平衡将会出现。从长期看,在一个新平衡的体系中,文理科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也会是大体相当的。
还有就是人工智能如果迭代发展得很快,普通文理科的饭碗都会受到冲击。不仅翻译用不着了,文秘工作会减少,泛流水线上的一般技术人员,比如描图员、技术监督员、施工过程的工程师也会减少。未来要在任何行业有成绩,不受人工智能冲击,都需要不断与时俱进的能力,以及机器和程序代替不了的创新能力。

未来社会中各种出力气的工作都会减少,或变得简单,但是总体上“闲下来的”人们会越来越“复杂”,有越来越多的精神需求,那些需求有很大部分不能用机械化、程序化的方式进行满足,社会上大量工作是不同群体、不同身份人与人之间相互提供情绪价值。人工智能会对社会的组织方式和市井形态带来更新,基层生态会是什么样不好预测,但满足基本物质需求越来越容易的社会里,情绪价值的需求量会不断成倍增加,它们会给“新文科”创造大量就业空间,这个大逻辑我相信不会错的。
现在社会刚刚富裕一些,各种私教、单独辅导以及陪伴的工作都在迅速扩张。一个大城市孩子从出生到成年需要由人来完成的教育和陪伴工作量,与20年前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当今天的小孩子们成为父母时,他们的生活需要人工帮助和安慰的那些工作应该比今天进一步大幅增加,而且那些工作肯定不都是理科生能够承担的。这个判断我认为也不会错。

老胡无非想说的是,随着大学文理科开展必要调整,在新体系下选择了文科的同学们完全不用悲观。如果有些同学就是对理工科不开窍,也根本不用慌张。把你们的无论经济学、法学,还是哲学、心理学认真学好学精了,保持你们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和你们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你们的前途会与理科生同样光明。
道释儒法兵墨纵横
秦皇、汉武、唐宗、老铁、玄烨、丛中笑,都是文科,盘古开天辟地,主要以文科,伏羲画八卦还是文科,黄帝和苍颉一块造字、自然是文科,尧舜禹禅让,很文科
道释儒法兵墨纵横
胡锡进理科的熟人、朋友们默默研究发明无人知,文科的胡锡进滔滔不绝谈百行万象几十年而天下闻名,对比其它几段某处,文科生能明白一些,当然,前途是光明的,现实是曲折的,一句话,人生,文科第一,理科第二
道释儒法兵墨纵横
现实是:文科就业不如理科。本质是:文科是领导者,理科是干活的。哲学是:文科管总,理科分科。白描是:文科可白描一切理科,理科只能分门别类研究。当前是:大力发展理科,当然是正确的
道释儒法兵墨纵横
物以稀为贵,文科生要明白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