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经常把“谢谢”挂嘴边的孩子,心里的苦很多家长不懂

艺情共鸣 2024-12-05 11:48:27

在繁华的都市一隅,有这样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父亲李建国是一位中学历史老师,母亲王芳是社区医院的护士,他们的儿子李明,一个总是把“谢谢”挂在嘴边的高中生。

李明是个文静的孩子,他总是礼貌有加,对每个人都温文尔雅。在外人看来,他是个模范学生,成绩优异,品行端正。然而,李明的内心深处,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苦楚。

一天傍晚,李明回到家中,看到母亲王芳正在厨房忙碌。他放下书包,轻声说道:“妈,我回来了。谢谢您做的晚餐。”

王芳转过身,脸上带着慈爱的微笑:“回来就好,快去洗手,准备吃饭了。”

饭桌上,李建国询问李明的学业情况:“最近学习怎么样?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李明低头吃饭,轻声回答:“都挺好的,谢谢爸爸关心。”

王芳注意到儿子的情绪似乎有些低落,便关心地问:“明儿,是不是学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跟妈妈说说。”

李明摇了摇头,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没有,谢谢妈妈,我很好。”    

晚饭后,李明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深深地叹了口气。他坐在书桌前,翻开日记本,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今天又是重复的一天,我感觉自己像是被困在一个无形的笼子里,无法挣脱。”

第二天,李明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里,向心理咨询师陈老师倾诉了自己的烦恼。陈老师是个经验丰富的中年女性,她耐心地听着李明的话,不时地点头表示理解。

“李明,你总是说‘谢谢’,是不是在用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避免冲突?”陈老师温柔地问。

李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点了点头:“我觉得,如果我表现得足够礼貌,别人就不会对我有太多的要求,我就可以避免很多麻烦。”    

陈老师轻轻地叹了口气:“孩子,你的心里一定很累吧。你要知道,表达真实的情感并没有错,你不必总是为了别人而活。”

李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迷茫:“可是,如果我不这样做,我怕我会失去他们。”

陈老师握住李明的手,认真地说:“真正的爱,是建立在理解和接纳的基础上的。你的父母爱你,他们会理解你的真实感受。”

那天晚上,李明回到家,他决定尝试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他走到正在看电视的父亲身边,深吸了一口气,说:“爸爸,我最近其实感觉很压抑,我……”

李建国惊讶地看着儿子,他从未见过李明这样的表情。他放下遥控器,认真地听着。

“我感觉自己总是在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我很累。”李明的声音有些颤抖。

李建国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地说:“明儿,爸爸从来没有想过会给你这么大的压力。你要知道,我和你妈最大的愿望,就是你能快乐。”    

王芳也走过来,抱住了李明:“儿子,妈妈只希望你能健康快乐,其他的都不重要。”

李明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他哽咽着说:“谢谢你们,我真的很累。”

从那以后,李明开始尝试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他不再总是把“谢谢”挂在嘴边,而是学会了说“我累了”、“我不开心”、“我需要帮助”。

李建国和王芳也开始更加关注儿子的内心世界。他们鼓励李明参加课外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学业成绩。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的笑容越来越多,他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他开始主动与父母沟通,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烦恼。

有一天,李明在饭桌上对父母说:“谢谢你们,我现在感觉好多了。”    

李建国和王芳相视一笑,他们知道,儿子的这句“谢谢”,是发自内心的感激,而不是逃避和自我保护。

故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思考,作为家长,我们是否真的懂得孩子心里的苦?我们是否给予了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关怀和陪伴。

0 阅读:0
艺情共鸣

艺情共鸣

探索艺术之美,共鸣心灵之声。打开艺情共鸣,一起感悟生 活中的美好。